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明子呀,你可长点儿心吧……别老在外面儿跑啦,再不回家,兵哥哥要让人家拐跑啦。明子:“没事儿,跑了抓回来就行。”顾向北:“放心吧,我不跑,不是你说让我以身相许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吗?”正经版文案:关舒阳死了又活了成了六零年代东北农村的普通农户关家的老闺女...

第(25)章
    跟爹娘商量了一下,明子九月的时候,就跟着老姐和小哥一起上学去了,直接上的二年级,周围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她是小天才,学校也没有qiáng制要求她必须得上一年级。

    明子上学可轻松了,连书包都没有。书本都在老姐的书包里呢,到了学校,老姐会先到她班里,把书本和铅笔橡皮给她放好,在回自己班,放学的时候再来班里接她一起走。还有午饭,也都是老姐帮她带着呢。午饭就是一人一个玉米饼子,用一个手帕包着,再加上几块咸菜,三个人的咸菜用一个铝饭盒装着,中午了一起到老姐的班里去吃。

    三姐士敏暑假的时候就读完初中了。差了几分没有考上高中。她性子慢,做什么都是慢动作。三姐的这种慢,还不是说她反应慢或是脑子慢,就是动作慢,做什么都不着急,走路慢,吃饭慢,gān活慢,做什么都要花别人两倍到三倍的时间,就是慢动作。娘总说她是火上房不着忙。就没有着急的事儿。这一点儿,随爷爷,但是吧,爷爷也没那么不着急,三姐这是青出于蓝了。

    就三姐的性子,也不是gān农活的料啊。人家种三亩地她能种上一亩就不错了,娘说她这样的,在家种地的话,准得饿死。还是念书吧,念完书,将来还能找个不用种地的活儿gān。正好,她也能坐着住,念书正适合她。学习也不错,没考上高中,是因为她紧张,语文差两分就考满分了,考数学的时候,居然看错行?选择题全填错行了!愁人的。

    所以,三姐打算下学期回初三复读,再考一年。上半学期在家自学,省学费。在家的时候,三姐也没闲着,gān农活儿她是gān不了多少了。空余时间,居然跟爷爷学起了说书。就爷爷留着那些话本子,她全都看会了,还会边说边唱。什么回杯记啊,花为媒啥的,唱得可流畅,可好听了。

    自打三姐学会了说书,晚上高官屯就有了娱乐活动了,生产队开完会,跳完了中字舞,就全都往明子家聚,听三姐说书,天天晚上明子家屋里都挤满了人,炕上,木板chuáng上坐得满满当当的,还有自备小板凳的,连窗户外都有人趴着窗户听。

    后来,大房身老家明子爹的堂姑父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得叫老姑爷的。年纪比明子爹也就大上十来岁。是大房身屯很有威信的人,在兴隆镇粮库做贫农代表,是在镇上都有发言权的人。向来跟明子家关系好。时常来明子家串门,明子娘总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老姑爷来串门的时候,听了一次三姐说书,就听入了迷,后来,秋收忙过了,到底把三姐接到他们家住了三天,给说了三天书。三姐这一去,半个月才回来。在老姑爷家是只说了三天,可是大房身,那是关家的老屯啊,关家本家亲戚大部全在那个屯子里,这家接去说两天,那家接去说三天,可不就得一阵子。三姐回来说,她到谁家,恨不得全屯子的人都跟着聚到谁家,有的人都听了好几遍了,还天天跟着听。

    哎,明子就觉得这时候的人可怜,一点儿娱乐生活都没有。听个说书就能这么痴迷。

    大房身的亲戚都知道三姐会说书了,木王堡的还能不知道?三姐才从老屯回来没两天,二舅就来把三姐接走了,木王堡里关家亲戚也不少啊,这一去,又是半个月。三姐说书都说出名儿了。当然,三姐不是以说书为生的,别人是请不去的。娘也不可能让三姐出去说书。

    高章家之前来家里透过话儿,不想让三姐继续考学。高章已经不读书了,去了镇里学木匠活儿,他们家怕三姐读了高中出去念书,万一再考上学,就不会再回来了。只是三姐自己想接着念书,娘也觉得不能这么早就断了三姐未来的路。就没同意。他们家,也就没再说什么。

    二姐士云十九岁了,出落得越发的好看,原本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大姐英子因为上一次的退亲事件之后,一直没有再订亲,二姐的亲事也就耽搁下了。

    大姐跟赵家的亲事huáng了,也不是没人给介绍,只是大姐有了心理yin影,一直都没应,连看都不肯看,娘心疼她,也一直没qiáng求。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陷害高官屯的人,肯定是找不出来了。因为如果要写的话,篇幅太大,人物太多了……

    不过后期小哥……的时候,那人有可能会出来露一面,最后……

    哎呀,我不能剧透啊。其实前面我也铺了几个人物了,后面会用得到的……

    折磨啊,晚上零点要三更啊,可是我还没有写……

    救命啊……

    第26章 哪个少年不钟情

    这一年秋天,明子家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开荒地里打了两千多斤大huáng米,四毛钱一斤,卖了八百多块钱。

    爷爷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树,这些年,有些树已经长得很粗了,可以做房梁做柱子了。省下了这一部分,今年挣的钱,再接一间房子,也足够用了。愿本想接半间的,后来明子爹娘一合计,大哥过了年就十五了,用不了几年就要结婚了,到时候房子还是不够用,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接出去一间算了。

    冬天是不能盖房子的,要等第二年天气暖和之后才行。这一年过年,姥姥又回毛家店舅姥爷家去过年了。

    这老太太对于不能在关家过年这一点特别的坚持,老辈儿人,讲究就是多。

    过完了年,大房身的老姑爷来家里串门的时候,问起大姐的婚事,知道大家还没订亲,也挺犯愁。说是要帮着张罗。这时代,到了大姐这个岁数别说没结婚了,就是没订婚的都是少之又少了。一般二十岁都当娘了,大姐二十三了,找年纪相当的都不容易。

    过了几天,老姑爷又来了,这回居然真的来给大姐保媒了。对方是明子爹同族妹妹的儿子,姓孔,比大姐小一岁,今年二十二。

    孔家住在小房身屯,在高官屯西北方向三十多里路之外的太平镇。孔家姑父是小房身屯的队长,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当队长,当了二十多年了。是屯里最有威信的人之一,带着生产队的社员们过得还算不错,年年能有一点节余,虽然不能顿顿吃上gān粮,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要喝粥度日,但总算不用靠吃树皮野草活着,在这年月,上百户人家的大屯子,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孔家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给大姐介绍的是小儿子,大儿子与两个女儿已经结婚了,家里还有三个女儿年纪还小。孔家大哥是学校的老师,孔家的这个小儿子读书不行,说是学过开车,现在正在太平镇上的砖厂里开车。

    之所以到这年纪还没结婚,跟大姐的遭遇差不多,也是之前订过一个,因为一些事情huáng了。才耽误了。按说,他家还有他本人这条件算是好的了,老姑爷还说是对方提出的解除婚约,明子娘还特意问了原因,别人有什么毛病吧?老姑爷说,那家人家是搬家了,听说好像那姑娘后来找了个城里吃商品粮的。

    没毛病就好。

    哎哟?这是远房表亲啊?虽然现在的人还没人在意近亲不能结婚的事儿,但是近亲生出来的孩子有缺陷的多这个还是知道的,在近亲里好亲家的已经很少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