上阳宫阙春秋词

才将万里江山紧紧握住舔墨写下一世情书墨迹未干却已模糊砚台凉透毫素无辜尺寸宣章容不下半分的苦是你的泪我的吻分不清来处只想望生的门懂得宽恕那心口的赌是脚尖的路那伸出的指是掌心的橹那齿间的输是意念间的逐那颤动的唇是灵魂里的诉那倔强的眼是远方的画图那轻蹙的...

作家 韫秀 分類 玄幻言情 | 44萬字 | 121章
第二章 软红十丈(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上阳宫阙春秋词 (rg)”查找最新章节!

    三月十八日,寅时正,阳光淡淡地洒照在大元城连绵起伏的琉璃屋脊上,闪闪瓦片对着片片金光烁烁刺人眼。大元城位于上阳城北,依傍在昆览湖畔最美丽的一片临水区域,主要由宫城、皇城组成。南面皇城的最南端是朝廷官署衙办、宗庙所在,再往北是皇子、公主和宗室等的府邸,最北面才是宫城,为帝王后妃居所。各大朝廷命官的府邸几乎全部位于紧邻皇城的宣化街上,围着昆览湖畔的西南侧呈人字型排开建造。

    此刻,宫城正门吉旦门徐徐打开,清正殿通往吉旦门的主干道上,两旁站列着百名青衣灰甲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禁军。左右监门卫主要拱卫各个宫门,左右千牛卫主要掌管侍卫及供御兵仗,此时出现这种排仗序列,必是今日有大典举行,需要维持秩序和安全。

    过小半个时辰,从宫城里鱼贯而出一百名宫女和太监,他们都穿着红绿色鲜艳吉服与梳着祥云发髻和带着喜庆的毡帽,整齐地站立到大门里外两侧,垂着脑袋静候着公主的婚典举行。

    宜昌公主陈可宜是陈兆泰的贵妃殷雪寒的长女,现年十七岁,在本朝公主排位中行列第八,又称为八公主。殷贵妃二十年来先后育有皇十子忠王昶、皇八女宜昌公主、皇十女太悦公主。喜好排场的殷贵妃为显尊荣极力铺张女儿的婚礼,以向世人证实殷氏一族的荣耀。皇帝没有异议,且接受殷雪寒的舅父彭国公、吏部左侍郎叶卯辰的建议,改变先前制度:公主出嫁后改为封赐千户。

    赫赫有名的门阀世家殷氏,以屡获战功立于朝堂数十年,在先皇元嘉年间已达到最鼎盛。已故鄣高宗陈源德的殷恭妃,即当今皇贵妃殷雪寒的姑母所生的二皇子陈兆隆曾被立为太子,一时全族沸然、忘乎所以,把持朝政,以致朝野怨愤,致使陈源德警惕,开始着手削弱殷氏。

    然而殷氏权势太过庞大,党羽早遍布朝野,无法全部排挤出朝廷,陈源德便想废太子,却又不忍,因为太子是一位睿智、博学的储君,怎能因母族而被废。如此反反复复,殷氏的势力不减反增。先皇不得不想出先诛殷恭妃,再剪除殷氏其他族人。殷恭妃早有防备,在太子兆隆长子的百日宴上,先皇那碗为她准备的毒药被她当场打翻在地,殷氏族人蜂拥而上居然将皇帝抓住,先皇就这样被殷恭妃以龙体欠安为由软禁,并强迫先皇写上太子监国诏书,朝野震惊却无人敢出面对抗殷氏。陈兆隆亲睹父皇欲杀母妃,心里愤恨便接受殷氏安排开始监国。不久陈源德真的染上重疾,太医诊断命不久矣。

    早觊觎储位的吴德妃先放出殷氏软禁先皇的消息,又暗中联合几大仇恨殷氏的家族以及吴氏家族,与其子皇三子厥王兆泰打着“诛殷氏救大彰”的旗号,发动了“吉旦门之变”。陈源德也知晓吴氏别有用心,囿于病体不振,天命不久,又想借吴氏铲除殷氏,于是默许陈兆泰发动“吉旦门之变”。此战吴氏险中获胜,诛杀殷氏及其党羽无数。事后吴德妃联合吴氏,再迫陈源德改立了太子并禅位。

    这次政变中殷氏族人成年男女全被杀,只留下六七个年纪不过十二岁的婴儿和少年未杀。殷雪寒便是当初留在宫中为奴的一个。到殷雪寒获宠,人丁仍旧单薄,几乎无族人在朝廷中枢任职,只有三人任京中末等小吏,近几年殷雪寒之从弟殷长原才外放任正四品下华州刺史,剩下的全部在地方从商。至于殷雪寒的舅父叶卯辰,因临时改变主意向吴德妃传递消息才使得吴氏在政变中获胜,后来得到陈兆泰的褒奖,待登基后加封他为彭国公、吏部左侍郎。因着叶卯辰不姓殷,且官位不突出,为此到陈兆泰全盛朝的殷氏虽富贾一方,与当今皇帝生母吴太后的吴氏家族、太子理的母家曹氏、皇帝陈兆泰的异母姐姐西阳长公主的夫家赵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屈居李氏家族、裴氏家族和尉迟氏家族之后。为了改变家族命运,殷雪寒百般讨皇帝欢心,而皇帝除了给予她荣宠,却以殷氏旧事为由绝口不提拔她的族人。她只好忍气吞声,一边逢迎皇帝,一边与舅父叶卯辰来往,一边盼望着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伺机而动。

    早在宜昌公主议婚前,她经几番打探就看中了前兵部尚书赵名皎与皇帝的异母姐姐西阳长公主之子赵文轩。赵名皎是鄣高宗陈源德元嘉朝的唯一武状元,为官清正,颇得陈德源赏识,便将西阳公主嫁给了他。西阳公主和陈兆泰自幼关系密切,陈兆泰登基,晋封为西阳长公主。西阳长公主善结交攀附,行事张扬。仗着长公主身份,加上丈夫的清名和声誉,朝野内外无人敢对她的说三道四。赵名皎亡故后,西阳长公主结交了很多朝臣,私生活相当混乱,也无人敢对她公然非议。也是当时的社会开放风气使然,尤其皇室、贵族这种风花雪月的事比比皆是,人们就见怪不怪。殷雪寒看中赵文轩,亦是看重他的出生和西阳长公主的权势。

    忠王昶作为殷贵妃唯一的儿子,八公主的同胞兄长,为筹备妹妹婚礼,曾亲自出入宫闱局、内宫局检视婚庆必须的食材、服饰、仪仗,以及到户部和主管宫廷财货出入的太府卿衙署核计钱帛开支的预算等,更有几次出入礼部参询婚庆事宜,并和礼部尚书储能详细讨论过婚典细节。忠王昶此举博得了一个关爱手足的好名声,让殷贵妃在后宫又长了回脸。

    本朝公主出嫁,大体沿袭周《礼记·昏义》(1)的规定,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因皇家更重礼制,鄣朝国富四海,故婚典比民间冗杂、奢侈许多,具体而言,有册公主、公主受册、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同牢、见舅姑、盥馈舅姑、婚会、妇人礼会、飨丈夫送者、飨妇人送者十五个步骤,甚是繁琐。

    为此,早在今日寅时末,皇帝就下令中书令、宰相章令潜,着绛紫吉服和穿有带子的鞋,去宫城清正殿西侧掖庭域纯华殿东廊察看公主的陪嫁和礼仪的布置。纯华殿位于宫城中轴偏西线上,里面的设施虽不及清正殿庄肃,却多了几分闲适与雅致,有时皇帝也在这里听政,后来多在这此举办嫁、娶及帝、后的丧事。公主嫁妆有:珍珠若干、九只五彩锦鸡、四只凤凰的凤冠一顶,绣着雉鸡的华美衣服一件,珍珠玉佩一副,金革带一条,玉龙冠、绶玉环、北珠冠花梳子环、七宝冠花梳子环、珍珠大衣、半袖上衣、珍珠翠领四时衣服、累珠嵌宝金器、涂金器、贴金器、出行时乘坐的贴金轿子等,还有锦绣绡金帐幔、摆设、席子坐褥、地毯、屏风等物件。毕竟是皇帝嫁女,嫁妆不能有半点差池,否则会被外戚、椒房耻笑,派宰相亲自查看,有显重视之意。章令潜亦不敢懈怠,打起精神将嫁妆一一过目,并亲自询问婚典准备事宜。

    在吉旦门中央,早铺上了长二十米宽五米的红地毯,两把嵌金丝线的蜀锦龙凤椅面南背北一字排开,背依羽制长柄扇翣,障尘蔽日,两侧铭旌、龙藩凤旗迎风招展,皇帝和殷贵妃正端坐在龙凤椅上。场地西面早早摆放着一个供有三个灵位的祭拜台。内廷礼乐鼓手早摆好阵仗根据时辰安排演奏礼乐。后宫妃嫔及椒房外戚、皇家宗室、长公主与公主的外室、皇子、皇女、诸王王妃、驸马及子女,以及大臣的命妇等依位次站立两旁,左右宫女内侍无数。

    待嫁的宜昌公主,由一群傧从拥簇着,正在纯华殿偏殿梳洗妆扮。此时她的发髻刚盘绕定型全毕,面上脂粉浓淡正相宜,霞披也已披上,唯有凤冠还未戴好。她嫌凤冠重,为此唠叨了许多天,曾偷偷要求让宫廷里的制冠工匠在凤冠上“偷工减料”。此事被殷贵妃知晓,认为“偷工减料”不合礼制,也不吉利,命令工匠按标准制成并早早送到未禧宫检验,规定婚礼前两个月每日有一个时辰让她戴上适应凤冠的重量。过去一段时日她被这沉重的凤冠折磨得够呛,因此结婚当日自是害怕戴了,能少戴一个时辰就少戴一个时辰,算计着等到驸马赵文轩前来迎娶时再戴不迟。

    围在她身边的八位傧从,都是从京城名门望族、官侯之家千挑万选出的未婚女子,个个花容月貌,举止得体,其中章令潜的女儿章青砚尤其为宜昌公主喜欢。

    早在一个月前众傧从集中驻入尚礼局演习婚典礼仪时,宜昌公主就注意到了章青砚,初见她素颜白衫夹在一群艳若桃李的贵胄之家女孩当中,反显得鹤立鸡群,引得陈可宜的目光随她的身影转来转去。听说她擅长琵琶写字,平日行事不拘小节、喜好风雅的宜昌公主不免又对她好奇又仰慕,自多了一份求近心。

    演练过了两日,一次宜昌公主又亲自到尚礼局来,在一间宽大的起居室中,看到坐在傧从间的章青砚,就走上前笑着唤道:“青砚。”

    傧从们见公主突然来了,全部起身迎接。

    “免了!——有劳各位了!”宜昌公主款款而来,含笑抬手朝每位傧从点头致意,最后径直走到章青砚跟前。

    “臣女章青砚,拜见公主殿下!”章青砚行肃拜礼。

    宜昌公主拂袖:“不必行此大礼!以后你我只以常礼相见便是。”

    章青砚闻言,连忙将右手压左手上,双腿并拢屈膝,低头行了个常礼。

    抬头间,发现宜昌公主如她一样的形态,真的给她还礼了。章青砚微愕,旋即抿嘴一笑。

    她一笑,宜昌公主也一笑,彼此自生默契。

    上阳宫阙春秋词最新章节地址:

    上阳宫阙春秋词全文地址:

    上阳宫阙春秋词txt下载地址:

    上阳宫阙春秋词手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二章 软红十丈(1))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上阳宫阙春秋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谢谢您的支持!!(rg)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