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边七扭八拐的转了好几个弯,途经小溪的另一段,走了十分钟,终于到了目的地。 ……所以原主为什么跑那么远去打水? 幸亏池清清没问,不然她还不好解释。能说什么?冥冥之中,缘分注定? 站在家门一侧的三颗松柏树下,池鱼罕见的迟疑了一会儿。 不怨她少见多怪,实在是眼前这一套破茅草屋比记忆里看到的还要让人汗颜。 看来记忆总是带着个人情感的,百闻当真不如一见。 危房啊!这跟鬼片电影里雨夜供主角们落脚的破旧废弃寺庙有个什么区别? 唯一区别就是差几个坐镇的神仙罢了! 瞧瞧这小破篱笆门,除了挡点儿风也没有其他作用了吧?瞧瞧这搭着层层茅草的破屋顶,下雨天肯定是会漏的吧? 窗户?不具备开关功能而且透光性还很差的白布木头窗户能顶什么用? 有了它整个屋子都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昏暗! 池清清见池鱼愣住,奇怪的在后面推了推她: “你先回屋坐一会儿,等阿姐把饭再热一热。” “好。”池鱼惊疑不定的四处瞅了瞅,进了最中间的茅屋。 宽敞到奢侈的院子被一圈修剪整齐的篱笆围住,院子里种着些蔬菜,整体上干净整洁。 看得出来主人家虽然穷苦,但挺热爱生活的,也足够勤劳。 五间大小不一的茅屋没有任何布局,很光棍的并排排列着。 最左边的一间是厨房,池清清已经进去了。 父母辞世后,姐妹俩便一起住在中间稍大一点儿的茅屋,右边两间居室闲置下来。 最后一间用来摆放农用杂物工具,顺便也能养蚕。 屋内的摆设实在简陋,但也已经是一家人十来年的努力成果。 全家总共有两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以及唯一的一个自制的大实木衣柜,两个矮柜。 另外还有两台结构复杂的半旧手摇纺车。 桌子椅子就不用提了。 这个年代的桌案可是奢侈品,屋檐下面那个用几块砖头垒的台子勉强可以替代。 椅子更是根本就没有发明出来,大家都是席地而坐。 ~~~~ 午饭很快就被端到那个砖头台子上。 眼看池清清就要像某个岛国礼仪那般跪坐在地上,池鱼忍了忍,跑出去外面,将树下那两块半大的石头给搬回来。 池清清吓了一跳:“小妹,你快放下,搬石头做什么?” 池鱼呲牙:“坐着吃饭啊。我知道你又要说什么不合礼仪,可小妹我腿疼,都摔肿了,跪不住。” 池清清便只好忧愁的皱着眉毛欲言又止。 池鱼可不管她,把石头摆好位置,铺上两块粗麻布,一把将她按到位置上坐下。 一边还嘀嘀咕咕自言自语:“这不是挺好的吗?再说了,村里哪来的什么仪官,大秦都亡了好吗!” 在池清清的惊恐眼神里,池鱼端起了饭碗。 她细细分辨了一下,没搞清楚是哪一种薯类作物,就着不知道什么蔬菜一起,熬成稠粥。 至于口味……不提也罢。这个年代,哪里来的什么调味料?清水煮白菜一般罢了。 囫囵吞枣的吃完一碗饭,池清清去刷碗,池鱼去喂蚕。 春蚕养的早,这会儿已经都长大了些,大早上喂的一层叶子已经快吃完。 池鱼将桑叶撕成碎片状,又薄薄的撒了一层。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