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姓刘和姓陈的咋成一家人? 不同姓,可以结姻亲嘛。陈大嫂睁着眼睛说瞎话,粮站的人也睁只眼闭着眼,把李凤梅家的公粮验收完毕,没有缺斤短两,不过给评了个“二等”。 就这样李凤梅都很高兴了。 “嫂子,您这一开口,少了多少麻烦!” 陈大嫂仗着的当然是公公陈旺达的面子,交公粮要让粮站的人沾点利益,谁不心知肚明?陈旺达再厉害,也不可能让七井村的人都不受粮站折腾。但因为陈旺达说话硬气,七井村的人是受折腾最少的,100斤稻谷咋说也能称出80斤,换了其他村子来交公粮,先不说给你评定成几等粮,家里称好的100斤稻谷,到粮站能有70斤就算好了。 夏晓兰能说啥? 再过30年,农村这些弯弯道道的事儿都不可能杜绝,也不止是农村,水至清则无鱼,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类似的‘潜规则’。 夏晓兰也是‘潜规则’的受益者。 她是有道德观的,60分以上没问题,要让她以圣人标准要求自己显然不现实。 陈大嫂交了粮暂时不回去,她家几个男人这几天都要在粮站帮忙,夏晓兰和舅妈就先走了。半路上李凤梅就憋不住,言语毫不隐晦的提醒夏晓兰: “舅妈说句话你别见外,陈庆是个好孩子,但你有机会考大学,处对象的事先放到一边,等高考完了再说行不?” 夏晓兰哭笑不得: “舅妈,我真的没和陈庆哥处对象,您咋会这样想?” “陈庆他妈对你这态度,都把你当未来儿媳妇看了......旺达叔有那个面子,陈家的人情却也不是随手就卖的。” 反正这种‘亲近’,七井村姓陈的都轮不过来,哪能轮到姓刘的。 李凤梅心里有杆秤,陈庆对晓兰啥态度,陈家人啥态度,李凤梅都看在眼里呢。 得,被舅妈一分析,夏晓兰不信也得信。 夏老太骂她是小破鞋,说没有谁家长辈会同意夏晓兰进门,一脱离夏家,夏晓兰的桃花处处开。周诚那儿不说吧,夏晓兰发现自己都两次被“见家长”——现在这年代,明明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候啊,又不是后世国家鼓励职业女性回家生二胎的社会,她凭啥不能有自己的事业了? 要想有事业,就要和人接触,别管男人女人,夏晓兰都一视同仁。 她这张脸的确是个敲门砖,有时会给她带来很大的便利,不可避免的,也会带来类似的误会。 多说几句话就是要处对象了? 幸好陈伯娘和朱放妈还不一样,看样子是喜欢她的......喜欢她啥呢?长辈肯定不是喜欢她长得好看,陈伯娘的心理夏晓兰也能猜到,喜欢她能吃苦,喜欢她有机会考上大学? 夏晓兰不会因此而不舒服。 长得好看不一定能保持一辈子,‘本事’却永远都是她的。 不过夏晓兰对陈庆没啥感觉,为了避免陈家和陈庆本人误会,她以后还得注意保持点距离。 “舅妈,我现在没心思处对象,我把陈庆当邻居大哥看待,不过陈爷爷帮了我和我妈大忙,还陈家人情是应该的,补习英语的事我答应陈伯娘了就会去做。我心里没别的想法,也不想让人陈家人误会,你说我该咋办?” 当邻居大哥? 李凤梅听懂了。 这就是和后世好人卡一样,陈庆样样都好,但夏晓兰对他没有男女间的感觉。 “那就别让陈家把话说明白......” 陈家要是提了陈庆和夏晓兰的事,夏晓兰一口拒绝了,陈家再大度都会有想法吧?就像晓兰说的,她们母女俩,包括自己家,都欠着陈旺达人情。陈庆又是个好孩子,家里条件好,个人也挺优秀,陈家要是被拒绝,肯定会想陈庆哪里配不上你夏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