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小王掌柜这个法子之后,文武百官绝不会再用天子不孝这个名分来压他。 再加上他直接不经过国库,反倒用皇家内帑,这就等于他私人掏腰包,为李渊修建了一座规模等同皇宫的大明宫。 无论任何人都在这件事上挑不出半点错来,只能说他的好。 不过李世民大笔一挥,豪气充完之后,却又有些头疼起来。 其实内帑当中根本就没剩下多少钱。 别看他这个当皇帝的风光,但其实也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 国库的钱是由户部统一支取调配,统筹计算,是用来进行国家建设,朝堂大小事情的支出,以及用于百姓的。 他这个皇帝要是用国库的钱,那反倒被人所诟病,因为这点事儿惹一身的话题,实在没必要。 但皇家的开支本来就不小,他本人以及后宫嫔妃,个个都是花钱的主。 而修建一座大明宫,那更是如同销金窟一般。 可以料想到的,等到大明宫开始修建之后,他李世民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腌菜馒头过日子了。 “唉,天子也缺钱,下次去那小子的酒馆,少给他几贯钱。” “朕得省吃俭用点,要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想到这儿,李世民一拍脑门。 “算了,来人,为朕备车马,朕要去太上皇那请安!” 说着提上一坛从王辰那儿得来的酒,就走出了书房的门。 …… 仅仅一天时间之后,李世民要求扩建行宫,改建大明宫的旨意,当即就得到了决议通过。 中书省几位官员,经过短时间的商议,立即就批复了实行的草案。 而尚书省的工部也即刻开启了大明宫修建方案。 对于李世民如此举措的生深意,经过了长孙无忌和魏征的讲解之后,几位大臣都算是心有了解。 对于这位陛下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和高深的权谋之术,朝野之中无不赞叹。 再加上皇帝没有支取国库中的钱财,反倒是自己掏腰包,如此行径更加被人称道为大贤大孝之举。 听着满朝文武的赞叹和敬佩之语,李世民虽然心头在滴血,但面上摆出来的只能是兴高采烈。 而那天他出其不意的去给太上皇李渊请安之后,收获却是令李二感到惊喜。 李渊对他的到来自然是表现出了无比的惊诧,但却没有想象中的冷漠和愤怒。 反倒是显得有些高兴。 父子二人就这一坛烈酒,算是喝了个痛快尽兴。 喝到最后,这大唐两代君主都开始胡乱说起醉话。 李世民自己也不记得说了些什么,但总之经过昨天那一场大醉之后,他和李渊之间的关系改善了许多。 今日早上他去给李渊请安,李渊对他都是笑语吟吟,充分展现出了一位父亲的慈祥。 这让李世民是喜出望外。 在感到喜悦的同时,李二对于王辰是越发感激和重视了起来。 倘若没有这位年轻的小掌柜给自己的建议,恐怕他现在还硬在这里,僵化着不知道如何与李渊改善关系。 “王兄弟啊王兄弟,确实是我人生一大臂助。” “朕也算是生平有幸,好歹能在壮年得遇如此贤才。” “古往今来,历代帝王,如我一般幸运者,恐怕也是屈指可数啊!” 在这一刻,王辰地位已经摆到了李世民心中最高的位置。 悄然之间上升到了能够和长孙无忌等辅政大臣相提并论的地步。 反正李世民心中是已经有了决断。 只要王辰入朝为官,他无论如何也会予以重用。 在规则所能允许的范围之下,他这个当天子的将会以最高规格,对待如此无双国士。 …… 而就在李世民自我感慨之际,他却不知道在长安太平坊的酒馆中。 已经有一位他的心腹大臣捷足先登,独自出现在了王辰眼前。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这位国舅爷可是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派,说话办事雷厉风行。 只要有了想法,立马就会付诸实践。 昨天才刚打定主意,要悄悄的和王辰碰个面,今天就已经出现在这酒馆中了。 当然也就是占了魏征一些便宜,毕竟秘书监公务还算挺繁忙,需要审阅递上去的文书奏折。 反倒是他这个吏部尚书,办完公务之后就没那么多事了。 因此他也没要护卫,独自一人悠哉悠哉地来到太平坊。 “掌柜的,今日我老孙独自一人来此,你可招待我吗?” 长孙无忌刚进酒馆大门,就扯着嗓子喊道。 这可让王辰吃了一惊。 他还是头一回碰到这个商人小团体当中,除了老李之外单独一人来自己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