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惊讶,没想到她不仅请他一起吃年夜饭,还送他这么一大袋子东西。 “嗯嗯!”沈青见他二话不说地接过,很是轻松,指了指墙角还放着的五袋坚果,对他解释道,“我买了二十袋坚果,就是之前有一回你帮我运上来的呢。本来打算一家一户去送的,但还剩了五道的三家店,和你这里的四袋,我拖到今天还没行动。” “刚好你今天上来了,我也省的跑一趟二道了。上山下山对你们来说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但对我来说不太轻松,走一回得费半条命呢。” 沈青跟他大吐苦水,抱怨自己的体力不支和懒癌发作。 李岩这才注意到那边地上还放着几袋。原来这坚果不是专门送给他的,是许多人都有份的。 他没有奇怪的独占欲,就算自己的不是独一份,仍然很高兴:“谢谢!那边的,我帮你带下去吧?” 沈青刚才跟他说了,五道的三家店,她还没送呢。 李岩便提出要帮她带下去。 他难得讲这么长的句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沈青都习惯了他一句话两三个字的状态。 所以她一时没想着要拒绝。 刚才他收下年货收得这么gān脆利落,让她更不好意思推诿地拒绝。 “那行,谢谢你了!”她道。 两人相视一笑。 李岩又挑起了竹竿,把四袋坚果平衡地放在杆子两端。这点重量对他来说几乎不算重量,一只手就能扶稳杆子。 仓库和屋内互通,暖气也弥漫在仓库中。 沈青原本还没注意到,等李岩把竹竿挑好正要走时,她顺着他的动作才发觉他头上脖子上的一层薄汗。冬□□服厚,他挑货本就不方便,不会再像夏秋时那样在脖子边搭一块汗巾,因此汗便肆意地沾染了他的皮肤。 刚好沈青口袋里放了一包湿巾,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她拿出湿巾叫住他:“李岩。” 李岩转过头来:“嗯?” 他的声音虽然粗犷,但低沉有力。一声“嗯”,竟像huáng酒一样醇厚。 “擦擦汗吧。”她把湿巾拆开,递给他。 李岩开口要道谢,却见她笑着摇了摇头,便单手扶住竹竿,单手拿过湿巾,在脸上脖子上擦去汗滴。 他的外套袖子并不收口,在他抬手的过程中,袖子滑落一段,一截粗壮的手腕露了出来。在腕上,还能看见他凸起的青筋。 若是袖子再落下去些,露出的就是他健硕的胳膊和饱满的肌肉。 这些,在他夏天光着膀子的时候,她都瞧见过。 因此此时,不免得产生了些许画面的记忆和联想。 他真的很壮实,也很魁梧。就像《水浒传》中对于武松的描写,身躯凛凛,骨健筋qiáng。沈青看着他,默默想着。 作者有话要说: 奥运结束了,生活可永远不会结束。 第27章 救援 初四的清晨,沈青刚起chuáng,还没来得及下楼开店门,就听见楼外有小孩子的声音。 孩子的声音娇嫩,一听就还没过变声期,无法辨别性别。 早早登山来看日出的游人是有,而且还不少,但这么早登顶的小孩倒是很少见。 开店半年了,这也是第一回碰上。 安山上下海拔差千来米,要登顶赶上日出,起码要在午夜左右开始登山。 很少有父母舍得让孩子吃着熬夜受累的苦头。 等她下楼时,日出刚过,众多的游人们在观景平台上拍照留念,她一眼就看见了一个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女孩。 沈青只看见他们父女俩站在悬崖边的背影,那女孩儿远远地望着东方,对着太阳吐露的光彩目不转睛。 不知道她是自己走上来的,还是她爸爸背上来的。不过无论如何,这都很了不起。 登上安山山顶的小孩,沈青见得多了。甚至在山顶见过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被爸妈连背带抱地拉扯上了山。 不过自从入冬以来,登山的小孩就很少了。 此时一个小女孩竟然在冬日冷风簌簌的凌晨,出现在了二十三道之上,实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只看背影,看不见女孩的长相,也不知道她是否在说话。 但她头发上的两颗小啾啾,穿着的小huáng鸭羽绒服,和她爸爸背上背着的小huáng人的背包,都能体现这对父女的可爱与温馨。 配上冬季初升太阳明暖又不耀眼的光,构建出了山顶的祥和美景。 沈青其实很想上去打声招呼,牵一牵着可爱女孩的小手,但她也只是把这个想法停留在了想法层面。她没有王山子那种对着陌生人都很熟络的热闹劲,她其实不太主动跟陌生人jiāo流,因此只好放弃这个自从诞生起就注定不会被实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