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台子,台前更是乌压压的挤满了人,愣是将庙门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种状况还能挤进庙里吗? 颜十七问询的看向高氏,高氏也是满脸的惊讶,对于这一盛况显然也是始料未及。 乔嬷嬷便赶忙吩咐高氏身边的大丫鬟幽草去打听情况。 余下的人都没离开马车,高氏看向高台的神色便愈发的凝重了起来。 幽草很快的回来,禀告道:“这场暴风雨百年不遇,正赶上秋收,所以不止莒州,举凡被暴风雨袭击的地方都受了灾,不但田里没了收成,土坯房更是倒了不计其数。现在咱莒州城里也是灾民聚集。眼下朝廷的赈灾款还没下来,知府夫人便挑头,邀请了城里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的女眷,来此募捐。” 高氏问:“如何募捐?总有个由头吧!” 幽草道:“现场展示字画,若有人相中,可出银子买走。卖字画所得,全部用于给灾民施粥。” 颜十七看向高氏,“娘亲没有接到请帖吗?” 如果她的记忆没有欺骗她的话,颜家在莒州也是望族世家。 常言道,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颜家在前朝就是书香门第,虽然经过朝代更替有些落败,但自从她祖父颜寿泉高中进士一步步入阁后,颜家已经有了再次崛起之势。 颜寿泉之后,三子颜秉公和四子颜秉正都先后考中进士,孙子辈里更是出了个解元颜如松。 虽然颜如松现在的解元之名能不能保住还很难说,但那毕竟是靠着真才实学考出来的。 如今颜寿泉虽然已经致仕,但颜秉公却还是做到了户部侍郎的位子上,二品的大员,比着知府的位子那可是高了好几级的。 当然了颜秉公的荣耀是不会给颜秉正沾的,这就是颜家的另一笔糊涂账了。 可就算没有颜秉公撑腰,颜秉正作为莒州学院的院长,那也是很有名望的。 谁都知道,莒州文化,乃是大顺朝的文化根本。 颜家的地位如此的超然,知府夫人举办募捐活动,居然没有邀请高氏,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乔嬷嬷连忙解围道:“府上正是多事之秋,没有发帖子过来,倒也正常。” 颜十七心领神会,想想自己昏迷了五天才醒来,大牢里也还有一位等着命运的裁判,知府夫人真要送请帖来,才是不近人情呢! 高氏却咬了一下唇,开口道:“我不会作画,字也写的丑。” 自爆短处,本来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颜十七看她那近似赌气的神情,突然有了想笑的冲动,却是与嘲笑无关。为了掩饰,赶忙低了头。 高氏道:“今日参拜,估计是不成了。回吧!” 层层的人墙,除了达官贵人,更多的灾民。想要挤过去,的确是不容易。 这边刚想着登马车离去,那边却有马车停在了近前。 最先被扶下马车的是一妇人,衣着华丽,头上的簪钗也绝非俗物。 年纪与高氏差不多,皮肤却是比高氏要白腻,但五官却没有高氏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