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之后,盐渎连下数场大雨,河流水位暴涨,往来船只畅通无阻,旱灾预警解除,倒是有了水患的迹象。 桓容即将随大军北上,县衙职吏整日调拨兵器,清点粮库,忙得不可开交。 散吏肩负起责任,每日上午至田间地头劝农,督促流民开垦荒田,午后则两人一组巡视河岸,稍有不对即刻发出预警,告知靠近河岸的居民,近日里务必拘束孩童,不得到水中嬉闹。 “盐渎近海,且每日有人巡视河岸,府君无需太过担忧。” 石劭送来新的流民簿册,册中记录的五百人都将随桓容北上。 “北伐之事非同小可,府君既领武职,遇敌来袭责无旁贷,必将对敌接战。” “此五百人均有膂力,大多曾与胡人交战,于刀枪下保得性命,称得上悍勇无畏。其中两人曾为流民帅,虽势力不大,手下多已离散,然对敌经验丰富,可堪一用。” 石劭翻开簿册,点出列在首页的几个人名。人名后录有年岁,籍贯以及擅长的兵器。 “今其诚心投靠府君,以求得晋身,仆以为,此人可用。” 桓容点点头,拿起簿册一页页翻阅,发现钱实典魁不在其中,不禁抬头看向石劭。 “为何不将营中将兵录入?” “钱、典等人现为府君私兵,自然不在其中。” 说话间,石劭又取出一本册子,记录的人名不到一百,然资料详尽,除本人姓名籍贯,连其家人都有列举。 “这八十九人为府君私兵,归入丰阳县公国内,不列入步卒名册。” 这个“国”并非指国家,而是封地。 依照朝廷惯例,县公私兵属于绝对的个人力量,相当于贴身保镖,除桓容之外,任何人都无权征调。 也就是说,五百步卒可归于“朝廷”军队,如果桓大司马愿意,随时可以找借口调走,桓容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这八十九人则是保命的关键,只要他们在,桓容的生命就有保障。 当然,不排除意外情况,例如桓大司马不在乎名声,硬要在众人面前摘了桓容脑袋。 事情真到那个地步,这八十九人未必管用,全要靠秦璟留下的部曲救命。 “按照府君吩咐,盔甲和皮甲均已造好,另有相里氏制出的竹甲竹盾,县中铁匠集合到一处,正打造铁矛和长-枪。” 桓容不缺钱,人手也够用,但要打造精良的兵器,材料却是个不小的难题。 他想过复制铁矿石,但复制出来该如何解释? 最近并无商船抵达盐渎,盐渎境内也没发现矿场,平白无故出来一堆矿石,世人定会产生怀疑。 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桓容不禁打个冷颤。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秘密暴-露的下场,他绝对承受不起, 放弃走“捷径”,桓容同石劭商议之后,取出金银布帛,向邻近郡县购买打造兵器的材料。 换成一百多年前,他要是敢这么干,绝对是抄家砍头、三族夷灭的下场。 皇-权大一统时期,禁绝私售盐铁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现如今,胡人内迁,北地三天两头打仗,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频率高得惊人。晋朝皇权衰落,士族成为与皇权并立的庞然大物,这种情况下,盐可以大张旗鼓的买卖,暗中做些铁矿石交易,实在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有石劭摆出算筹,基本没人能轻易占到便宜。桓容大可放开手,只盯着矿石入库,铁匠开炉。 “依朝廷军制,两百至三百兵卒为一队,册中流民可分两队,各选队主。” “依仆之见,队主由府君私兵充任,其下的什长和伍长在队中挑选。届时,五百人被大军征调,表现优异者可以私兵名义调回。” “再者,五百人的军器配备需当慎重,情况未明时,当以竹盾竹枪为本,铁器需要押后,确认不会被大军抽调,方可逐人下发。” “府君以为如何?” 石劭摆开簿册,一项接一项说明,巨细靡遗,不漏分毫。 桓容仔细听着,中途并未打断。听到最后,不得不心生感叹,到底是豪商出身,石崇的后人,这样计算下来,除非渣爹真不要脸面,否则休想占自己多少便宜。 “善!” 南地不缺竹子,现在也没有生态保护一说。 制造竹盾竹枪的材料要多少有多少,即便盐渎县内的不够用,完全可以在出发后搜集,一路走一路砍,倒还省去运送的麻烦。 说起来,制造竹枪的点子是桓容提出,灵感来源于后世的太平军。早期的太平军何等骁勇,单凭着□□阵就没少让清兵吃苦头。 对他的这个提议,石劭大表钦佩。压根不用桓容多说,自发着手安排,制造出的竹枪超出预料,论杀伤力,半点不逊色于铁制长矛。 “因时间紧迫,工匠仅制出两幅铠甲,且只有身甲并无头盔。” 桓容表示理解。 事实上,没有秦璟送来的两个铁匠,这样的“零部件”都不会有。 古代的匠人讲究血脉传承,父传子,子传孙,外人绝无法掌握关键技术。不是随便哪个铁匠都能打造铠甲兵器,找不对人,纯属于浪费时间和力气,不会有半点收获。 经过百年战乱,有该类手艺的匠人多被搜罗一空,秦璟能送来这两人,可谓是极大的人情,桓容想了一天一夜,都不知该送出什么样的谢礼。 “公输和相里几人正赶制武车。” “武车?”桓容微感诧异,挑眉道,“他们不是在造粮车?” “粮车已经造好,仆昨日看过,每车仅需一匹驽马,借人力亦可推动。”石劭想起新制的粮车,不禁现出钦佩之色,“临到扎营时,粮车立起木板可为防御,兵卒尽可歇于车上。” “果真?”桓容大感兴趣。 石劭点点头,出言道:“府君何妨亲往一观?” “那统筹粮秣之事?” “府君放心,仆与钟舍人自会商议。” “好!” 桓容当即起身,唤两名健仆跟随,大步离开县衙后堂。 石劭收拾起簿册,询问过健仆,穿过两条回廊,寻到正清点军粮的钟琳。 说起钟琳,就不得不提桓容在流民中寻宝捡漏的举措。当时定下五六人,最终能通过“考核”的却只有两人。 一个是出自颍川荀氏的荀宥,另一个则是出自颍川钟氏的钟琳。 前者擅谋略,熟读各家兵书,颇有先祖荀彧之风。后者擅内政,同石劭配合默契,短短时日内,盐渎县政焕然一新,盐亭各项条例也被重新规划,盈利增加数倍。 如果桓容没有雄心壮志,也没遇到各种内忧外患,大可趴在金山上悠闲度日,当个甩手掌柜也能富足一生。 当然,这样的事只能想想。 现下并非太平盛世,盐渎越富,桓容越不能掉以轻心。 没有自保力量,盐渎只会沦为他人盘中的肥肉,下刀切成数块,几口吞入腹中。 “孔玙,库中存粮可清点完毕?” “还差一百三十石。”钟琳头也不抬,面前摆着簿册和算筹,一手计算库中存粮,一手提笔相记录,可谓分毫不差。这份本事连石劭都羡慕不已。 “敬德怎么这时过来?”钟琳记下一行字,开口问道,“府君可有吩咐?” “并无。”石劭将手中的簿册放到一边,正身坐到钟琳对面,道,“随府君北上的步卒已做好安排,孔玙录完军粮,可与我同去寻仲仁。” “怎么?” “你我三人总要留一人在盐渎。”石劭正色道,“依我之见,仲仁擅谋略,随府君北伐,一路上可出谋划策。你我擅经济内政,留在盐渎更为妥当。” 钟琳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仔细录完最后几行字,接过婢仆递上的布巾,一边擦手一边道:“敬德所言甚是。然此事还需禀报府君,由府君裁量。” 钟氏和荀氏都是助曹魏争夺天下的功臣,虽然钟琳和荀宥两支没落,一路从北方逃到南地,险些性命不保,其底蕴仍非石氏能比。 石劭本意并无过错,的确是在为桓容考量。但他忘记最重要的一点,他是“臣”,哪怕出于好意,也不能代替桓容做决定。 钟琳和荀宥早发现这点,却没有贸然出言。 一来,两人新投桓容,根基尚浅,遇事不能率性,必谨言慎行。二来,就此事出言,难免有挑拨的嫌疑,很可能会事与愿违,好事变成坏事,引来石劭疑心。 吹干纸上墨迹,钟琳收起算筹,打算先同石劭去见荀宥,再往粮仓一行。 “府君不在府内?” “府君去观公输和相里造车。” “造车?” “武车。” 两人行过回廊,恰遇几名婢仆迎面走来。 婢仆们福身让到一侧,微垂颈项,待两人擦身而过,却禁不住抬起头,视线追随而去。 石劭俊美,钟琳儒雅。 两人都是身姿修长,宽袖长袍,行走间腰背挺直,道不尽的俊朗潇洒。 目送两人离去,婢仆们长舒一口气,互相看看,脸颊都有些红,忍不住掩口轻笑。 “近日常见几位舍人,却少见郎君。”一名婢仆道。 “是啊。郎君又要北伐,未知何日才能归来。”另一人接言。 想到桓容将要北上,婢仆们收起笑容,方才的好心情顿时一扫而空。 “日前阿黍同建康来人叙话,我听到一些,好似是大司马下令,郎君才要随军北伐。” “真的?” “千真万确!” “郎君刚到盐渎数月,此意实在令人费解。” “听闻大公子之外,仅有郎君随军。” “二公子和三公子都不去?” “三公子好似在建康养伤,二公子,”掌握消息的婢仆左右看看,确定回廊四周无人,示意几人靠近些,低声道,“我听说二公子废了。” “废了?” 婢仆们一时没反应过来,见说话者眨眼,方才面露恍然。 对一个男人而言,什么才算是废了? 压根无需明说。 “真是这样,难怪不能随军。” “可那也不该是郎君!”一名年纪稍小的婢仆道,“不是还有四公子……” “咳!” 几人正说得起劲,忽听身后传来一阵咳嗽。 婢仆匆忙间转身,竟是阿黍站在廊下,距几人不到十步远。 “聚在这里作什么?侧室可打扫干净?郎君的衣箱可整理妥当?” 阿黍声音不高,表情却极为严肃。 婢仆们不敢继续闲话,忙不迭告罪一声,快步穿过回廊,三人前往整理衣箱,余下都往清扫侧室。 待婢仆们行过拐角,阿黍方对身侧一人道:“此番郎君北上,麻烦定然不少。你回建康禀报殿下,郎君身边有私兵八十九人,另有秦氏部曲二十人。” “秦氏部曲?” “不要多问,如实禀报便是。” “诺!”忠仆抱拳。 “再则,来盐渎时,未想过会遇上兵事,并未为郎君备下护甲。” “此事殿下已知,我来之前,殿下已往台城两次,六月之前定会有人送来。” “那就好。”阿黍松了口气,“此行我会跟随郎君,不惜性命也会护得郎君周全。” 忠仆点点头,两人未再多言,就在廊下分开。 阿黍往后堂为桓容打点行李,尤其是随车的香料,除了桓容,仅有她和小童能碰。 忠仆出府西行,由水路过京口,疾奔建康。 南康公户等着他的回信,必须日夜兼程,半点耽误不得。 与此同时,桓容行至西城作坊,看到公输长带着徒弟打造武车,越看越是钦佩,满目都是惊叹。 武车是由马车车厢改装,从外部看,同寻常车辆并无多少区别,仅是车壁加厚,车身加重,车辕上多出两块挡板。 然而,经过公输长的讲解和演示,桓容压根没法再视其为马车。不客气点讲,除了没装热武器,这简直就是原始版的“装甲车”! “之前车厢装有夹板,仆已更换木料,非是攻城弩,无弓箭可以穿透。” “车厢外层漆有殊材,可防火攻。” “夹层内置□□,遇到险情,府君可推开车板,拉动机关。” 车厢由公输长改装,设置机关的则是相里松和相里枣。 车厢侧窗和车门重新拆装,车壁前有活动的挡板,一旦有敌人靠近,桓容无需走出车内,只需拉动设在暗处的机关,立即□□其发,百米之内的敌人都会变成刺猬。 “府君,车轮处也有机关。” 相里枣刚刚及冠,还带着些许跳脱,示意桓容退后两步,单手敲了敲车壁。轮轴处陡然多出三杆尖刺,木质的棱角,表面包铁,在白日里闪着寒光,令人头皮发麻。 “若是陷入战阵,可开启此处机关。这些撞-刺足可斩断马腿,撞飞敌兵。” 桓容咽了口口水。 哪里是撞飞,百分百会一撞两截,顺便再扎几个窟窿。 “车虽好,然如此一来,重量增加,拉车的马匹也要增加。” 公输长和相里兄弟皱眉。 身为晋朝的技术宅,他们只顾着安全方面,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 “再者,战场上刀枪无眼,如果马匹受伤,车恐将无用。” 桓容提出的都是现实问题,公输长和相里兄弟神情肃然,凑到一旁开始商量,是否要继续改装,争取减轻重量。 如果车不能动,威力再强也是无用。 “府君,如遇险情,仆可代马拉车。” 典魁语出惊人,众人均是双目圆睁,满脸不可置信。 “典司马,关乎郎君安危,万万不能儿戏。” 典魁圆瞪虎目,怒道:“如此要事,焉能儿戏!” 话落,当场扯开外袍右襟,单袖掖在腰间,向公输长要来粗绳,大步走到车前。 “府君请看!” 典魁弯下腰,将粗绳一端牢牢系在车辕上,另一端绕过肩背,结成死扣。此后双脚用力蹬地,脖颈鼓起青筋,伴随着一声大喝,三马拉动的武车竟真被他拉出数米。 “走!” 典魁脸膛涨红,脚步越来越稳,速度也越来越快。 桓容目瞪口呆。 难怪曹操要让典韦睡在帐前,此等猛士在侧,犀牛来了咱都不惧! 这绝不是他胡说,魏晋时期,长江流域确实存在犀牛,苍鹰不久前还抓了只小犀牛,差点引得母犀牛冲入盐渎,来一场血洗县衙为子报仇。 想想能抓犀牛的苍鹰,再看看一人赛过三马的典魁,桓容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地球太危险,他果然该回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