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宝宝太难 古代的发型太难搞,还好钱九儿有原主的记忆。 扎好头发,出来却看到四哥、五哥、六哥他们在排队眼巴巴看着三哥手上的牙刷。 “四哥你们在干嘛?” “九儿,没啥事,我们在等三哥刷好了,轮到我们刷。”钱明新老实说。 钱九儿怔了会,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牙刷不能大家分着用,你们大家都有,我忘了拿出来,等等啊。” 算错了,家里加上三只小的,两位嫂子,一共有13口人,她只买了三套,哪怕是买一送二,也才9个,还差四个。 回到房间,又花了两积分,换了两套,一共六个牙刷,分给了几个哥哥,还多出了两个。 钱九儿把它放回系统里,用来备用。 “大哥,你知道瓦砖在哪里买吗?”后天就动工了,这些得买回来备着。 “知道,我之前帮我修过房子,但说熟悉还是有才叔跟对方熟一点,有才叔经常帮人修房子,认识不少人。” 钱九儿马上想到前几天帮她们说话的男人,个子挺高,也挺黑的,想必是经常干活晒黑的。 “大哥,那一会你去请有才叔帮忙,让他带你去买瓦砖,现在咱家不差钱,一定要买好一点的,知道吗?”钱九儿不放心的叮嘱。 就怕大哥跟有才叔担心家里没钱,买些质量差的砖瓦回来。 “三哥跟我一起去镇上,四哥、五哥、六哥你们去把家里那十亩荒地给种了,至于二哥就跟娘在家带孩子守家吧,大嫂、二嫂应该要回一趟娘家。” 钱九儿对每个人都安排了事儿。 钱明晖跟钱明光、钱明日没啥意见,钱明栋跟钱明梁委屈极了。 “九儿,五哥(六哥)陪你去镇上吧。” “你们乖一点,我去镇上走走,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生意,虽然我手头上还有钱,但总不能一家子啥也不做。” “九儿放心,等建好了房子,大哥就去找活干。”钱明晖用力拍了拍胸膛保证。 “九儿,二哥脚好了,也去找活干。” “算了吧,就算你们找到活干,一天20文,一个月也才600文,两人也才一千二文,也是一两多一点,别说家里还有几个读书的,就是不吃不喝存几十年都存不到一百两。” 不是她打击他们,只是想让他们认清现实。 “听你们小妹的话,她怎么说你们怎么做。”唐氏在钱明晖身上拍了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闺女说的太有道理了,光凭大家去找那些活赚的钱,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还清人家的这一百两。 瞬间,钱家人觉得身上背着一座大山,差点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百两啊,光靠他们真是一辈子也还不清。 “走吧,该干什么的就干什么去,以后大家听我的话,我保证让大家吃香喝辣,一百两算什么,我的目标是亿两,亿亿两。” 大家听了她的豪言壮语,也没放在心上,不过多少还是有点影响,至少让他们觉得日子很有盼头。 吃过早饭了后,各自去忙。 钱九儿跟钱明日步行去镇上,经过以前住的钱家老宅时,发现老邓氏骂骂咧咧的从里面走出来,还有点鬼鬼祟祟的。 钱九儿一下子拉过钱明日躲了起来,等老邓氏走远了后,才走出来,看着钱家老宅,眉心微蹙。 “三哥,你说老太婆来老宅干什么?” “谁知道她想干什么,她本来就不是个正常人。”钱明日最讨厌老邓氏,要说以前还对她这个奶奶抱有期待,经过这些年,他恨不得打死她。 对方要不是他名义上的奶奶,他早就不客气了。 “走吧,回头咱家买辆车才行,不然每天光靠双腿走路,长久下去,得疯。”除去修房子要用的几十两,还能剩下不少,加上之前刚到李家的时候,坑刘爷那一百两。 现在她身上还有一百多两呢。 那一百两放到系统里的储物柜里,差点被她遗忘了,还是昨天放其他东西的时候才想起来。 “小妹,不如咱家买辆马车吧。”如果有辆马车,别人肯定羡慕死他,看谁还敢瞧不起他们家。 “马车还是算了,中看不中用,先买牛车,牛还可以用来耕地。”钱九儿一只手抬着朝脸上搧风,一只手叉在腰上,有些气喘的道。 等到了镇上,她已经快累死,双脚不是她的了。 牛车,必须要买,一定要买。 “九儿,咱今天来镇上干什么?”钱明日习惯了,倒是没什么,气不喘脸不红的。 “先去买粮食,锅碗瓢之类的,再去订肉,最后买牛车。” “行。” 两人来到昨天买米的杂货铺,掌柜的一眼就认出钱九儿,笑得眼睛都快挤在一起。 一口大黄牙让人不忍直视。 “钱姑娘今天想买些什么?” “昨天不是跟掌柜说了,我们家要修房子嘛,这不跟家人商量过后,马上就来跟掌柜的买了,一会掌柜的可要给我们算便宜点。” “那必须的,不知姑娘要多少?” “先买一石,不够后面再买,都要粗糙米,玉米面也给我来一石。” “行咧,粗糙米平时卖15文钱一斤,姑娘要一石,咱算14文给姑娘,一石1400文,玉米面卖12文,姑娘要一石,也算11文一斤好了,一石1100文,也就是2500文。”掌柜的要开心死了。 这两天卖出去的量都能顶他以前一个月的量了。 别看这是镇上,但生意也不好做啊,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白米饭。 “店里有锅碗瓢吗?” “锅的话姑娘得去铁铺买才有,咱这只是小店铺,卖不起那么贵重的东西,不过碗瓢倒是有,姑娘这边请。” 碗并没有摆在架子上,而是随意的堆在一角,有些乱七八糟的,上面还有一层灰尘。 掌柜的见钱九儿一脸嫌弃,怕她不买,赶紧道,“姑娘要是喜欢,一文钱两个,不管大小,你看如何?” 他心里苦啊,去年进了这一堆碗回来,却一直卖不出去,村里人一年到头也买不了一次碗,除非真的破到装不了才舍得来买一两个。 镇上大户人家,也瞧不起他这小店铺里的东西。 唉! 宝宝太难,只是宝宝不说,说的就是掌柜此时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