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设想的道路(425)

跨过工业国门槛的中国,直接迈入世界顶尖列强的专属竞技场。即将开始的新世纪,是战争与革命交织的一百年。1900年,从身为穿越者的母亲那里得知新时代命运的陈韶,开始向竞技场中心奋进。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背负了无数期待的陈韶,要在铁与火,血与泪的...

作家 绯红之月 分類 奇幻 | 115萬字 | 633章
分卷阅读3
    奶油是什么价格?”

    这个问题把陈韶也给问住了,忍不住挠了挠短短的士兵发型。虽然从六岁起,陈韶就被老妈带着学做饭,但这只是为了培养陈韶做饭的技能。老娘从来没指望过陈韶真能掌握到不得了的烹饪手艺,当然也没让陈韶负责起采买的工作。

    陈韶只知道一袋50斤重的杂粮与白面的混合面,价格一银元。50斤标准面粉,一袋1银元7毛。50斤精粉,一袋2银元。

    女厨师听了陈韶的回答,表示她对华夏的银元完全没有概念,却赞了一句,“没想到您对物价这么了解。”

    如此温和的称赞弄得陈韶有些心虚。陈韶并不了解大周食材价格,只是因为军校每学期都要求每个班级承担学校一周勤务,陈韶抽签的时候抽中食堂勤务,只能骑着三轮去粮店买粮食。

    被人谬赞,反倒激发陈韶搞明白此事的决心。掏出笔记本,先计算了汇率,把大周的元换成德国马克,再询问女厨师德国的粮食价格。经过计算后得出一个结果,“女士,华夏的粮价是德国的三分之一。”

    “上帝。”女厨师低声叹道。

    陈韶也被这个数据惊到了。柏林阳光咖啡馆的黑森林蛋糕与华夏本土的常见蛋糕不同,黑森林蛋糕添加了大量樱桃与樱桃汁。配合奶油,格外美味。

    之所以过来吃,是为了传递情报不得不来。现在看,这蛋糕的价格还真如柏林情报站的郝中校所说,挺体贴了。

    陈韶又问起德国近年粮价。女厨师表示,柏林最近几年的粮价一直在涨,只是德国政府提供粮食补贴,柏林居民还能吃上饭。不过黑森林蛋糕价格不在其列,毕竟蛋糕价格本就很高,再涨价就没人买得起啦。黑森林蛋糕过去十年价格一直很稳定……

    街对面的秘密警察李斯特就见陈韶和女厨师聊着天,左一口右一口吃着蛋糕。心里难免有气。黑森林蛋糕价格并不便宜,便是身为秘密警察的自己也没吃过几次。

    过了一阵,就见陈韶吃完蛋糕,端起咖啡一饮而尽。随即起身。

    秘密警察李斯特见女厨师把陈韶送到门口,两人甚至握手道别。赶紧跟了下去。

    陈韶此时完成了任务,要回大使馆向郝中校汇报。一路走着,心中却想着女厨师最初那个傻问题。

    想着走着,等陈韶注意到正盘腿坐在街边乞讨的乞丐时,已经走到了乞丐面前。

    本想和其他人一样无视乞丐走过去,陈韶却迈不动脚。心中纠结片刻,还是掏出些零钱,准备拿个10芬尼的硬币丢给乞丐。最后却拿出两个硬币放到乞丐面前的铁盒里。

    乞丐疑惑的探头一看,竟然是两个50芬尼的硬币,也就是一马克。自己经常乞讨一天也就这么点收入,乞丐顾不得在意对方的东方面孔,连忙感谢这位少年。却见少年板着脸往前走,也不知道在生什么气。

    是的,陈韶的确在生气。却不是真对这个德国乞丐,而是针对自己的心结。

    在前往柏林的旅途中,陈韶在5月初抵达印度,在印度停留了半个月。

    欧洲认为印度是个十分富裕的所在,是英国女王兼印度女皇帝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

    陈韶亲眼所见到的印度则完全不同。之所以对女厨师那个傻问题反应激烈,就是因为亲眼见识过印度后,陈韶决不能接受把华夏人与印度人相提并论的问题。更不能接受把堂堂华夏与印度相提并论。

    华夏人是人。印度只有一部分是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印度人才被看做人。

    [3.第3章 来自大周的短期交换生(三)]

    如果可以的话,陈韶并不想触及自己今年到柏林之前的回忆。却真的忘不掉。

    柏林热闹的大街人来人往,走了这么远才见到一个乞丐。大周人口众多,乞丐比例和德国差不多,数量自然会多些。

    然而印度的乞丐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在孟买的街道上,成群结队的瘦弱小孩子沿街乞讨。人流量很大的路段,坐在街边的成年印度乞讨者一个挨着一个。穷困已经不是针对少数人的厄运,而是覆盖了印度贫民窟的常态。

    三年前,也就是1897年,陈韶跟随母亲陈馨婷参加了徐衍先生的葬礼。徐衍先生是陈韶母亲的好友,也是著名的记者作家。他最出名的一篇报道是在1852年写的《包身工》。

    在大周保定陆军校园的私下社团中,对徐衍先生的评价颇为分裂。大同社就认为徐衍先生的《包身工》开创了基于劳工立场的批判。

    陈韶则对《包身工》里面那位被称为‘芦柴棒’的小女孩印象深刻。文章里面写,她的手臂如同芦柴棒般干枯细小。这是相当挑战想象力的描述。

    直到1900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