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佞臣

宴敛:没错,我就是那个汉子!食用指南:1:本文主攻。2:本文慢热!3:不爱勿批请点X,咱们尽管江湖再见,么么扎!

作家 甲子亥 分類 耽美 | 25萬字 | 89章
第(28)章
    轮到宴仁亮,他恭恭敬敬地说道:"湖广衡州支脉宴仁亮见过侯爷!"

    宴北惟默不作声,紧盯着宴仁亮良久,这才将小厮奉上的托盘送进宴仁亮手中,轻声说道:"你且好好读书,若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来寻我。"

    众人审视的眼光顿时明里暗里地投到宴仁亮身上。他只说道:"学生不敢。"说完便是退了下去。

    宴北惟一顿,一旁的小厮也是也机灵的,当即便是奉上了一盏茶。宴北惟接过茶杯,慢慢的灌了一口,像是缓过神来。指着宴之建身旁的宴故,才又说道:"这位是宴故,福建松溪支脉人士,方入学不久,但也是个聪敏的。虽如今在国子监挂了名。但还是会与你等一同入族学读书,他学识尚有不足之处,你等在族学之中好生照看照看。"

    众人登时一愣,宴故却向前一步,深深作揖,面露真诚,"故见过诸位族兄。日后若有学问上的事情,少不得还要叨扰诸位兄长,还请各位兄长担待一二。"

    回过神来的宴之章眼中闪着流光,说道:"故兄弟言重,我等本就是血脉亲缘,何来担待一说。故兄弟尽管来寻我等,我等自然知无不言。"

    "是是是!!"身后的众人顿时附和道。

    "如此便好。今日你们到了侯府,日后的月例便比照侯府的庶孙即可。"宴北惟摆了摆手,说道:"今日且到这里吧!散了吧。"

    "是,多谢侯爷,学生等告退!"

    回了褚玉院,宴攸拨弄着托盘之中的衣物笔墨,道:"这侯府,果真是财大气粗,这些东西置办下来少不得也要二十两银子呢?"

    宴敛轻抿着杯中的茶水,并不言语。

    宴攸又是说道:"那宴故借着镇国公府的名额入了国子监,如今竟是越发的出息了。"

    宴敛顿了顿,道:"你可知那宴仁亮与靖宁侯的gān系。"

    宴攸也是一愣,随即一笑,想着宴敛大概是对那宴仁亮上了心的,沉声说道:"那宴仁亮,他祖父宴何从乃是上任寿宁伯最小的弟弟,与宴北惟年纪相仿,打小就是一块儿长大的,虽是叔侄身份,但之中的兄弟情谊自是不用说。崇光十一年,宴北惟准备打开光华门迎梁王军队入城之际,遭遇到了时任金吾卫参军宴何从的拼死抵抗。后来宴何从兵败,宴北惟也没想杀他,只寻了个院子囚禁了他。只是宴何从是个忠心的,在囚室里自尽殉国了。宴北惟心中有悔,所以眼不见为净,只是将宴何从的妻儿远远的送走。也不知道宴北惟如何想的,如今又把宴何从的子嗣接了回来。"

    却原来还有这样一宗往事!

    第二十二章

    不知不觉,已是初冬。

    北方的冷,冷的清澈,因为你能感受到的真的就只有纯纯粹粹的冷。一场大雾过后,连带着褚玉院里的槐树也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桠。

    宴敛早早地换上了厚实冬衣。用过早饭,已是辰时三刻。接过宴攸用布巾包好的书具,等着宴仁亮过来,便一同往族学走去。

    宴氏族学背靠宗祠,独立成院。因着是一族之计,两侯府也舍得银两,一应建筑用具都很是气派。

    入了正堂,内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二十来张书案。靠中靠前的位置上早就坐满了人,见着宴敛两人进来,也没人主动上前来打招呼。别看在场的书生平日里都自诩君子,可暗地里最善于拉帮结派。都说文人相轻,宴敛作为众人之中唯一的一个乡试解元,名次最好,本就是众人眼中钉一般的存在。更何况他与宴故一家之间的龌龊,真真是一出好戏。德行有亏不说,再加上昨日靖宁侯的态度,自然无人愿意与他攀谈,往来。

    反而是宴敛一点也不在意旁人心中所想,随意找了角落里的书案坐下。环顾四周,却是有几张生面孔。想来这些人便是宴氏嫡系子弟了。

    两侯府人丁不丰,仅从这里便可窥见一二。靖宁侯宴北惟名下有嫡子二,庶子三,嫁出去的庶女暂且不提。侯府嫡长子早夭,嫡长孙也在那场战乱里被贼人掳去了,至今也没能找回来。所以如今侯府当家的便是宴北惟嫡次子宴之建,在此不必多言。自宴之建以下一代,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也不过十几口人。

    而观之靖安侯府,靖安侯宴北陵一辈子也没弄出个嫡子来,名下只有三个庶子,庶孙也有七八人。兄弟相争,他家最是混乱不堪。岂可知大扬朝,嫡子承爵,酌情降一至三等。要是皇帝施恩,原爵承袭也未必不可能。但如若是庶子承爵,大扬律例中早早定死了的要连降五等方可袭爵,便是皇帝也不可随意更改。靖安侯是二等侯,连降五等之后不过是个三等伯。三等伯乃是最末等的爵位。

    宴氏本就不受皇帝待见,可以说,等到两位侯爷死了,这偌大的祖宗家业到了下一代手里怕是要支离破碎了。所以两侯府面对太后的招揽时才会毫不迟疑,因为没得选。两侯府虽gui缩了四十年,可世人显然忘了,四十年前他们敢一把将崇光一朝推进深渊,四十年后,他们虽然老了,可心志还在呢!

    不过是拼搏一把,说不得十几年后,他家也能如镇国公府一般出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

    两侯府年轻一脉,能放到台面上的不过是十几人,比之京城之中其他的世家大族动辄上百的后嗣而言却是差得远了。

    "铛~"只听着一阵悠长的金钟撞击声传来,在座的众书生顿时噤若寒蝉,端正了身体。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身边穿过。众人纷纷起身,恭恭敬敬的说道:"学生见过夫子!"

    欧阳尚撩起袍子跪坐在蒲团上,将手中的戒尺放在书案上,只说:"坐吧!"

    众生又是一揖,这才纷纷落座。

    欧阳尚的目光从宴敛的身上扫过,捋了捋胡须,开始例常给诸生讲述近几日的朝政消息。

    "昨日朝堂之上,各省今科应试举人名录俱已汇集成册,合三千二百余人。今上有感虽大扬朝百废待兴,然如今贤良尽至,大扬朝眼见兴盛有望。又言道今上虽已亲政,然治国理政尚有不足之处,四大辅政大臣虽尽是厚德博学之长辈,却各有其职责,不便常伴今上左右亲身教导。着,议开内阁!"

    "所谓之内阁,取翰林院才学卓著之士,授内阁大学士,学士,官拜五品,六品不等。意在辅佐皇帝批阅奏章,制诏,给今上施政提供意见参考。"

    说完,欧阳尚抿了一口清茶,又是说道:"下学之后,尔等就此事各写一篇策论,后天jiāo上来。"

    "是……"众生诺道。

    "如此,今日授的是……"

    接下来便是熙熙攘攘的读书声----

    ……

    下了学,已是酉时。收拾好了东西,正准备着起身离开,身后便传来了宴故的声音:"两位族兄且慢----"

    宴敛回过头来,对上宴故一脸和善的的神情。皱了皱眉,说道:"族弟有何指教。"

    宴故正色说道:"指教可不敢当,论才学,族兄乃是一省解元,本就居于诸兄之上。小弟我更是拍马难及啊!"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