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鸾倒凤

内容简介   常言道:龙凤呈祥、颠鸾倒凤。这皇宫里,真龙天子只有一个,凤却有两个。皇后是凤,太后也是凤。   三年前宫变,她堂堂太后下罪己诏,自削太后尊位,迁离宫廷,搬到见不着皇宫一丁点儿影子的离宫养老,原因无他,造反的是她的母族。那一手带大的小皇帝看她的眼神儿都是淬了毒的,她自然得识相。   她识了相,小皇帝自然没话说,就由得她去,还得好吃好喝地供着。她居于这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自然要寻些乐子,这一寻就寻了个宝贝出来,琢磨着都三年过去了,宫变之事也该平息了,于是就生出了第二春的心思。   心思刚动,圣旨到,说是太后忧国忧民,凤体违和,他做儿子的过意不去,要把太后接回宫好生调养。得,她拾掇拾掇,回去走一遭。   太后娘娘与皇帝陛下不得不说的故事。   下面三部也是大燕王朝系列:   新开古代耽美坑《春风拂槛露华浓》   因为开的坑比较多,根据时间以及卡文等各种因素,每个礼拜六会在微薄公布下个礼拜的更新计划,请各位亲关注哈~~~   【公告】本文于10月12日入V,给大家带来诸多不便,还请大家谅解,谢谢一直支持以及继续支持下去的朋友们。

作家 夭九 分類 都市 | 65萬字 | 99章
第42章 前朝后宫(十八)
    燕清绝走出书房,问守在外头的乐公公道:“母后还未回来?”
    乐公公笑着回道:“回陛下,太后娘娘还未回来,大约是走得有些远了。”
    燕清绝点点头,没有多说,往正殿走去。
    其实不必问他也知道,慕容青短时间内不会回来,正如当年不会打扰他在书房沉思一样。
    回到正殿,燕清绝连茶也未喝,只对乐公公淡淡道:“你素来是个稳妥的,母后挑人的眼光从来都比朕好。”
    乐公公依旧恭敬地微低着头,只是笑,却不开口。
    “母后出门前还交代了什么?”燕清绝问道,心却不自觉地微微提了起来。
    “太后娘娘说那池莲藕快熟了,到时她老人家请陛下和诸位大臣都尝尝。”乐公公依旧神色自如。
    燕清绝双目微微睁大,随即恢复正常,似乎觉得好笑,露出几分笑意。
    不一会儿,他敛了笑,顿了顿,又问:“母后有没有交代过,若朕今日不来……”
    燕清绝没有说完,这话也不必他说完,乐公公自然明白意思。
    “太后娘娘只交代了今日陛下若是过来的事……”
    乐公公也没有说完,当然也不必他说完。
    这个问题其实燕清绝不必问,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慕容青若是想给人机会,只会给一次,若是抓不住,便不会再有。
    问过想问的,燕清绝也不久留,只道:“母后身子不适,不能费神,日后你们要多劝着才是。”
    乐公公连忙称是。
    燕清绝轻咳一声,又道:“朕让御膳房送几个母后喜欢的菜过来,可即便母后再喜欢,你们也要劝着些,当心吃得多了积了食,大晚上的不好消化,她身子骨素来不强健。”
    乐公公笑着应了。
    见化身唠叨嬷嬷的年轻帝王越走越远,素来稳妥的乐公公长长地吐了口气,蹙了蹙眉,心里头忍不住发愁,这天色已经不晚了,我的娘娘啊,您怎么还不回来?
    且说太后娘娘留在五湖四海楼喝了下午茶,把那场好戏看了个有始有终,待回到宫里时,天色已经黑了。
    乐公公对着皇帝陛下送来的一桌子冷掉的菜发愁,听到动静,连忙迎上前去,见是太后回来了,恨不得抱着太后娘娘的腿哭上一哭。
    太后娘娘见他一脸苦相,便知有人来过了,进了偏殿看到那一桌子的菜,便知是皇帝来过了。
    简单的梳洗过来,太后娘娘指着那些菜,道:“哀家用过晚膳了,这些菜端下去你们分了罢。”
    乐公公忙道:“娘娘,这是陛下特意吩咐送来的,还亲□代奴才劝着娘娘,说就算娘娘喜欢也不能多吃,以免积了食……既然是陛下的一片心意,娘娘还是留下几道罢。”
    太后娘娘脑中闪过燕清绝婆婆妈妈的景象,不禁笑了,指着那装在精巧银托碗里的菜心道:“把这个留下热了,等会儿哀家尝尝,其他的你们分了罢,省得哀家吃多了积食。”
    乐公公苦着脸应了。
    在淑兰殿,太后娘娘的话就是神谕,太后娘娘不想讲理,谁也没办法。
    乐公公在心里头琢磨着要嘱咐下去,不许任何人多嘴,更不能有一言一语传出淑兰殿去,否则陛下说不得又要多心了。
    太后娘娘靠在软榻上,一篇文章没看到一半,那菜心便热好了呈上来。
    放下书册,太后娘娘有些恹恹地指着菜心对卫子衿道:“子衿,你替哀家尝了便是。”
    卫子衿也不谢恩,夹了一片放到口中,咀嚼数下,咽下去。这一系列动作普通得很,是人人都会做的,但他做来却是养眼得很,直把太后娘娘看得两眼灿灿。
    “这道八珍菜心看似简单,做来却极考究。山珍海味文火熬上三天三夜,得了浓汤,煲上这么几片菜心,难得的很,比烤全羊劳民伤财多了。既是陛下的心意,子衿也为娘娘试过菜了,娘娘不妨尝尝,否则辜负了陛下的心意不说,更辜负了那些交税金的百姓。娘娘,那云州水患……”
    太后娘娘连忙止住了他的话头,道:“子衿相劝,哀家自是要听的,夹一片给哀家尝尝。”
    若是珍珠在场,免不得又要崇拜卫子衿一回。
    卫子衿浅笑着夹了一片菜心放到太后娘娘唇边。
    要是指望太后娘娘吃得仪态万千,那简直是做梦,眼下只有卫子衿在,太后娘娘颇不好看地吃了那菜心,边咀嚼边道:“的确有点意思。哀家以前在宫里没少吃这个,如今想来实在太劳民伤财了,使不得呀使不得。”
    卫子衿见她吃完,又夹了一片递到她唇边,柔声笑道:“虽是珍惜补品炖的,但到底是素菜,不伤肠胃,也于凤体无碍,娘娘不妨多用些。”
    太后娘娘不说话了,就着卫子衿的服侍将一小碗菜心吃了个七八成。
    用毕,太后娘娘神色淡淡,想喝口茶,却被卫子衿阻了:“天色晚了,茶叶性凉,容易伤着胃,不宜再喝。”
    今儿个在那五湖四海楼没少喝茶。
    太后娘娘也不恼,顺着卫子衿的意思喝了些温开水,良久才叹道:“子衿,还是你最懂哀家的心意。”
    但凡宫中主子,尤其是皇上和太后,用膳时必然有人先试菜,以防有人下毒。慕容青让卫子衿尝尝,的确是让他吃菜的意思,并非让他试毒,可他故意如此说,是为任性的太后娘娘全了皇帝的脸面。
    无论有没有人看见或是知道,皇帝的心意太后到底是受了。
    慕容青拾起书册,却又被卫子衿阻了:“娘娘近来费神,休息甚少,今日又耗了精神,还是早些歇息为好。”
    慕容青不禁觉得好笑,却还是没有动怒。
    良久,她微眯着眼看着那烛火,缓缓说道:“哀家那个继子其实是个聪明的,只是先帝自有一番考虑,使他耽误了好些年。世人将帝王术传得神通广大,其实也不过是‘御人’二字而已,所谓习得帝王术便自有帝王威仪都是胡扯,全凭自身心性。皇帝读书甚晚,习帝王术更晚,全凭哀家教导,先帝甚至没能悉心教诲就驾鹤西去,皇帝的心性始终差了点。且他在众皇子中出身不高,即便认在哀家膝下也只是名分而已,那差了点的心性便一直差了点,而且恐怕会一直差下去。”
    卫子衿柔声道:“娘娘用心良苦。”
    这用心良苦指的是什么,二人都知道。
    慕容青微微苦笑,“只怕他未必明白哀家的苦心。他说不定会想,哀家又想在他前头了。”
    不得不说,太后娘娘是极了解她的继子的。
    卫子衿劝道:“陛下是个聪明人。”
    “正因为他是个聪明人,他才容不得。做皇帝的,一怕别人猜到他的心意,二怕别人想得比他长远。他若是蠢笨,哀家倒不必费这番心思了。”慕容青神色恹恹。
    “娘娘的苦心陛下今日必然看到了,也必然明白了。既如此,也不枉费娘娘这一番费神。”卫子衿声音虽淡,却还是劝慰。
    想到这个,慕容青有些欣慰,她不禁叹了口气,“他看到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娘娘给了陛下机会,陛下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而契机又毫不费力地送上门来,可谓事事顺心。娘娘也说了,陛下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必会顺势而为,娘娘不必担心。”
    书房是慕容青精心布置的,只要燕清绝来淑兰殿,那么就会看到那番布置。慕容青选择今日出宫,并非料到燕清绝今日会来淑兰殿,若燕清绝不来,书房桌上的那沓纸绝无用武之地,可燕清绝来了,来得刚刚好。
    那法子虽好,使用不当却会动摇国本,必须有个合适的契机。慕容青出宫不仅是散心,也是为那个惊险的法子寻找一个契机。史家公子的事并非慕容青有意设计,而是货真价实地正巧撞见,只是任由事态发展罢了。现成的契机送上门来,慕容青不可能不要。
    若连这契机慕容青也有意设计得如此恰到好处,慕容青就真的成神了。
    卫子衿从来不多言,但他总是看得很透彻。
    话已至此,慕容青释然,不再纠结此事,由卫子衿服侍着就寝。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