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东晋

根据《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的有关历史记载,演义编写的一部正史小说。...

作家 朱长孝 分類 军事 | 89萬字 | 240章
5:献密道引军攻山,回京师谢氏省亲
    听了招安二字,让司马勋不屑一顾,司马勋道:“如今大晋天下,为外戚所占,庾氏一门,权倾朝野,我堂堂宗室,岂能屈尊权臣门下。”

    “此言差矣,”褚裒一扬手臂,示退身后侍卫,又催马向前几步,说道:“壮士既知宗室暗弱,就应投效朝廷,以盖世之功,匡正社稷,岂能靠一路贼寇,改变天下安危?再说壮士身处华年,如此早死,着实可惜呀。”

    司马勋道:“奈何我与郭斁等人,结为兄弟,今若受招安,自毁‘忠义’二字,日后无颜见人,难以立世。”

    “非也非也,”褚裒道:“江湖忠义,能值几何?壮士错把反贼当兄弟,只可惜未遇明主,凭你之才,弃暗投明,浪子回头,何愁大业不成?”

    看着司马勋生死之间,忠义之下,万般为难,褚裒道:“人死不能复生,若为朝廷而死,尚可留名青史;若未反贼而死,谁知其命,谁念你忠义?”

    一番规劝,让几近求死的司马勋又见生机,司马勋道:“我若归降,朝廷免我造反之罪?”

    “本官担保,绝无后账。”褚裒道。

    司马勋又道:“那庾氏权臣,也不怪罪?”

    “只要壮士说出多云山天堂寨玄机,将功补过,前嫌皆可一笔勾销。”

    回想苏硕寨头乱箭企图射死自己,情义乍变,反恨成仇,司马勋收回手中剑,翻身下马,单膝跪倒,双手作揖道:“承蒙太守抬爱,司马勋愿降!”

    褚裒也翻身下马,赶忙扶起司马勋,说道“壮士快快请起,浪子回头,为时不晚,随我回营,面见都督。”

    万难之下,司马勋投降,回到晋军大营,中军帐内,拜见都督庾冰。庾冰一看降服一名起义军头目,心中颇为得意。

    庾冰道:“司马勋年少无知,错投贼营,如今悔改,弃暗投明,前程无量,褚太守一片爱才之心,就将司马勋编入太守麾下,封为武猛校尉,帐前听用。”

    “司马勋遵命!”

    褚裒道:“司马勋投靠山寨数月,破知敌情,如何攻入天堂寨,还需听他一言。”

    “好。”庾冰道:“既然太守保举,司马勋你就给诸将讲讲,这山寨之中,有何蹊跷,如何攻入?”

    司马勋道:“多云山后山有一片松林,可通后寨,密林难行,掩盖其道。自古山上,多有起义军,常以此林为密道,保命之时,有松林小道,夺路可逃。”

    “原来如此,”庾冰道:“费尽心机,苦于无策,听司马勋一言,疑云顿开,令人兴奋。”

    众人听了,也频频点头,庾冰继而说道:“众将听令,今夜三更,随本督率兵亲往山后,由松林而上,直取天堂寨。”

    “得令!”

    明月高悬,夜黑风高,晋军大帐烽火通明。营内游卒,手扶佩刀,照常巡更,一切如初,并无变化。

    三更深时,大批晋军熄灭火把,悄悄出营,衔枚轻步,潜入后山。密松林下,人马窜动,这条林间小道,本不是条路,披荆斩棘,硬生生涌进万名官军。

    后寨寨门作响,一个巡游喽啰大喊:“不好!”

    话音未落,只闻“嗖!”的一箭,那喽啰应声倒地,晋军兵如泉涌,蜂拥杀入,杀声惊魂。

    天堂寨内,霎时间火把蜂拥,杀声频起,入睡的喽啰,顾不得穿衣,匆忙应战,火光冲天,真可谓:

    烈焰燻天火熊熊,月下刀光箭惊弓。

    明光通彻照野亮,山林乍如红光龙。

    天堂寨下似白昼,多云山上乌苍穹。

    乱世难随豪杰愿,只叹官府压英雄。

    突如其来的晋军,杀的喽啰大败,攻入内寨,只见一员大将,横在寨门,拦住去路,正是三哥苏硕。

    苏硕一眼认出,前方带路的司马勋,苏硕大喝道:“你这无情无义之徒,欺天蒙地,害我兄弟,是何居心?”

    “三哥乱箭射我之时,可念过兄弟之情?”司马勋道。

    “好贼子,取命来!”

    苏硕催马出战,劈斧砍来,与三尖两刃刀击打刺耳,崩出火星,后面的晋军纷纷涌入,杀进内寨。苏硕大战十个回合,不是对手,一斧劈空,被司马勋挑落马下,刺死寨门。

    内寨之中,郭斁、祖智领兵来战,混战少时,祖智道:“官军甚多,不可抵挡,大哥随我来!”

    祖智,郭斁另有偏门,正欲脱身,庾翼又率兵杀来,“大哥先走,我阻追兵!”祖智挡住郭斁,挥舞亮银枪,刺向庾翼,厮杀起来。

    郭斁夺得生路,夺门而出,左右晋兵无人能挡。一战杀到天明,多云山狼烟散尽,尸骸遍地,官军如愿收复。

    大都督庾冰、太守褚裒一起催马上山。一个校尉作揖道:“禀告大都督,庾翼斩祖智,司马勋诛苏硕,贼首郭斁不知所踪。”

    庾冰道:“郭贼虽逃,败局已定,传令诸路,继续追击,不可使贼再渡淮河!”

    “得令!”

    起义军首领郭斁兵败,沿淮河北去,晋军大捷。多云山烟消云散,又回往日,一番风雨,悄然逝去。真可谓:

    浓烟散过草尤青,淮流东去水盈盈。

    天堂多云今未散,千年不解豪杰情。

    战事结束,各路人马,各回驻地,太守褚裒也回到驻地豫章府,大队人马,纷纷进城。跟在褚裒身侧的司马勋,悠然马上,随口说道:“此番交战,那庾翼斩了一个祖智,庾氏兄弟,连加赏赐,大人献了奇谋,只授虚衔,是何道理?”

    褚裒道:“大晋自南迁以来,皇室暗弱,全赖江东大户,出资拥戴,庾家乃外戚,朝中最盛,褒奖头功,也是当然。”

    “敢问大人,哪几家最盛?”

    “当数颖川庾氏,琅琊王氏最盛,又有谢氏、桓氏、诸葛氏、郗氏多矣。”

    “士族林立,那当朝天子岂不憋屈?”

    “我劝你归顺,也是为朝廷寻觅栋梁之才,重振皇室,堂堂大晋,不可总靠外戚。”

    司马勋跟随回到豫章一直在褚裒麾下任职,再褚裒的提携之下,被朝廷加封为建威将军,建威将军虽说封号不高,但也算上的一员武将。

    ……

    这日,一同外出的褚裒把司马勋请到太守府上,褚裒的妇人谢氏,出门来迎,谢氏本名谢真石,年纪四十岁上下,出身显赫的陈郡谢氏。

    司马勋赶忙作揖行礼:“卑职司马勋拜见谢氏夫人。”

    褚裒也引荐道:“这位将军,便是我长提起的司马勋,也是我大晋的宗室。”

    “既然是宗亲,就快请府上叙话。”

    虽说建威将军只是一般武将,但是晋室宗亲的身份,还是让谢氏夫人高看一眼。

    请进了客厅,众人各坐,谢夫人道:“老爷回来的正是时候,我正琢磨着,反贼剿灭,带女儿回京。一来回趟娘家,二来给女儿寻个婆家。”

    提起自己的女儿,褚裒颇为得意,对司马勋道:“小女唤作蒜子,年方一十四岁,待字闺中,一直没有订亲。”

    谢夫人道:“说来也怪,这丫头极有主见,蒜子从小和她小舅舅一起长大,凡事都比着舅舅,到哪找这么合适的,就算是有,门第太低,也不能嫁。”

    褚裒笑呵呵说道:“京城的才子多矣,咱家蒜子,丽质天生,还能找不到如意之人。”

    谢氏道:“那老爷就随我母女一同进京。”

    “唉…我任职一方,岂能随意脱离,司马将军素来骁勇,就让将军护送,去往京师吧。”

    司马勋一听,暗想自己历尽艰辛,渡淮南下,又落草为寇,如今谋得官职,还从未去过京师建康,正好借此机会进京开开眼界。司马勋道:“夫人差遣,卑职定当效命。”

    “好,既然如此,让将军准备一日,后天一早,护卫入京。”

    两日之后,正逢吉日,谢夫人乘前面一乘车辇,女儿褚蒜子坐后面一乘车辇,又有几十名侍卫护送,一队车马,离开太守府,赶赴京师。一路之上,水陆无阻,真见得:

    车悠悠,望江帆,艳阳送得碧云天。

    茶沸沸,水潺潺,拂风碧波过青山。

    马匆匆,路漫漫,风轻吹得白云团。

    鱼儿跃,摇撸杆,轻舟东去泛江南。

    沿岸翠,流光闪,笑看荡漾激流湍

    烛悠闪,星斗灿,明月随行照夜阑。

    水愈清,天亦蓝,朱雀门外望峰峦。

    柳为绿,花待含,秦淮长流至钟山

    一路行程,抵达建康城外十里长亭。此时,走在前面的司马勋远远望见,长亭之下,又有一队车马,像是等候来人。

    更有一面牙旗,上书一个斗大的“谢”字,司马勋知道这时谢氏一门,在东晋朝廷家世显赫,举足轻重,此番派人来接姑太太谢真石,高接远迎,也是应当。

    渐行渐近,司马勋再做观瞧,长亭之下,让人膛目结舌,是大吃一惊。

    在十里长亭的迎接车驾,材质昂贵,纹饰不凡,两乘车辇,均是四辕马车,若非贵胄人家,谁又用的起这般车驾,引得不少过往百姓好奇,驻足观望。

    豫章府的车驾,在长亭下停住,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快步走来,此人身长不到八尺,年方十八,白净标志,面似温玉,眉如柳剑,眼似魁星,鼻梁细长通天,唇薄无须,这这小生便是谢安,字安石。

    谢安走到近前作揖道:“小弟谢安,恭候大姐。”

    谢真石与谢安是亲叔辈姐弟,谢安对这位年长近二十岁堂姐,是敬如长辈,礼数丝毫不差。

    谢真石掀开轿子的帷挡,两眼含笑,回话道:“有劳三弟,跑到十里长亭来接我母女。”

    谢安伸手搀扶,谢真石缓步下车,谢安来到第二辆马车,正要问候,只听后面一乘马车,有人喊到:“可是小舅舅?”

    “蒜子?你这丫头,还不下车,也要我搀扶?”

    后面那乘马车,帷帘掀开,一个女子探出半个身子,年芳十四,却美貌惊人,引得周围众人唏嘘不已,真见得:

    佳人惊道途,桃面白玉肤。天庭春光满,青丝遮玉颅。

    盘发金钗秀,婵鬓云卷舒。眼含秋波润,远黛翘眉弧。

    香韵参两颊,鼻如琼瑶突。玉齿藏芳口,唇弓似悬珠。

    神出倾国色,肩透倾城骨。娇姿悠然起,翩影惊鸿出。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