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暗潮 两分钟过后。 两支火枪,一前一后的熄灭了。 周围的小龙虾卷土重来,而在这两分钟里,我们也给自己增加了防护,将luo露在外面的头脸、手等部位,都给包裹了起来。 接下来的短短几分钟,众人展开了一场‘恶战’。 说是恶战,不如说是单方面的拨虾行动,因为我们防护到位,因此不至于快速受伤,只能不停将这些小龙虾从身上拨下去。 此时,之前在大排档吃小龙虾练出的手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双手快速起落,一手抓虾头,一手抓虾腹,狠狠一扭,整个虾便头身分里,喷出一阵不知什么玩意儿的液体,腥臭难挡。 不过这虾肉注定只能浪费,拧虾拧到停不下来。 计算着时间,差不多十分钟了,下水的周深淼还没有上来,杨姐于是下令撤退。 徐诺大喊:“再等一等!再等几分钟!” 没人理他,队伍中那几个不明脉系的人开始撑篙往外撤,现在我知道了,那几个人应该是杨姐的嫡系。 徐诺到是想阻止他们,但周围的小龙虾让他自顾不暇。 我以为撤退会成为定局,然而就在此时,竹筏突然剧烈的晃荡起来,处在竹筏边缘的人,差点儿身形不稳,掉进水里。 我险险稳住身形,目光看向水面,才惊讶的发现,不是竹筏在晃动,而是水面起了浪涌。 仿佛是涨潮起浪一般,原本平静的水面,忽然变脸,竹筏根本稳不住,撑篙的几人手忙脚乱。 与此同时,更为奇特的事发生了,不停往竹筏和人身上爬的小龙虾,仿佛像是感应到什么危险似的,纷纷开始往水里撤。 很快,我们就从群虾环绕的情形中解脱出来,不过,没了小龙虾之后,我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这时,众人根本连站都站不稳了。 原本平静无波的水面,此时就像一个变脸的大闺女,竹筏在水面上,起伏晃动,仿佛随时都会翻覆。 众人原本都是站着的,现在为了维持稳定,一个个全都趴着,紧紧抓着竹筏边缘,生怕被晃下去。 那几个撑竹篙的,一阵手忙脚乱,其中一个人,直接被晃进了水里。 “这是怎么回事!”趴着的人中,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是下雨了还是刮风了?”有人问。 这时,就在我旁边趴着的一个海字脉的人回道:“你当这是在海上呀,下雨刮风能有这效果吗?我看地震还差不多!”他们这脉的人,常年跟海打交道,熟悉海性,却不熟悉河性。 他说完,侧头问边上的徐诺:“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的徐诺,正头朝外,屁股朝内,紧紧抓着竹筏边缘。 他目光死死盯着水面,仿佛是在搜寻什么东西,根本不理会周围的众人。 我知道,他在担心周深淼 “让我上去!”另外一头,刚才落水的那个人,在水里挥手扑腾着,想要爬上竹筏,他的水性看起来,并不是太好。 事实上,在浪涌这么大的水面上,即便是水性好的人,也稳不到哪里去。 但此时,我们的筏子已经没有人能控制了,水面起伏晃动间,竹筏离他越来越远。 杨姐喊道:“靠过去。”她知道此时众人都趴着,没人能掌篙,便又加了一句:“用手!”这话到是提了个醒,众人趴在竹筏上,纷纷以手当桨,划着筏子,奋力的向落水那哥们儿靠去。 然而,浪涌太大,我们被水势推着,前进半寸,后退十寸,一时间,不仅是我们的筏子,连同水里那哥们儿,都被浪涌推着,往洞穴更深处而去。 由于专心划着竹筏,众人一时没注意到装备,折腾间,便有一个装备包滑进了水里,发出噗通一声响。 装备沉重,一入水便往下沉,连捞都来不及,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也顾不得去划那筏子了,离的近的,连忙就近扑住装备。 这时那落水的哥们儿,经过最初的恐慌后,找到了窍门儿,他竟然放松了自己的身体,干脆浮在了水面上,任由水流推着他前行了。 要不是他嘴里还在喊话,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具水上浮尸呢。 只听那哥们儿喊道:“杨姐,别管我,顾好装备!” 此时我们已经发现,只要不去对抗水流,他和我们,都是顺着水势,往一个方向在走,于是我们都果断的先顾装备了。 “那是什么?”董艾奇突然出声问了一句。 她就在我左前方趴着,四肢关节着地的趴着,此时,正抬头看着前方。 我跟着抬头一看,发现越往前,洞顶压的越低,而前方大概十来米开外的洞顶处,有一处天然凸 起的岩石,悬吊在上方。 那岩石上仿佛刻了什么东西,但由于这会儿众人光源不集中,洞里光线较为混乱,因此看不太清楚。 等离的近时,我看清了,上面刻了两行字。 一行是汉文,一行是不知道什么语言的文字。 汉文写的是:祭祀重地,活人勿近。 看样子,应该是以前的黑苗留下的,另外不知名的文字,难不成是苗文? 一直以来,苗族是公认的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都是通过图案以及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去。 不过,随着考古学的推进,在一些苗族地区,发现了许多神秘文字,便有考古学者揣测,苗人最早,应该是有他们自己的文字的,只是在时代的更迭中失传了。 莫非汉文旁边的那一行,是苗文? 难不成我们要寻找的入口到了? 活人勿近...... 不管我们想不想进,现在都被水流推的,不得不向前进了。 越往前,洞顶越低,四下变得相当压抑。 两侧的宽度似乎也有所收窄,原本跟我们漂的很远的哥们儿,在前进的过程中,居然慢慢朝我们的竹筏靠近了。 这让我们意识到,这洞的环境,正在不断的收窄。 很快,我们将漂浮的那哥们儿给打捞了上来,也就在此时,我们察觉到,激涌的水流,居然渐渐的平稳了下来。 随着水流的平稳,我们的身形稳了许多,开始集中光源来观察周围的环境。 随着光源一集中,我们便看见,这洞的前头,有一处收窄的、向右的拐弯口。 竹筏正在向右而去,不知会流向哪里。 但在拐弯口相反的左侧,却是一片luo露出水面的岩石带。 岩石带后方,赫然有一个黑乎乎的圆形洞口。 到了!就是那儿!老妪所说的溶洞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