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 我父皇给我老师烧水煮茶,还劈柴打杂? 我是不是听错了。 我这是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卧槽,老师牛批啊! “还有呢,我还看见你父皇……” “别说了,小师娘你别说了,求你别说了,让我缓缓,缓缓!” 褚轻瑶又想继续开口,但旁边的李承乾连忙打断。 太子实在承受不住啊,光是听着,就一阵心惊胆战。 而且,他还不想让父皇那威严的形象,在自己心中倒塌啊。 “哎……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你父亲是我大唐天子,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会打洞的儿子。” 林策叹了声,一副要对李承乾放弃治疗的模样。 李承乾:“……” “扑哧!” 褚轻瑶顿时笑得花枝乱颤。 在大唐,也就臭姐夫,敢这么贬低太子了吧。 臭姐夫真会损人啊,谁都敢损…… 李承乾又想起什么,连忙问道:“老师,您之前,跟父皇说的帝王权术,可否也跟我说说?” 当然,他问这个帝王权术,主要目的,并不是求知。 而是想试探下,想看看自己这个老师,是否真的对帝王权术、驭人之道有所研究。 也可以试探下,自己这个老师的虚实,想看看林策究竟有什么本事,能那么受大唐天子的重视。 在被揭穿身份后,他越发想试探下林策的底细了。 “好,既然你想学,那我今天就跟你聊聊这帝王权术、驭人之道。” 林策今天心情极好,看着李承乾,也顺眼多了。 斟酌了下,他继续说道:“这驭人之道,其核心,是义、德、利、威、才能、制衡、知人、善用……” 李承乾不由竖起了耳朵。 林策忽然又问道:“你对秦末,楚汉那段历史,了解吗?” 李承乾点了点头:“没有深究,但大体了解。” 林策微微点头:“好,那这驭人之道,我就先从汉高祖刘邦身上,跟你说起吧。 在秦末刘邦开始起义之初,他身边的将才,像樊哙、夏侯婴、卢绾、周勃那些人,皆因义和德而起,追随刘邦起事反秦。 樊哙、卢绾他们都是沛县人,对刘邦也是知根知底,对他的为人、品行都很认可。 所以因为义、德,让刘邦有了参与起事反秦的本钱。 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利。 樊哙、夏侯婴、卢绾他们,跟着刘邦起事,自然也是有所图的。 但无论樊哙、卢绾他们想图什么,前提都是因为认可刘邦的品行,因为义气,才愿意跟着他干。” 李承乾赞同地点了点头:“老师说的对,那萧何呢,他为什么愿意追随刘邦?” 林策笑了笑:“这也是我正想说的,这就要从刘邦为何要起事说起了。 在秦末时期,二世皇帝胡亥,为了修建皇陵、修建阿房宫,便从各地的牢狱中,召集囚犯充当劳工。 当初的刘邦,他只是沛县泗水亭的亭长。 由于当时在沛县,任职主吏掾的萧何所举荐,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沛郡押送徒役,赶赴骊山修建始皇陵。 但在途中,徒役们已经逃掉了大半。 以大秦当时的律法,刘邦这种失职,是会被杀头的,无奈之下,他只好响应陈涉,掀杆起义。 作为刘邦的举荐人,依照大秦当时律法,萧何自然也是死罪。 而且,当时刘邦起事后,还斩了沛县的县令,萧何作为官吏,要么和刘邦对抗,镇压叛乱,向大秦表忠心,要么和刘邦站在一起。 所以萧何追随刘邦,其一,是无奈之举,以他当时的处境,和刘邦对抗,那肯定没有能力的,只能与刘邦形成利益捆绑,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其二,也是认可刘邦的为人。 所以刘邦能得到沛县的那些弟兄,以及萧何的辅佐,都是由义、德、利而起。” 呼呼…… 李承乾不由想到自己的父皇,和朝中那些谋臣、勇将的关系。 那些人和父皇,不就是因为义、德、利而起的吗! 那些愿意和父皇反隋朝的大将,有些人不也是由于各种原因,被逼无奈,又认可了父皇的品行,才加入的吗! 这个便宜老师,分析的太对了,他果然有两把刷子啊。 顿了顿,林策继续说道:“我们继续说这个萧何,谈谈他为什么会那么卖力给刘邦做事,刘邦又是如何用萧何这个人的。 掀杆起义后,萧何在刘邦的军中,除了给刘邦出谋划策。 他还负责刘邦军中的粮草、兵力、物资供给。 后来入了关中,刘邦更是让他镇守、治理关中。 刘邦之所以这么用萧何,其一,是他知道萧何的为人,知道萧何的品行,以及萧何所擅长的能力。 所以,知人善用,首先要分辨其品行,识其才能,把他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 认可了一个人的品行后,如果发现这个人擅长带兵攻城,就让他带兵。 擅长谋略,就让他当谋臣,总之,要给他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展示才能的平台。” 呼呼…… 李承乾听得精神一振。 把人才,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去做事,太好了,说的太好了! “臭姐夫好厉害!” 褚轻瑶虽然有些听不太懂。 但看见李承乾的反应,她能判断出,自己的臭姐夫,说了一番连太子都很震惊的话。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