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业被擎下口中大呼:“冤枉啊!陛下,臣是冤枉的!” 然而证据确凿,皇帝如何再信他,只教人把他拖下去细细审问。 邓暄看到内女干被抓,松了口气。随即,他却仿佛骤然失了所有气力,将他支撑至今的本就是那胸中一股不甘的怨气。如今,大仇得报,他竟是再支撑不住了。他直直倒了下去。 皇帝正气着张继业叛国之事,并没有注意到这千里迢迢报信的人撑不住了。 而站在皇帝身旁的太子邓昭却一直盯着面前这人,真是越看越眼熟。 他悄悄跟皇后武式道:“母后,你看这人,像不像...三弟?” 武式一直站在皇帝身旁,朝堂之事,她不便插嘴,所以至今一言未发,如今听邓昭所言,忙朝那倒下的人看去。 邓暄倒下后,露出一张侧脸。 武式越看越心惊,干脆不管不顾的上前,蹲下身轻轻拂开他脸上的乱发,惊叫出声:“暄儿!” 这一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沉浸在震怒中的皇帝也被惊了,忙过来查看。 只听武式道:“快!快叫太医!” 邓暄只觉自己被人翻过身体,抱在怀中,却不是武式,而是皇帝。 皇帝终于认出了邓暄,也是急的大叫:“太医!” 邓暄不住打颤,他望着皇帝焦急的神色,这五年所有对父亲的怨恨,竟有些动摇了。但邓暄又想到母亲的惨死,还是不能原谅,他便不再看皇帝,只直直望着天空。 邓暄感觉耳旁不断有人再叫他,但意识止不住的往下沉,他望着天色,乌云遮了太阳,让人瞧不到日光,邓暄望着天空,心想“若是不死,我愿成为大魏的烈阳。”他再没有力气,瞳孔渐渐放大。 皇帝只觉怀中人越来越冰冷,邓昭看到邓暄的样子,对左右呼喝道:“太医呢!太医还没来吗!” 太医终于来了,胡太医是著名的妙林圣手,眼下提着药箱赶来。上前接过皇帝抱着的少年,细细查看,正面并没有致命的伤口,将他翻过来一看,只见深入后心的断箭。 皇帝皇后再加上邓昭同时抽了口冷气。 胡太医擦了把汗,见状,对皇帝跪道:“陛下,他伤势太重,箭虽然偏了心脏一寸,却失血太多,臣只有一成把握!” 皇帝勃然大怒:“朕不管你有几成把握,一定要救他!” 武式稍微冷静,对胡太医道:“你先放手去救!” 胡太医领命,回身剪开断箭周围的衣物,那衣物沾了血肉,难以分离,胡太医狠心撕下,邓暄全无反应。 胡太医将伤口附近处理好,对皇帝道:“陛下!臣要拔箭了!” 皇帝忙应是。胡太医深吸口气,拿住断箭,猛地一拔,鲜血喷涌,溅了胡太医一头一脸,他擦擦眼睛,忙拿出药箱里最名贵的药物撒上去为邓暄的伤口止血。 处理好伤口,胡太医对皇帝道:“陛下,臣已竭尽所能,他能不能活,全看天意了。” 皇帝踉跄了一下,似有些站不稳,邓昭和皇后一左一右的扶住他。 住持释空一直看着这一切发生,脸色无悲无喜,生生死死,自有定数,他身为出家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释空还是盯着邓暄,这少年他五年前便觉有异,这五年过后,释空可以看到他身上翻滚的煞气,那煞气黑沉沉如雾,其中凶厉释空平生所未见。 释空其实早早就发现了邓暄藏在佛像后,那煞气太显眼了。但他在这少年身上还看到了一样东西,那是一丁点光芒,那光芒太弱小了,弱小到不注意看几乎看不到,煞气翻滚着想吞没这渺小的光,却无论如何奈何它不得。 释空认识这金色的光,这是天地正气,但凡人心中有正气,便会聚起光芒在心中,不为世间鬼魅所惑。 但是身负如此重的煞气之人,不,简直不能称之为人,那煞气深入他五脏六腑,不能分离,说是妖魔更为恰当,不沉溺于杀戮为祸世间已是难得,竟然还能在煞气围堵下生出这一点浩然之正气。简直匪夷所思。 是以释空犹豫了,他不知今日所为是对是错。他望着邓暄。只盼着这少年今后不要成为祸世的妖魔。 邓暄沉沉睡了三日,似乎不断有人在他耳旁说话,但是他听不见,邓暄觉得自己行走于黑暗,四处不见光明。邓暄不知自己在黑暗中走了多久,此地没有日月,他分不清时辰。他突然看到眼前升起一道橘色的火光,是一道红衣的人影,是他!梦中人! 邓暄怔怔看着他。那人笔直的向邓暄走来,一把抱住邓暄,邓暄十五岁的身形,还是比他稍矮了点,那人将邓暄抱在怀中,邓暄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简直想一直赖在这。邓暄感受着温暖,种种委屈浮上心头,他想告诉面前这人自己心中的苦痛,想冲他大喊、宣泄。 那人却推开了他,好听的声音轻轻道:“还不是时候。” 邓暄想问什么不是时候,却看到眼前黑暗被猛地抽离,世界扭曲,邓暄仿佛跌入旋风中,不住翻转。 邓暄睁开眼,是熟悉的床顶,与他前十年的人生中每日醒来看到的一样。 他又到了皇宫,邓暄感觉自己后背处的疼痛,微微呲了呲牙。看天色,应该是黎明破晓时分。 床旁的桌上趴着个守夜的宫人,许是守的累了,趴在桌上睡了去,邓暄没有惊动他,披上衣服,推开门。 邓暄来到走廊栏杆前,栏杆下边是五米高的空地,邓暄翻过栏杆,一屁股坐在栏杆上,静静看着太阳升起。 昌平帝刚刚起身,准备上早朝,半道又转过来想看看邓暄,远远的就望见邓暄坐在栏杆上。 太阳升起了,远方天空映出如火般的霞光,邓暄向前伸手,五指虚握,似乎想要抓住一缕光芒。 昌平帝并没有打扰,只远远看着。 天光乍破,黑夜将尽。 作者有话要说: 卷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