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李昌德是东华书社正得力的经办, 上次专门来嘉定联系连翘的就是他。通过他的手, 东华书社签下了海上归来记并且很快进行了出版,现在海上归来记已经二版了, 依旧卖的很好。 以海上归来记的平台来说, 这算是很好的表现了——朝日报的影响还是太小了,辐射区域就那么大。出了这个小区域,对单行本的销量根本没有促进作用。反过来, 是单行本在这些地方发卖, 连翘和海上归来记才有了更多的名气。 能有这种效果, 其实是东华书社和连翘两方面都有功劳的。 连翘这边, 小说质量过硬, 只要有机会让人读到海上归来记,就不怕没人喜欢。东华书社那边, 他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在江南除了苏州以外,他们凭借自己和一些报纸的关系,买了版面做宣传。至于下面的分销商, 更是不吝惜协商, 让他们帮着多多卖书。 经过这样第一次合作,双方都对对方有了好感, 合作默契也得到巩固。这一次李昌德过来,不是为了别的, 正是为了连翘的新书宦海。 说真的, 如果不是怕连翘厌恶别人干涉生活, 他们都想把连翘绑到苏州去写小说了。嘉定第一报馆是不错,可是影响力有限也是事实。对于胸怀大志的作者,这里只能成为一个跳板,而对于连翘这样的作者来说,这里恐怕连跳板都算不上! 东华书社上下对连翘这个新客户的评级都很高的,认为她是天才那个级别的。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只要她没有自毁前程,封神肯定不用发愁的。 至于这里说的自毁前程,那办法就多了。连翘的前辈作家已经显示出很多例子了,有写书发家了之后就不求上进沉迷享乐的。有后面江郎才尽,无以为继的。也有厌烦了写作,封再也不写的。 一般来说女作者稳定一点,不容易出问题。 然而女作者一出就容易出大问题!很多女作者成亲之后就会放弃写作。有的人是因为需要兼顾家庭,有的人是体面人家,丈夫可能不乐意老婆写作,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不过到现在为止东华书社都没有担心连翘的意思,她是一本成名的作者,第二本小说依旧才气满满——他们这种书社做经办的几乎要有报馆顶级编辑一样眼光,能看出一本书的好坏优劣。从李昌德的角度来看,这位‘乔琏先生’,她的才气几乎已经关不住了。 从一个作者的具体情况来看,她这很明显出于灵感丰富、精力充足的时期,又是一个性格不错的小姑娘,不可能有什么事的。至于说最让人担心的女作者嫁人,以年龄来看,至少几年内丝毫不用担心。 东华书社的人就想连翘去苏州写小说,哪怕她在苏州没有名气,东华书社都能动用自身的力量将她塞到一个知名编辑名下,然后争取到好的小说连载版面。何况乔琏这个名字如今在苏州的编辑圈子里也算是响亮,不少人想要签她呢! 在东华书社看来,只要连翘立足一个足够好的报纸,报纸发行范围能够遍及整个江南,那么她立刻就能成为小说界最受关注的新星!到时候不需要东华书社帮忙做广告,她的书自然就想卖到哪里就到哪里。 ——如今江南就是文化中心,一部小说火遍江南了,其他的地方就算没看过,也会知道名声。 然而没办法,连翘选择了留在嘉定,这是人家的选择。女作者的确不如男作者方便,他们也只能接受。 然后现在宦海出来了,虽然依旧是在朝日报上面连载,但是大概是得益于海上归来记打下的良好基础,苏州各地多多少少都收到了风声。其中有海上归来记的死忠粉对作者乔琏的新小说也很有兴趣,于是抱着看一看的想法,托人买了有新连载的朝日报。 这个时候的宦海和当初的海上归来记不同,海上归来记更像是富一代,必须要自己打江山。宦海虽然一开始也只是有限的几个人感兴趣来读,可是产生好评之后口碑发酵很快,读者增长也很快。 这是因为海上归来记带来的好感还在,很多人虽然没有第一时间看乔琏的新书,但都是潜在读者。听说她的新书非常不错之后,这种潜在立刻就能转化为现实。 这下东华书社可坐不住了,宦海声势来的比海上归来记还要大。以一本地方县城日报上的小说来看,话题占有率太高,简直就是一个小奇迹。 明白这是人家乔琏先生又放出一个卫星之后,李昌德赶紧过来,就是为了快点定下宦海的出版事宜。 报纸上小说连载的好,要出版,这是好事,连翘当然不会拒绝。既能赚名气,又能拿钱,何乐而不为。至于和东华书社合作,那也是没有丝毫问题的,他们之前合作的很好,不出意外的话,她肯定是想继续合作的。 但是出乎连翘意料的是,东华书社提出了和她想的不同的出版方式。 她原本想的是和之前海上归来记一样,小说完结之后进行出版,让读者一次性看个爽,这没什么问题。 然而东华书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李昌德有一张很适合做生意的脸,不是特别英俊,又不会让人觉得难看。看起来让人觉得亲切老实,使人相信。只有在偶尔不经意的时候,才会泄露一两分属于商人的精明。 现在他的眼睛里就是这种精明之色,他向连翘解释道:“乔琏先生这部宦海可不同于前头海上归来记,海上归来记才四十回,宦海您肯定是打算长了写,写成一百二十回的?再者说了,您如今也有名气了,不是海上归来记时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最合适的不是等到小说写完了,书社才出合集。而是在小说连载的时候就出合集,一册一册的出。因为有名气了,所以读者肯定都是买账的。更何况要想啊,这名气也是会对那些不讲究的小印刷贩子的,他们会不会趁着还没有出合集的时候就做册子?” 不得不说,李昌德说的非常有道理,连翘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这种形式在后世的出版业还是挺常见的,最有名的不是网络小说使用,而是日本的漫画使用。在杂志上连载的漫画,每当攒够了足够的话数就会集成一册,连翘当年也是等漫画的人啊。 连翘答应下来这些,至于版税之类的事情只是略说了说——如今连翘已经不是新人了,东华书社又打定主意拉拢她,两边在这个最容易有分歧的问题上倒是没有太多纠结,三两句话就说定了。 连翘唯一只在最后的时候提出:“小说出册子的时候‘宦海(上)文魁’做名字可以吗?” 见李昌德不解,连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书不是要出一百二十回,而是二百四十回。我想的是,前一百二十回是上部文魁,后一百二十回是下部权柄。我觉得分清楚一点比较好。” 这个时候一部小说有多长没有人限定,不过大家都默默遵守着潜规则。回数都是二十、四十、六十、八十、一百、一百二十这样,也有人不这样,不过那都是极少数的非主流。 至于一百二十回这个上限,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打破过。连翘一来就要打破不说,还是一下就翻了一倍,李昌德这时候都惊的睁大了眼睛。恐怕在他这种读现在小说的人眼里,想不出来有什么内容值得写二百四十回。 然而网文风雨里出来的连翘会告诉他:有的。 不过短暂的惊讶之后就是兴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假设一套书,因为很受欢迎,一册能卖一万本,那么这套书是六册比较赚钱,还是十二册比较赚钱?傻子都知道答案。 虽然小说长了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譬如预算有限的读者望而却步,有些册根本不会买。又或者看到后面疲惫了,最后就不再买了。 但是相对而言,利大于弊。 后世谁不知道大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的网络小说是在水字数,可是只要依旧有不少的读者在看,作者就会接着水下去。 更明显的例子,看看漫画杂志上面连载的漫画,受欢迎的漫画哪怕被指责剧情重复又拖沓,杂志社方面也会要求作者继续连载,而不是完结掉。 做生意的都不傻,他们知道哪一种才是最有利的。 至于说这么长的小说后期会不会崩溃掉...说实话很有可能。 实际上他们做书社生意的也见多识广,知道不少小说作者以前并没有写过特别长的小说。忽然执一百二十回的标准大长篇,往往越到后期越难以为继。一百二十回啊,写作时间长、格局宏大、出场人物众多...这些综合在一起,对于很多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噩梦。 就像后世只玩过小成本的导演,突然让他执导一部好莱坞两亿美元级别的大片,手忙脚乱才是正常的。 不过总不能因为怕对方后期崩溃掉就不让对方往下写,然后自己也不赚这钱了。李昌德商人本色,疑惑放在心里,点头笑道:“自然是可以的——那就等着乔琏先生的鸿篇巨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