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大人,陛下既然任命你为兵部尚书负责京师城防。想必你对守住京师已经胸有成竹了吧?” 有了戚继光的前车之鉴,李邦华对于谦的态度客气了不少,但是问题的尖锐程度犹有过之。 “老夫的方法很简单,无非是出城死战,选精锐死士在沿途伏击流寇。”于谦说道。 什么? 出城死战? 还要伏击流寇? “陛下万万不可!如今贼兵势大,我守城尚且人手不足,如何能主动出击?” “万岁,切不可任命此人为兵部尚书啊!否则我大明将万劫不复!” “陛下,此人妖言惑众。臣恳请陛下将此人逐出京师,永不录用!” “……” 于谦的话一出口,朝中的文武大臣顿时炸了锅。 和流寇相比,明军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和训练也差。 守城都未必能守住,还要出去和流寇野.战? 这简直就是祸国殃民的言论啊! “廷益,所有人都反对你。你有什么好说的。” 朱慈烺不为所动,反而给了于谦一个解释的机会。 他相信于谦既然能在瓦剌铁骑的进攻下守住京师,肯定也能在流寇的兵锋之下守住京师。 于谦:“陛下,我明军人手不足,而京师有九门,平均下来,每个门的守军都很稀少。而贼兵不仅势大,而且骑兵数量众多。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出城野.战!” “一派胡言!既然已经知道敌众我寡还要出城迎战。你简直就是想害死我大明官兵!” 听到于谦的话,李邦华气不打一出来,指着于谦大骂道。 “哼!” 于谦不屑地说道:“流寇人多马多,一旦被他们攻破一个城门马上就能突入京师。可是我明军四处分散,就算知道流寇进入京师也无法集结。故此才要出城迎敌,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嘶…… 听了于谦的解释,所有大臣恍然大悟。 是啊! 如果守城的话,主动权掌握在流寇手里,他想打哪个门就打哪个门。 防守其他几个城门的官军根本不敢支援。 但是出了城就不一样了。 他们就不信,流寇敢放着一个明军不管就开始攻城。 “可从哪里选那些骁勇善战之士来伏击流寇呢?”有大臣问道。 “我看锦衣卫大多武艺高强,可以担此重任!”于谦说道。 对啊! 所有人恍然大悟! 锦衣卫不擅长冲锋陷阵,但是类似这种伏击放黑枪的活儿可是一向很拿手的。 不过锦衣卫大多出身显贵而且惜命,会听从命令伏击流寇吗?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锦衣卫指挥使青龙。 “我锦衣卫本就是大明官兵一员。可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乃吾辈无上的荣耀!”青龙双手抱拳大声回答道。 “好!好!锦衣卫都是好汉子!” 李邦华赞叹了一声,转过身对于谦抱拳说道:“于尚书,老夫刚才错过你了。老夫给你赔礼道歉!” “不必客气,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于谦也冲着李邦华拱了拱手。 李邦华的举动,代表着所有大臣认可了于谦担任兵部尚书的一职。 现在三个大臣,只剩下张居正一个人了。 李邦华之所以把他放在最后一个考量,是因为内阁首辅这一个职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个好的首辅,能让大明起死回生;可是一个坏首辅,则能加速大明的死亡。 “陛下既然任命阁下为内阁首辅,那么阁下如何应对流寇来袭竟是大乱?”李邦华向张居正问道。 流寇攻城以后,除了在外作战的官兵以外,最难应对的就是城内的骚乱。 “简单!吾有三法可保京师无忧。”张居正镇定自若地说道。 “哪三法?” “保甲、连坐以及考成。” 李邦华:“愿闻其详。” “所谓保甲法,即将京师所有居民打散重组。五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所有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均有京师官吏担任。每家需出一壮丁参与守城。 若是在守城期间,一家有不轨行为,或者参与守城的壮丁不出力,但其余四家不揭发者。五家承当相同罪名。此为连坐法。 至于考成法就更简单了。不论是小保、大保还是都保,若是出了事,但是负责的官吏没有及时告发,则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承担相同责任。 朝廷布置的任务,各保没有完成的,视情况给予杖责、入狱或者斩首的处罚。此为考成法。” 嘶…… 好厉害的手段! 好毒辣的方法啊! 所有人听到张居正的方法后都倒出了一口凉气! ………………………………………………………………………… ( ̄▽ ̄)/第三更!有的读者老爷担心张居正和于谦这些能臣有不忠之心。其实不必担心,系统召唤出来的,肯定忠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