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女帝记事

《晋书》版: 太州贵县安乡里人,讳静,字孝帧,姓姚氏。父曰顺公,母曰李媪。李媪生四女一子,太惠七年,李媪方娠,梦玉龙盘旋云深,及产,轰雷大作,三百余里,久旱喜雨。   正平四年,旱蝗,大饥疫。太州饿殍万里,太南粮活一县之地。当是时,齐政不纲,盗贼四起,张贼领兵万余,借道贵县,太千人抗之,定计降贼兵四千……   通俗版:退役女兵姚静穿越齐末乱世,在群雄并起的战争年代,女主争霸天下的故事。   注意槽点:1、女主穿越后是普普通通的小百姓,所以走的是农民首领路线,需要力大功夫高(功夫不是武侠世界那样飞来飞去,参考三国水浒隋唐中功夫)。   2、跳过发家致富阶段,所以会给给锻炼她力气的黄金空间,空间就是财多空间大,没其他玄幻效果。   3、第一卷家里长短,第二卷开始囤兵,所以想立刻看争霸的,可以从第二卷开始!   此外注意:本文无男主,有的只是女主的男人!!!!不过也不会NP   本文明天V,有三更哦!再冷也要坚持下去~谢谢还不放弃支持的亲们

作家 水心清湄 分類 历史 | 111萬字 | 155章
93|第87章 |
    许善之前去送金莳,两人早就不对付,许善之性格定然会对金莳说教一番,这样一来,他们两个无可避免地回产生矛盾。
    届时再借金莳的人将许善之绑架了便是。
    等到人‘救’回来了,自然有其他说法。
    至于是否真的能做到瞒天过海,她想,到了那时候,金莳这等小人会知道如何做抉择的。
    ***
    “撤了?”
    赵信不可置信地问道。
    他昨天晚上虽然想到不去得后果,不过心底却还是不相信姚静会撤兵。
    毕竟现在撤兵没有丝毫好处,而且在明面上没有任何理由,一旦撤兵,定然会引起州城诸多百姓的猜忌。
    付玉叹道:“主公,真的撤了。”
    “南城还留下五千虎豹军,说是一个时辰也会走,主公尽快分兵过去守住南城吧,否则叛军攻城就完了。”
    赵信面如土色,这时候还不如姚静援兵之前的局势呢?
    但是如今没有其他办法,对付玉挥了挥手,显然是让付玉下去传令调兵了。
    付玉走前,赵信说道:“南城让钟期带各郡兵六千人马去守。”
    付玉微微一愣,垂下头的眼神更加失望。
    这是还没开始,州牧就想后退了吗?
    让钟太守带着宁汇和从定安、章台和出云三郡的残兵守卫南城,是不是算定叛军得到消息会攻南城?
    一旦南城城破,州牧是不是可以带着剩下一万五千的本军迅速撤离,甚至接管钟太守的宁汇郡?
    “是。”
    付玉也没再劝谏了,因为劝了只会让州牧恼羞成怒。
    不过,付玉作为州城很有名望的士族,真的甘心带着全族的人虽赵州牧一起后退?
    是该重新做决定了。
    此次不是他放弃州牧和州城,而是赵信负了州城和很多年赵付两家的从属。
    赵信等付玉出去后,他沉重地哀叹一声,眼中带着莫大的气愤,脸色在这时候变化多端,最后反而平静下来。
    ***
    州府做了准备,姚静带兵撤去州府,果然引起诸多百姓的猜测和担忧,一时之间,姚静的军队和她本人在民间的口碑大幅度下降。
    有说她怕了叛军,也有说姚静和叛军结盟了,也有说姚静收到辽州诏令带兵打匈奴去了,也有说,叛军从青云山攻向了石涧郡……各种各样的传言不止,但是离开州城是事实,已经很难让现在的州城百姓接受。
    行出约莫三十里,确定不再有州府的斥候派出来,姚静让军队停了下来。
    驻扎入山林后,姚静还亲自前去看看痕迹是否被抹除掉。
    确定无误后,她还是忍不住悬心。
    陈足道笑道:“主公请放心,这几天,钿可亲自盯着,定难出差错。”
    姚静点点头。
    ***
    吕达志和崔友等听到姚静带兵离开了州府后,第一反应成功了,可以攻城了。
    毕竟是计划虽有出入,但是结果也不差多少。这个局势比不上姚静和赵信自相残杀、相互忌惮,但是姚静带着数万兵马离开,就已经快被打残的赵信,早已经不是他的对手。
    不过,第二反应就是,这是不是赵信和姚静联合起来做戏,诱他进陷阱呢?
    两人慎重起来,不过这如今是难逢的机会。
    当下,就按常规攻向赵信所在的西城,赵信还是在城楼上身先士卒,经过一场血战后将叛军再次打退。
    没有让他们成功等上城楼,吕达志和崔友这才相信不是陷阱,否则当引诱他们进城,再以扑杀,何必还要在外痛苦守城,血战连连?
    城内的密探终于将消息弄全了给了吕达志和崔友。
    两人不由大笑。
    尤其得到,他将钟期和诸多郡兵安排在南城,吕达志发出感叹:“此赵信,以前若还是对手,现在无需屑之。”
    崔友同意地点点头。
    “将军,且明日攻向南城。”
    吕达志思忖片刻,说:“为安全及,明日南城依旧佯攻。”
    崔友同意了吕达志的说法,小心无大错。
    哪怕他得了全部消息都指向,姚静真的走了,也和赵信真的闹翻,他们也得小心行事。
    xxx
    守卫南城得钟期也不是蠢人,赵州牧将他安排在这里守城的目的,他又怎么会不明白?
    要说他甘心吗?他当然不甘心。
    他自己走人倒是简单,但是这些郡兵有不少是一直效忠他,并跟着他的,他可抛不下他们。
    一开始的时候,他就不该让自己的兵力为州牧所调动控制,否则,他也可以和姚静一块走了。
    不是钟期不爱州城,不敬大齐,而是相对于州城和大齐,宁汇郡和他郡内所在的钟家更加重要。
    “主公,叛军攻城了。”
    钟期登上去,远远看见叛军列阵而来,这架势并不强。
    以他的眼光自然知晓,此次叛军只怕是和昨日一样佯攻的。
    他松了一口气,若是叛军强攻,他就得带兵撤退了。
    “击鼓,死战不退!”
    “是,主公!”
    钟期眼睛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叛军队伍,又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去西城请三千兵力来支援。”
    “是。”
    钟期不怕赵信不给,赵信虽说已经做好撤离的准备,但是不到最后一步,还是不愿退的。
    叛军虽然只是佯攻,但是攻城之战总是来不了假的。
    夕阳西下,南城门口的护城河终究还是红了一片。
    经过两场攻城战,吕达志和崔友没能攻入城,可见州城是真的死守到底,而非故意引诱他们进城诛杀。
    “明日全力攻城吧!”
    “攻哪方为好?”
    吕达志说道:“自然是西城。”
    “西城难攻,将军何不攻南城?”
    吕达志冷道:“不能放跑赵信。”
    赵信为了活路,故意在南城放下微弱兵力,就以为叛军为了尽快攻破州城定会选择全力攻南城。
    这的想法没错,但是问题是,吕达志被堵在州城许久了,心里早就对赵信产生巨大的怨气,当然,更重要的,放跑一个太守,太守只带走数千兵马,在日后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是州牧不一样,有名有权,其下还有一万多兵马,再让他寻一城驻守,势必让他统一钦州优惠遇到入州府一样的阻路。
    拿住州牧,以州牧胁迫宁汇、丹平二郡开臣,不说兵不血刃,至少也能有所帮助。
    崔友点点头。
    无论攻南还是攻西城,都有好处,但是以长远计,当然是攻西为好。
    “此次全力攻城,定一举而破之,传令下去,斩杀赵信着,连升三级,赏千两。”
    崔友笑眯眯的,这样一来,士气当虹。
    xxx
    赵信从城楼高出看到叛军出军的痕迹,握着剑的手心已经出了热汗。
    等到叛军倾巢而出,全部涌向西城后,他连忙道:“快,快,快去传令,从南城调兵过来。”
    城未破前,赵信是不会走的,不过在战前,赵信已经将家眷都送出去了,送的方向是宁汇。
    明知道宁汇过去是石涧,届时他要看姚静的脸色,但是他还是准备往宁汇撤,因为若是往丹平郡撤,便是去辽州,辽州离开就是边州,常常面临匈奴等草原各族侵略,尤其这一年来,战争更是时不时发生,辽州最北边的城市,据说为了应对这越来越激烈的侵略战争,那些城池的人都空了。
    钦州大旱的时候,就有从辽州跑来难民进了州府。
    所以,幽州显然不是个好去处。
    千万宁汇再到石涧郡,进而从水路走去延州,不管是去安稳的江南,还是西北去中州,都是十分方便的。
    战况从所未有的激烈。
    十万大军全部涌向这已经经过无数次战争的城墙,密密麻麻的人,不一会儿,到处都是鲜血。
    赵信带着州城大部分兵力死守,而叛军也是不要命地攻,因为今天将军下了令,不攻破城池绝对不会有撤兵得口号。
    叛军十万大军源源不断涌上来,一个个的精气神也都达到了顶峰。
    相对而言,州城的士兵们因为姚静带兵退走,又经过两天血战,他们心中都不禁抱有莫大的悲观心里。
    这样一来,结果显然易见。
    城楼上的叛军越来越多,城门也快撞破了,赵信浑身都是血,只能恨恨地咬牙带着残兵边战边退。
    约莫一刻钟,叛军如潮水一般都冲了进来。
    随后就是大股骑兵向东城追去,这些是吕达志早就准备好的兵马,就为了捉拿赵信的。
    赵信的残兵有六七千,加上南城同样撤走了,也有一万之众。
    吕达志派出骑兵五千,另外又带着一半人马前去追击。
    必不能让赵信逃走,要将州府逃出去的兵力全部消灭。
    吕达志带着人马走后,崔友负责刚刚打下来的州城局面。
    诸多士卒来报,姚静确确实实走了,崔友才放下心来,最先控制诸多士族。
    其中赵家、付家、金家等大中士族已经差不多都走了,留下的都是小人物看着家。
    崔友可不是张刀,所以对于这些士族也没准备动手,想要得到天下的人,就不能对士族动手,哪怕这士族的确很恼火。
    崔友有条不紊地和吕达志留下来得副将处理州府事宜,等到四城城门和州城都控制住后,崔友才有心前去东城等待吕达志归来。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