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听完刘义真的回答,笑了。 “有车士在,北方定矣。” 说罢便起身一个人回帅帐去了,留下刘义真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这话...有玄机啊! 但现在庞大的晋军当中显然没空理会刘义真的个人脑补。 魏军惨败,晋军当然要拿战利品啦! 东晋和其他偏安东南的王朝一样,有个最致命的问题——缺马。 虽然之前不断有人北伐,再加上刘裕攻破了南燕,俘获了不少战马,但是还是杯水车薪。 可这次不一样。 魏军足足出动了三万骑兵! 而且骑兵大都是一骑双马,有的精锐还是一骑三马。 所以除了战死的、跑散的,这次晋军一口气获得了两万战马! 要是节省点甚至可以组建一只万人的骑兵! 除了骑兵,晋军还俘获了五千魏军。 对于这部分人,晋军将领一时间也是众口难调。 有说向战国前辈白起学习,直接坑杀的,有说要发配去修河道的,还有的打算把他们当做筹码,去和魏国换点好处的。 刘裕一开始也想杀了了事,但再次被刘义真劝住了。 “父帅进入洛阳,必然要去祭祀我晋室四帝,不如就以五千魏卒祭祀晋室四帝之灵?” 晋室四帝就是西晋的四位皇帝——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 当然了,还有追封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三个老熟人也要祭祀一下。 刘裕现在还是晋朝的臣子,这些面子工程还是不能少的。 刘裕一听也认同了刘义真的说法,就下令暂时留着五千魏卒。 而朱超石那边刘裕也没有亏待,一战封侯,册封为兴平县五等侯。 相比起晋军这边的大胜,魏国那边就惨了。 公孙嵩兵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魏国国都平城。 魏国皇帝拓跋嗣听到这个消息后,本就不佳的身子再次重创。 拓跋嗣立马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刘裕重创我军,我们该如何是好?” 三万骑兵。 哪怕是强大如魏国,也有些伤筋动骨。 魏国君臣虽然都不甘,但此时刘裕兵锋正盛,而且目标其实是位于关中的秦国,便折中想了个办法。 驻军于河北,静观其变。 —————— 刘裕大军一路走走停停。 这当然不是刘裕闲的胃疼,而是顺路开始布置黄河沿岸的防线,防止魏国狗急跳墙。 不过在半个月后,大军还是如期来到了洛阳。 刘义真混在队伍中,眺望着这座矗立千年的古城。 洛阳堪称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不提远古时代的辉煌,光是现在,它依旧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它是东汉、曹魏、西晋三朝国都。 无数英雄豪杰在这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过去、现在、将来。 无数时空的痕迹在这座城市交汇,组成了无比灿烂的华夏文明。 这座城市,也终于再次回到了建造它的主人手里。 刘裕骑着马看到洛阳也不由感慨:“少时阅遍群书,每每看到洛阳陷落,就不由得捶胸顿足,没想到有朝一日我居然有亲自来洛阳的时候。” 一旁的晋军将领也肃穆的望着洛阳,似是在默哀。 对他们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洛阳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众将领士卒居然就这么停驻在洛阳城门外,看着高大的洛阳发愣。 而洛阳城内也一阵骚动,不一会,一支轻骑从城门出来。 “末将参见大帅。” 刘裕也认出那员将领:“我记得你是王镇恶的部下,是吧?” 那员将领见刘裕认出自己,有些受宠若惊:“是的,王将军留末将驻守洛阳以迎大帅。” 刘裕舟车劳顿,也就将大军驻扎在城外,只带了部将和亲卫入城。 刘义真自然也随同刘裕进城了,可是一进城就有些大失所望。 断壁残垣这个词,用在现在的洛阳再合适不过。 虽然是白天,路上却几乎没有行人。 街道边堆积了许多来不及清理的垃圾与屎尿,使得味道也不怎么好闻。 “车士,我等恐怕还要在洛阳停驻一阵,等解决魏国这个后顾之忧后才能继续西进。” 路上刘裕突然拉过刘义真,向他安顿道。 “这一路上我搜集了不少书籍,都是百年前失落在中原的图书。” “洛阳虽然残破,但是底蕴犹在,我就交给你个任务,好好搜集洛阳的图书,都拉回建康去。” “诺。” 刘裕确实自从北伐以来都会收集中原的图书,充实建康的书库。 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刘义真当然不会拒绝。 “父帅,我一个人肯定做不到啊,你不找个人帮我一下?” 刘裕摸了一把胸前美须:“车士想要何人?” “朱超石、王弘、王镇恶!” 刘义真直接狮子大开口,弄得沉稳如刘裕都手腕一抖。 朱超石现在可谓刘裕的左膀右臂。 王弘,你看他姓就知道他是什么地位了。不说他的才华,光他王氏嫡系的身份就堪比皇室子弟! 王镇恶,刘裕麾下第一战将。 刘裕笑骂道:“你还真不和为父客气。” “朱超石接下来我还有大用,王镇恶在前线,不可能专门调过来,王弘的话...” 刘裕陷入沉思。 “也罢,我就让王弘先来协助你吧。” 刘义真露出笑容,说王镇恶纯属捣乱,要朱超石只是贪心,王弘这位未来的刘宋宰相,开创了元嘉之治的重臣才是他的真实目标。 “谢父亲!” ———————— 弱弱的求一下收藏和推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