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氏再三道谢。 凌家摆席,请长公主用膳,景氏把二房、三房、三姑娘和老太太,都请了过来。 她们全部兴高采烈的来了。 景氏想到上次凌青菀生辰,她们打发下人来送礼,不肯亲自来,如今请长公主坐席,她们倒来得齐全,不由在心里好笑。 宴席上,二婶母表现得很热情。 长公主性格和善,也一一和她应酬,很亲热的样子。这让二婶母误会了,以为长公主很喜欢她。 当天长公主告辞,没过两天,二婶母居然给长公主下帖子,想去拜访长公主。 长公主府根本无回应。 这件事,不知从哪里传开了,下人们都知晓了,背后嘲讽二婶母,都笑得半死。 连凌青菀的rǔ娘和丫鬟们也听说了。 长房素来和二房不和,听闻如此闹剧,岂有不笑的? “贾氏这人,行事有时候叫人摸不着头脑。”凌青菀的母亲听说此事之后,倒也没生气,只是无奈。 二婶母娘家姓贾。 景氏也觉得挺丢脸的,毕竟长公主是来看凌青菀,才到晋国公府。 不过,这件事没有形成什么大笑话。 晋国公府乃落寞贵胄,没什么话题。唯有你得势、高高在上,旁人才对你的事感兴趣 落水的凤凰不如jī,二婶母这般闹剧,亲戚朋友连看热闹的心情都没有,故而没什么影响。 不幸中的万幸。 事后,景氏登门,去二婶母那边,明确警示了一番,让二婶母不要丢凌家的脸。 二婶母恼羞成怒,气得在背后大骂景氏。 景氏就当听不到。 凌青菀很佩服她母亲:该严厉的时候,景氏从来不怕事;该装聋作哑的时候,景氏一向熟视无睹。 所以,她执掌这个家,旁人挑不出半点错儿。 光yīn快如梭,碧瓦添新霜,转眼间新年就到了,旧的一年悄然而去。 晋国公府上下,围在一起守夜。 凌青菀把家里人重新认了一遍,她努力把他们的样子一个个记下。 就连祖父也出来了。他已经快七十了,因为个子高,背有点弯。消瘦、苍白,表情默然,蹙着眉头,似乎很讨厌这种团聚。 祖父不喜欢孙女,这是母亲过告诉凌青菀的,故而她没有往祖父跟前凑。 凌青菀的大哥和四弟、堂弟,都在祖父身边坐了。 碧穹澄澈,繁星点点,午夜格外寒冷。终于挨到了子正,放pào之后,大家吃了些热腾腾的宵夜,各自回房。 凌青菀回了母亲的屋子。因为冷,她连忙爬到了chuáng上,濄在被窝中。 她母亲却把大哥和四弟也叫了来。 母亲给他们兄弟一人一个荷包,笑着道:“新年了,娘祝你们步步高升......” 荷包里放着状元及第的银锞子。 兄弟俩接下,都道谢。 “桐儿。”母亲见凌青桐又要跑的样子,立马喊住了他,让他到自己身边来,然后对大哥道,“城儿回去睡吧,明日早起还要拜年。” 凌青城有点担心幼弟又惹母亲生气,故而脚步微停,有点犹豫。 母亲轻轻咳了咳。 凌青城不好再耽误,转身去了。 母亲把凌青桐带到里屋,让他坐在临窗的炕上,也不避讳凌青菀,对凌青桐道:“你舅舅又来信,让你去太原府军中,你可愿意去?” 凌青桐抬眸,看着母亲,问:“娘,您要我去吗?” 不知为何,母亲眼睛突然湿了,声音陡然微哽道:“我当然舍不得你去。” 凌青桐愣了下。 躺在chuáng上被窝里的凌青菀也微愣。 母亲并非懦弱性格,像这样突然当着孩子哭起来,母亲很少见的。 “娘......”凌青桐有点无措,低声喊着母亲。 景氏吸了吸鼻子,用帕子将眼角的水光拭去,整了整心绪,这才继续道:“你总是不听话,又不爱读书,光顾着玩闹。把你留在家里,我管不了你,看着你不成器,如何对得起你父亲? 思前想后,还不如将你送到军中,让你舅舅苦心教导,总好过我慈母多败儿,耽误你......” 说到最后,声音又是一哽,情不自禁湿了眼睛。母亲很舍不得孩子。 “我不去!”凌青桐道。 母亲都这样哭了,凌青桐岂会不知母亲的不舍? 故而,他拒绝去太原府的军中。 “你不去,往后可用心念书?”景氏有点欣慰。可欣慰之余,她继续追问幼子,想趁机bī他立下誓言,今年好好读书,不调皮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