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璃皇宫,养心殿中。 郑青松看着大周皇朝送来的国书,略显苍老的脸庞上露出惊异的神色。 他也没想到郑铭会在山海县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还影响到了大周皇朝。 然而仔细一想,他就有些不镇定了。 “海贸似乎很赚银子!” 他可是对大周皇朝发达的海贸眼馋很久了,只是大璃皇朝的沿海地区只有一个山海县,让他只能干眼馋。 至于以前为何不开发山海县,郑青松不是没想过,而是无能为力。 山海县的地理位置太恶心人了,想要将其开发成大璃皇朝的海贸窗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郑铭来说,在山海县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投入了接近两百万两银子,而且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别看现在山海县的海贸发展的很好,但实际上郑铭还是在做赔本买卖。 要不是郑铭发了几笔横财,也不能做到如此地步。 然而对朝堂来说,开发山海县就是一个大窟窿,不但投入大,而且投入时间还长,最关键的是还不知道结果如何。 再加上这些年大璃皇朝的财政紧张,郑青松也只能放弃了开发山海县的想法。 不过他真没想到郑铭居然会将山海县发展起来了。 “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理此事?”郑青松想身前的几位老臣问道。 大璃皇朝朝堂实行内阁六部制,其中内阁有四位阁臣,分别是首辅张灵征、次辅安宁国、阁臣孙承运和李华。 此时站在郑青松面前的正是四位阁臣。 “陛下,臣以为直接驳回即可,大周有些小题大作了。”李华身材消瘦,但是面容坚毅,一双微微鼓起的眼眸显得格外肃穆。 郑青松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李华是内阁中最年轻人的阁臣,今年只有五十二岁,但他却是大璃朝堂最强硬的阁臣,别说只是山海县之事,就算是其他,他也只有一个意见,那就是驳回。 孙承运低头说道:“陛下,老臣赞同李大人的意见。” 郑青松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们。 一时间房间内的气氛安静下来了,四名重臣心中都感觉莫名其妙。 这事本来就是一件小事,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直接驳回。 他大周皇朝还没有资格插手大璃皇朝的事情。 可是为何陛下不说话呢? “咳咳,陛下,在大周上,臣也赞同李大人的意见。”首辅张灵征顿了顿又说道:“不过在山海县上,臣觉得要重视一些。” 郑青松淡笑,问道:“怎么个重视法?” 四人这才明白郑青松的关注点在哪里。 不是大周皇朝,而是在山海县身上。 张灵征心中稍微考量后,道:“山海县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大璃内唯一的沿海地区,适合发展海贸,老臣觉得应该派遣一位得力的官员前去管理。” 郑青松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而其他几位阁臣也不由的瞥了他一眼。 这个老东西真是坏的很。 什么地理位置优越? 简直就是开玩笑,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以前的山海县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还要派遣一位得力的官员去管理! 你这不是明摆着去摘五皇子的桃子吗? “派人去就不用了,梁松年不是在那里吗?”郑青松淡然的说道。 “至于其他~” 郑青松想了想,说道:“算了吧,让铭儿自己处理吧。” 现在山海县是郑铭的封地,朝堂除了官员任免权外,其余的权利全部都在郑铭手中。哪怕是税收也全部归郑铭所有。 所以他才放弃了占便宜的想法,总不能真的跟自己的儿子要银子吧。 他也不好意思,毕竟当初他可是将郑铭贬罚到山海县的。 “陛下,以后山海县的驻军是不是该安排一些?”张灵征道。 按照朝廷规定,郡王可拥有不多于五百人的护卫军,而山海县也可以拥有不超过一千人的城卫军。 除此之外,再想拥有更多的军队就需要总督府或者镇守将军府调配了。 而据张灵征所知,目前山海县只有一支驻军,是北山省镇守将军李如山去年调过去的七百余人,也就是陷阵营。 事实上,陷阵营在名义上属于北山省镇守将军府,当时李如山能把陷阵营调过去,也是占了职务的便宜。 当然这也是郑铭召唤出来的缘故,如果没有郑铭的召唤,李如山很可能不会调遣一支军队过去。 毕竟身为郑铭的舅舅,他也要考虑避嫌。 郑青松考虑一下,说道:“此事交给李如山处理吧。” 张灵征微愣,抬头疑惑的看了一眼郑青松。 他有些不理解郑青松为何如此操作。 让李如山处理,岂不是给李如山一个借口给郑铭调兵吗? 按理说,郑青松应该防止郑铭做大才对,哪怕不防备,也不能放纵才对。 可郑青松偏偏如此做了。 这让他非常不理解。 郑青松并没有理会他的疑惑,将手中的国书直接丢给他,说道:“大周那边直接驳回吧,就说这是正常商贸往来,我们没有理由限制。” “还有给铭儿发放一份盐引。” 这下不只是张灵征了,就连安宁国三人也满肚子疑问。 不但不限制驻军,还发放盐引? 难道陛下有意五皇子! 一时间,他们心中的思绪千回百转。 …… 山海县。 当郑铭接到朝堂的文书时,也是满肚子疑惑。 他坐在书房中,看着送来的盐引和文书,迷茫的说道:“难道皇子老子想让我做接班人?” “虽然我也想做,不过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他越来越摸不清郑青松的操作了。 本来他已经做好交出一部分利益的准备了,可是万万没想到郑青松不但什么也没要,反而还不停的给他送好处。 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是觉得他有治国之才,所以打算给他个表现的机会? “不对,不对!” 郑铭眉头紧蹙,低声说道。 如果郑青松真的有意立太子,没理由要拖到现在。 他家老大和老二都三十多岁了,要是立太子的话哪里还能轮到他。 也就是说郑青松的目的不是立太子,那是为了什么? 不是郑铭胡思乱想,而是郑铭总觉得郑青松在谋划什么东西。 可是想了许久,郑铭还是没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