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门内出现一位妙龄宫装少女,忙上前将摔倒的几位御史扶起。 众人一看,认出此女便是官家跟前贴身的女官。 只见她对门外的众人喊话,道:“诸位请回吧,今日官家不在延福宫!” 刘安世立马死死拉住媚娘的手臂,语气不善道:“小丫头休要胡说八道!这皇城司的兵卒还站在门口,你当我等眼瞎不成!” 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官家来时跟随的是皇城司,回宫时不可能不把皇城司带走。 况且我们就是从宫里头一路走来的! 你若要编个谎话诓骗我们这群老头子,也请麻烦找个靠谱点的理由! 媚娘被他拽得手臂生痛,秀脸轻皱却又不敢发作,只得忍痛道:“官家确实不在宫内,一大早便带着刘勾当等人去了太庙。” “太庙?!”,刘安世直接傻眼了。 敢情弄了大半天,他们这些人在这白跪了一上午,人官家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一腔热血都喂了狗! 苏颂等人离得近,将二人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听说官家人在太庙,当即就嚷道:“我等即刻便往之!” 事到如今,众人已是开弓之箭无路可退,吕大防也只能同意。 否则他们今日所做的这一切便是一场闹剧,徒让天下人看了笑话! 日后官家会更加蔑视他们! 百官列好阵型再次出发。 几刻钟之后,来到太庙之前。 几十名黑衣黑帽,手持腰刀的皇城司精卒分列两道,面无表情。 此情此景无疑是无声地告诉众人,官家就在里面。 吕大防再次带领百官山呼:“臣来请陛下回宫!” “臣等来请陛下回宫!” 说罢,刘安世再次带领御史台、司谏院的十几名谏官大步上前,顺着御道跨上台阶,直奔殿内而去。 就在这时,原本寂不出声的几十名皇城司军卒猛地转过身来,脸上的凶狠一览无余。 “任何人胆敢上前,杀!” “杀!杀!杀!” 刘安世等人犹如被猛兽噬人的目光锁定,浑身汗毛竖起,却是不敢再上前一步。 这嘹亮的“杀”声之中,蕴含着实质性的杀气,足以让他们知晓眼前的这些士卒是真的敢一刀砍了他们。 虽然刘安世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十分地荒谬。 自己乃是谏官,不因言而获罪;朝廷更是有刑不加士大夫的传统,这些丘八怎么敢对自己挥刀相向? 但他的直觉却告诉他,他若继续向前,下一秒便真有可能人头落地。 醒悟过来的刘安世对自己内心的退缩感到羞恼与不可思议! “你们都给本官闪开!” 很显然,刘安世的唾沫星子对士卒们来说一点杀伤力也没有。 他们甚至都懒得理睬这厮的大呼小叫,只是紧紧地捏着抽出半身的刀柄。 刘安世站在台阶上,想上又不敢上。 身后的御史、谏议们纷纷朝他投来目光,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老大,咱们倒是冲还是不冲?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一个年轻而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头上传来。 “今日百官都来了啊!” 赵煦的穿着也不同以往,头上不再是标志性的长翅硬幞帽,取而代之的是十二旒冠冕。 身穿一袭玄色外袍,腰束革带,足蹬高头履,外悬一把天子剑。 他站在太庙的门口,双目睥睨,目视群臣。 削瘦而挺拔的身体中澎湃着来自帝王的威仪气度。 大裘冕! 官家今日难不成要祭祖? 刘安世离得最近,被赵煦的气势所慑,一时间竟呆呆地忘了开口。 “吕大防、范纯仁、苏颂、刘挚、苏辙……” 赵煦缓缓开口,目光从几大相公的身上逐步向后,给朝中大臣们挨个儿的点名。 被赵煦念到名字的臣子无不心神巨震,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之事一般。 对后又看向了跟前台阶之下的刘安世。 “尔等兴师动众到此所为何事?” “难道也是和朕一样到此祭拜诸位先帝?” “臣……臣……”刘安世有些慌乱,想要解释。 可转念一想,自己是为逼谏官家收回成命,为何要心虚? 于是仰头喊道:“臣等是到此恭请陛下回宫!” “陛下一日不居于宫,臣等一日不安啊!” 众御史当即退下台阶稽首拜道:“请陛下回宫!” 随即,百官在五位相公的带领下也遥身相拜,以更大的声势道:“请陛下回宫!” “哈哈哈~” 赵煦站在台阶之上朗声笑了起来,对着众臣抬手虚扶。 “朕已祭祀了祖宗,不日便会回宫!” 见赵煦笑声之中颇有豪迈之气,似乎心情不错。 刘安世便再度进言道:“臣再奏请陛下收回亲征之命!” 说罢还有所犹豫,想再将遗爱钱的事提出来。 但又怕官家因此而生气,索性便又憋回了肚中。 相较于官家亲征,这事反倒显得微不足道了,他们退一步也无妨。 “这才是诸卿来此的真正目的吧!” 图穷匕现! 赵煦收了笑声,看着阶下数百沉默的官员。 大袖一挥,声音之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决然,“朕已决定,下月朔日率军出征!” 这一声坚定的宣告,清晰地传入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陛下!” 回应他的,则是百官们那一声声带着失望、愤怒、难以置信的呼喊。 这时,太庙之外也传来动静。 赵煦纵目远眺。 只见一群白衣学子们挥着拳头喊着口号,朝这里涌来。 “当今无道,已失天子之德!” 他们浩浩汤汤,走到群臣之后立定站停向赵煦示威。 人群之中的徐王赵颢也缓缓走出,穿过群臣来到台阶之下。 赵煦看着眼前这群养不熟的白眼狼,神色冰冷至极。 “二叔这是什么意思?” 赵颢拱手而立,沉声喝道:“臣请官家止无道,行大德。” “噢~”赵煦气极而笑,“二叔以为朕无道?” 赵颢昂首,眼中闪过一丝嫉恨,对着赵煦身后供奉祖先牌位的大殿,口中朗声道: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赵颢今日于太庙前敬告当今天子罪状!” “一曰不尊祖法,枉顾祖训执意斩杀重臣,朝中上下人心不稳!” “二曰丧孝失道,欺辱母上,竟使太后落泪!” “三曰仁义无端,纵兵殴打国子监学生,士林学子无不心寒!” “四曰暴厉恣睢,一意孤行征伐,败坏朝纲!” “天子失此四德,请先帝、祖宗降下警示责罚天子,还我大宋江山一个太平长安!” 赵颢仰天长喝,倒是像极了一个痛心疾首的赵家宗族长者。 说来也怪,待他话语落下,原本难得晴朗的天空又再次浓云密布,挡住了明媚的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