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看着福伯。 有些无奈。 福伯此时做着切脖子的动作,李寻将福伯的手挡下来,说道:“福伯,咱们要以和为贵!” “人家给咱们送东西,咱们怎么可能不要?” 李寻朝着外面走去。 “福伯,小兰,走,去看看,人家给咱们准备了多少东西。” 哒! 李寻手中的折扇一打开。 迈着步子,悠闲的模样,朝着外面走去。 身边,福伯开口道:“少爷,这天气也是越来越热了。” 越来越热了吗? 李寻眸子一动。 贞观二年,好像是有不少的事情发生啊! 不。 不只是贞观二年,而是李二在位期间,几乎每年都有天灾发生,可就是这样,还让李二给创出一个贞观盛世。 当李寻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前世的时候,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你都不得不说,李二,还真的是一个天生做皇帝的人。 每年都有天灾发生,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每一场天灾,都是毁天灭地一般的存在,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创出盛世。 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看来,是要提前准备一下了。” 李寻自语一声,笑着摇摇头。 福伯好像是听到了李寻的话,疑惑的问道:“少爷,我们要准备什么?” 李寻:“没什么!” 王府外。 一位老僧,二十几个年轻的和尚。 李寻看到这些年轻的和尚,都想把他们全部扔到兵营中,这么好的年纪,能扛能跑的,当和尚多浪费啊! 可惜了! “阿弥陀佛,贫僧,见过王爷!” 老和尚看到李寻走出来,立刻双手合十,礼道。 李寻啪嗒一声,合上手中的纸扇,问道:“不知道各位高僧,来本王这里,所为何事啊?” 老和尚当即说道:“金佛寺诚感王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为大唐开疆辟土,特来献出一点小小的心意,还望王爷莫要怪罪!” “这些粮食,寺中人也不多,吃不完,所以,主持师兄想着,不如将这些粮食,送与王爷!” “想来,它们在王爷的手中,要比在我们这些红尘之外的人手中,更能发挥出来它们的价值。” 老和尚一副诚心的说道。 李寻看着这二十多车的粮食。 “多谢各位高僧了!” “这粮食,本王就收下了!” “还请高僧回去之后,替本王多谢主持高僧,另外,还请替本王,为佛祖,上一炷香!”李寻拱手道。 “阿弥陀佛!” “贫僧记住了!” “贫僧告辞!” 来的快,去的也快。 李寻转身进入王府:“福伯,将里面的钱,取出五成,送到陛下那里,剩下的五成和粮食,和以前一样。” 小兰疑惑的看着李寻。 问道:“少爷,你怎么知道,这粮食里面一定有钱啊?” 福伯在一旁轻轻一笑,说道:“小兰啊,就送二十多车的粮食,你觉得,配得上赵王府这三个字吗?” “这些和尚可精着呢。” “没有好处的事情,他们会做吗?估计是想要用这些东西,来让王爷,不再管他们的事情,只要这车,一旦进入到赵王府,那些和尚,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李寻点了点头:“小兰,福伯知道的,多着呢,没事的时候,多听,多学。” 小兰抿抿嘴:“小兰知道了。” “福伯,去做吧!” 福伯连忙走到李寻的面前,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属下,替将士们,多谢王爷!” 李寻叹息一声。 将福伯扶了起来,说道:“福伯,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能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他的,我也做不了多少!” 福伯却说道:“王爷,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在救命啊!” 这些东西送给的人,都是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将士留下的遗孀,遗孤,或是已经无力再拿起刀兵的残将。 “福伯,您老的速度要是快一点的话,想来,他们的生活改变,就会快一点哦。”李寻笑着说道。 福伯:“那少爷,我先离开一段时间。” “去吧!” 李寻继续回到了自己躺椅上,闭上眼睛,等待李冲...... ...... 东宫。 百骑司的人在李二的面前,在禀报着什么事情。 “下去吧!” “对了,赵王府的一切探查,全部取消吧!” “没有必要!” 李二挥手说道。 “是,陛下!” 等到百骑司的人离开之后,长孙皇后才从后面走了出来。 “是不是觉得,心里面不太舒服?”长孙皇后一眼就看出来了李二的状态,如果这天下谁最了解李二。 那绝对是长孙皇后。 “唉,想到朕从寻儿手中不断的想要拿点钱,可他的钱却......”李二无力的叹息一声,坐在了椅子上。 “这些事情,朕也在做,朝廷也有对应的补贴,可是,朕无法像寻儿那样,朕要看着这整个天下。” 李二呼出一口浊气:“归根到底,还是朕,太穷了!” 是啊! 太穷了。 穷到,皇后的衣服,都要缝缝补补;穷到,发给妃子的钱,都拿不出来!! “陛下,如今有东瀛那边的金银矿,日子,总会是越来越好的,寻儿的贸易城也开始有了起色。” “大唐,也会越来越好的。” 李二点点头,说道:“是啊!大唐,会越来越好的。” “收粮食的钱,用东瀛那边的钱来收,按照寻儿的说法是,要这些钱,不声不响的流入到百姓的手中,这样一来,朕不用花自己的钱,百姓也会得到钱,朕也会得到粮食!” “百姓的手中钱多了,那么,商人的生意也就好了,朕收的税,也会多了。” “慢慢来!” 李二苦涩一笑。 “朕也知道慢慢来这个道理,总之,朕的心,太急了。” 长孙皇后走到李二身边。 问道:“陛下,您到底,急什么?” “东突厥?该是草原王庭?” “这两个,可都没了啊!” 李二恍然。 是啊! 东突厥,草原王庭,这是多少代皇帝想要他们消失? 如今。 他们没了啊! “朕差点把这些给忘了!”李二才反应过来,自己在急什么? 现在才是贞观二年啊! 北方,完全不用担心啊! 没有任何的祸患! “不!” 李二的眼中,仇恨之色爆发出来。 “高句丽!!” 长孙皇后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眼中也是渐渐的变得冰冷了起来。 高句丽。 以汉家人,铸京观。 怎么可能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