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血脉喷张,胆寒不已。 嬴政大袖一挥,冷声道: “尉缭,寡人绝不饶你。” 尉缭匍匐在地上,浑身发抖。 望着嬴政,他哀求道: “大王!” “求大王饶命!” “微臣再也不敢了!” “大王,微臣的初衷是为了秦国!” “臣知错了!” “臣发誓,对大王赤胆忠心!” “请王上息怒!” “微臣罪不该死,请大王开恩。” 黑夫默然。 尉缭求饶的模样,卑微不堪。 如同摇尾乞怜的野狗,没有尊严。 为了活着,唯有如此。 秦王霸道,君王无情。 一念定其生死。 拔出定秦剑,嬴政慨然: “念你对我秦国有功,寡人暂且不杀你。” “来人,给我将尉缭拖入大牢,听候发落。” 从幕帘后,走出四个穿甲侍卫。 面色冷峻,浑身肃杀。 将挣扎的尉缭架起,大殿内众人屏气凝神。 “黑夫,你策反赵国君臣有功,寡人赐你为少将军。” “谢大王!” 黑夫笑脸回道,兴奋不已。 提升到少将军一职之后,黑夫可以率领一万轻骑兵。 原本黑夫只可以率领五千轻骑兵。 如今提升一倍,势力大增。 尉缭四肢被架住,动弹不得。 作为文臣,在秦王嬴政四个精锐亲卫手上。 没有丝毫反抗力量。 斜眼看着黑夫,尉缭心生怨恨。 如果不是黑夫,或许他们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众人望着尉缭,后脊背直发凉。 那可是尉缭啊! 和李斯等级的存在。 平起平坐,位高权重。 曾深受秦王信任,结局令人意料不到。 唏嘘长叹,众人紧张无比。 望着黑夫,艳羡中带着畏惧。 无名小卒,一步步崛起。 秦国军功制度下,崛起一颗新星。 他们除了忌惮,更多是一种防备。 黑夫羽翼丰满,深受秦王信赖。 再看向王翦,群臣不禁对王翦另眼相看。 黑夫是王翦引荐之人,武艺双全。 无形之中,增加了王家的势力。 原本与王家旗鼓相当的蒙家,也落于下风。 “诸位爱卿,以为何时可以进攻赵国?” 嬴政手持定秦剑,放置在王桌之上。 他坐回王座,拂袖一挥。 帝王将气,令人不由自主生出臣服之心。 话音落下,群臣深思。 秦王志在伐赵。 势不可挡。 他们只能顺势而为,逆势必亡。 “大碗,臣以为赵国军神李牧不可小觑。” “大秦士兵虽骁勇善战,可如果赵王迁重用李牧的话,我秦国绝不可轻敌!” “想要灭亡赵国,必须出兵三十万!” “臣以为五十万方可,你难道忘记了我大秦曾经的耻辱了吗?” 嬴政循声望去,目光冰寒彻骨。 那一战,的确是秦国的耻辱。 而秦王嬴政,对失败是零容忍。 “李牧!” 嬴政鹰视虎顾,脑海当中出现了一个名字。 在廉颇之后,李牧如同一颗明星冉冉升起。 不久前,这位赵国传奇名将缔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他以一支北疆偏师,几乎全歼十万秦军。 震惊的一战,李牧成为赵国抵抗秦国的希望。 赢政十三年(前234),秦国大将桓率军大举进攻赵国,围平阳、武城。 赵王急令大将危辊前往救援。恒反戈一击,大破危辊,杀十万赵军将士。 这对赵国可谓是沉重一击,国家已到生死存亡之关头。 赵王紧急从北疆召回李牧,把阻击桓的重任交给他。 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李牧又一次光芒四射。 公元前233年,恒抉胜利之威,深入赵境。 他采取大包抄战术,先扫荡邯郸北部的赵军据点,实施迁回,围攻赤丽、宜安两城。 倘若赤丽、宜安二城失守,秦军将实现对赵国首都邯郸的合围,届时赵国危矣。 李牧临危受命,纠集了一支军队,驻扎在赤丽、宜安东部的肥城。 这支军队主力应该是来自北方军区,即李牧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李牧行军作战的特点是善于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兵种的优势。 注意骑兵、车兵、步兵、弓箭兵的搭配与协同作战,做到远攻与近战结合,进攻与防御结合。 他的军事原则是打歼灭战,不仅是击溃对手,而是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由于长年在北疆与匈奴等游牧民族对屿。 李牧的部队精于骑射,具备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飘悍善战。 桓是秦国名将,他入赵作战已有一年之久,虽屡战屡胜,却已是疲惫之师。 赤丽、宜安两城尚未攻下。 李牧的生力军已经赶到宜安以东的肥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秦军的位置相当不利,随时可能受到赵军的左右夹击。 对桓来说,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退却,避开李牧的锋芒。 桓却低估了赵军的力量,尤其是低估了李牧的能力。 在桓等新一代将领崛起后,秦军几乎从未打过败仗,自然对任何一个对手都有轻视之心。 李牧是一位有着卓越领导力的将领,他善于鼓舞士气,此时赵军上下,都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念,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投入战斗。 李牧证明了自己是秦军的克星,他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史记》中是这样写的:“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可惜的是,史书对这场精彩的战斗没有很多的记录。 这是因为秦统一天朝后,把六国史书全烧了,因而具体的详情被淹没了。 李牧歼灭秦军的数量,至少在十万人以上。 因为桓遭此惨败后,不敢回秦国,只身逃往燕国,并改名为樊於期。 以秦国法律,临阵叛逃乃是死罪,桓曾消灭十万赵军。 倘若他的伤亡没超过十万人,何至于畏罪潜逃呢? 宜安大捷,使赵国避免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李牧力挽狂澜,拯救了岌岌可危的赵国,并收复许多失地。 鉴于他出色的表现,赵王封他为“武安君”,这个名号曾经属于战神白起,而李牧就是赵国的战神,他配得上“武安君”的封号。 不过,此刻的李牧正在防守北疆。 廉颇下台之后,赵王迁下一个调用的大将显然便是赵国武安君李牧。 想到李牧,黑夫头疼。 李牧比起廉颇,更加难缠。 不过,黑夫知道,秦国最理想的出兵数量便是三十万。 “大王,臣以为,此次出兵,以三十万为宜。” 黑夫恭敬道。 嬴政不动声色,气定神闲。 沉默许久。 大殿鸦雀无声。 “王翦将军,汝以为呢?” 嬴政心中已有定数,出于对王翦统兵才能的信任。 故而才询问一番王翦。 王翦站出来,看了一眼黑夫,向嬴政恭敬一拜: “末将以为,三十万亲兵足矣!” “好!” 嬴政俯身前倾,拍案定夺: “三月后,就以三十万秦军攻赵!” 望着眼前的嬴政,气定神闲,运筹帷幄。 霸道,却不嗜杀。 黑夫不敢相信,这就是后世传闻的暴君。 看来,儒家把秦始皇黑化了。 毕竟,秦始皇可是坑杀了四百多个方士。 再此之前,秦王嬴政是秦国人人爱戴的明君。 嬴政眼睛放光,满意的目光大量黑夫。 “大秦有此勇士,天佑大秦。” 清明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4日到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