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李世民住在东宫。 这是秦川觉得李世民比较不容易的地方。 皇位坐得名不正,言不顺的。 明明已经当了两年多的皇帝,可住的地方却是在太子的东宫,而并非皇帝居住的皇宫——太极宫。 因为李渊还住在太极宫。 哪怕李渊已经退位了,成了太上皇,但他并不想让宫给这个杀兄囚父的儿子。 东宫,丽正殿。 在殿宇之中,传荡着李世民爽朗轻快的大笑之声。 “开笔天地生民,家国大事,从周至我朝,上下两千年,兴亡得失,头绪万千!” “借古喻今,一针见血,切中时弊,观点鲜明,批判直白,精不讳饰,决断明快,言简意赅!” “好一个秦‘有叛人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南北朝‘有叛将而无叛州’!” “此等佳作当浮一大白,把酒共品!” 紧攥着手中字如珠玉、词如金银的佳作,李世民笑意清扬,赞声朗朗。 “李德全,上酒!” 李世民此刻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高兴。 他非常喜欢这篇《封建论》。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篇文采飞扬、气势磅礴的雄文名篇。 也因为这篇文章针砭时弊、切中要害,对分封制的强烈批判,很对自己的胃口! 是的,他不喜欢分封! 他也不认为哪一位明君雄主会真的喜欢分封! 分封,分的是他的江山社稷,是他的疆土领地,是他的人口财富! 分封,他心里是有担忧的。 汉朝有七国之乱,晋朝有八王之乱,而到了他唐朝造反的藩王也屡见不鲜。 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谋反、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谋反、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谋反! 分封,分给他自己的子孙后代到是不错,分给那些旁系的皇室子弟,早晚都得闹出祸事来! 不分封,他心里也有担忧。 周朝国祚八百年,汉朝国祚四百年,秦朝没有分封,二世而亡,要是不分封会不会影响他大唐的国祚! 但这篇文章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旗帜鲜明的观点、气势磅礴的文词、清晰明辨的表述告诉他,国祚的长久与分封无关! 他还喜欢这篇文章的书法字迹。 文中字迹骨力遒劲,颇有书圣王羲之的风尚。 他酷爱王羲之的书法。 更重要的是,写下这篇文章的人名叫秦川! 不是重名,就是之前他在宫外遇到的那名考生! 一样的雅爱书法、一样的政心相通,小小年纪就如此才华横溢,长于政史,能写出这般名传千古、文思斐然的名篇,这让李世民对秦川充满了爱才之心! 这小子才不过十五,和承乾相差无几,而且家世清白,和世族并无瓜葛,要是好生培养,将来能堪大用! “陛下,检校侍中杜如晦求见!” 这时,殿门外太监入殿来报。 “克明来了,快传。” 李世民闻声笑道,然后从坐案上起身。 杜如晦风尘仆仆地从殿外走来,走到殿门前,解下披挂的狐裘,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正了正衣冠。 然后入殿,行礼道:“微臣杜如晦参见陛下!” “你我君臣无须多礼,来人盛一碗温酒上来给克明暖暖身子。” 李世民笑着将杜如晦扶起,带着杜如晦走到一边的榻上就坐。 “克明,天气严寒,你可要保重身体。” “多谢陛下关爱。” 杜如晦接过李德全送上了温酒,喝了几口,暖了暖身,然后起身行礼道。 “陛下,微臣入宫是有要事向陛下请奏!” “这是微臣带来的两篇论文,请陛下过目。” 说间,杜如晦从袖中掏出了两卷卷轴,呈献给李世民。 “噢,爱卿近来竟有佳作,快给朕看看。” 李世民笑着接过两卷卷轴,正要打开其中一卷,却听得杜如晦说道。 “回陛下,这两篇论文并非是臣所作,而是今年科举进士科考生秦川所作。” “考生?秦川?” 李世民愣了愣,不会是自己认识的那个秦川吧? 转眼笑道:“能得克明推荐给朕,想必此人所写的论文定然不俗,朕倒想看看是怎样的人才,能得克明青眼相加!” 打开其中一封卷轴,李世民顿时目光一顿。 眼前论文字迹和他之前看到的那篇《封建论》如出一辙! 一样的笔力雄健,风采绝伦! 看来还真是秦川所作! 也不知道这小子又能写出怎样的雄文! 李世民带着新奇的心思看了起来。 绩效考核,用具体的事项考核标准,考评官员。 吏部内部加强对任用官员的监督、审查,在外加强御史台对官员违法违规的调查、惩处职能。 嬯寷 寷。从来没有见闻过的官员管理方法,让李世民耳目一新,“好一篇吏治雄文呐!” “我大唐要按此法管理考评官员,官员必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必定民生安乐,天下承平!” “克明,你可是为朕进献了一名大才!” 李世民笑口称赞。 这篇论文中的方式方法对自己整肃官场风气,清明大唐吏治可是大有裨益! 秦川这小子再次和自己不谋而合! “这是陛下洪福,微臣不过尽职本分。” 杜如晦虚心的一礼,言道。 “但此法虽好,却牵涉良多,不只有我吏部,还有民部、刑部、御史台等部,如何施行还需陛下三思定夺。” 李世民点点头,“嗯,到时朕召开廷议,你们几部尚书牵头,连同中书门下一同议一议。” 这方法确实不错,但需要多部门联合商议,才能制定出一套完全的方案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得下来的。 说完,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向了案上的另一卷卷轴。 “那这一卷呢,也是秦川所作?” ...... 。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求催更票!求打赏! 庆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