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成打头,其他人也立马全都跟了上去。 瞧见外面呼啦啦一下来了这么多人,院子里的女人们吓了一跳。 “也没啥大事,”时国安笑着道,“就是大成他们想看看咱家的玉米和种的菜……” “不但种了玉米你们还种了菜?”大家顿时越发好奇—— 时家这块宅基地,可是他们老弟兄三个的,除了前面这半亩院子,后面还有一亩多呢。真是都种了东西,那得多少水? 等绕过前面的老房,走在最前头的梁大成先是惊呼一声: “哎呦,哎呦,我不是眼花了吧?你们这是咋种的?” 一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时家后院这片玉米,可比他们地里种的精神多了。一棵棵青碧碧绿油油的,瞧着那叫一个喜人。 等靠近了一看,更了不得,竟然每一穗玉米都有一尺多长,仅仅瞧着外观,都能想象到里面的玉米有多饱满。 “老天爷,这怕不得有一二百棵呢!”有人已经咽了下口水,开始一棵一棵的开始数。 东头老丁头,几乎是小跑着快步向前,想要伸手够玉米时,又顿住,回头紧张兮兮的瞧着时宗义: “宗义哥,我,我能不能看看这玉米结的咋样?就扒开一点儿,不会影响玉米长势……” “成啊。”时宗义蹲在田边,乐呵呵的点头,“没事儿,你只管看。” 老丁头想要动手时,又把手在缀有补丁的衣服下摆上擦了擦,这才小心翼翼的扒开一点儿外皮,等瞧见那仿若钻石一样的漂亮至极的玉米粒子时,眼睛都要挪不开了,一下一下轻轻抚着外皮,激动的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哎呦,都顶满了,这么好的玉米,老哥你们是咋种出来的啊?” 老丁头家里孩子多,五个儿子俩闺女,人都说五男二女命好啊,老丁头却是愁的不行—— 啥命好啊,家里那么多娃,也就老大老二全是闺女嫁出去了,剩下还有五个儿子。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们家五个儿子更甚,无论怎么累死累活的挣工分,就没有哪年分得粮食能吃到头的。 把个老丁头给愁的哟,明明也就五十上下的年纪,头发就白了一大半,瞧着就和个小老头没什么两样了。 如果有可能,老丁头真是做梦都想能再开点儿荒,到时候也能填补一下亏空不是? “不止这玉米,这还种的有茄子和番茄还有豌豆呢!”其他人跟着惊呼。 打成一畦畦的整整齐齐的菜地里,沐浴着暮色的茄子闪着诱人的光泽,和青色或者挂了点儿红头的番茄交相辉映,瞧着那叫一个漂亮。 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回过神来,纷纷激动的围到时国安身边: “国安哥,这是咋弄的啊?” “国安哥,能不能也教教我们?” 要是都能把院子里的空地都利用起来,那不是说,他们就能给娃们也添些嚼吃了? “成成,咋不能呢。”时国安点头,磕了磕烟袋锅子,“这也是我之前没留心,等娃们把啥都弄好了,才发现这些个巧宗……” 事实上除了时国平帮着按照时珩的图纸把那些竹子给拾掇了出来之后,其他后续工作都是时樱领着几个孩子做的。 之前想着任凭娃们折腾,只要娃们高兴,就是啥东西都不收也是值得的。 等时国安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地里的东西都长得挺高了。 偏偏自家宝贝儿子图纸画的好,人却是和个锯嘴葫芦似的,想要问他什么,是一个字也甭想问出来的。 时国安就开始一人蹲那儿琢磨,想着等理清楚了,就跟梁大成说一声,到时候家家都能用上,甚至地里也都用上,也能提高产量,还省些事不是? 这会儿是虽然依旧不知道这么一□□下来,到底是啥原理,却已经对如何操作知道了个八、九不离十: “……你们也看见了,就是靠地里的这些竹子,浇水只浇一点儿,庄稼就能长得很好……竹子咋做的,我们家国平就会,这样等过完节,我先和大成合计,地里要不要用上,弄完了地里,家里哪家想弄的话,也可以找我们家国平……” 一番话说的大家顿时感激不已—— 对庄稼人来说,土地就是命啊。 谁家不想多种几分地? 可偏偏他们这里缺水,别说给庄稼浇地,就是自己吃水都难着呢。 一想到用了时家的法子,不但田里增产,他们能多分些粮食,就是自家院子里荒着的地,也能都用上,不定能多种多少东西呢! 有那年龄大些的家里孩子还多的,比方说老丁头这样的,已经想要掉泪: “那不是说,咱家也能种点儿玉米棒子?” “不但种玉米棒子,还能种麦子……” “也种上些茄子还有小番茄……你不知道我们家那小子,上回得了个小番茄,吃完后,十个手指又舔了好几遍……” “国安啊,我们咋谢谢你们呢?” “宗义就是个厚道人,国安他们弟兄三个也都和宗义似的……” “是啊,所以说老天有眼吗,这不是让咱们珩宝全好了不说,还能弄出这么好的东西,就是咱们这些父老乡亲,也能跟着沾大光……” 要从时国安家离开时,竟是纷纷全都又跑到静静坐在那里的时珩身边一趟,瞧着时珩的那神情,喜爱中更有着敬畏,就和瞧什么稀罕大宝贝似的。 消息传开后,村人过来时家看稀罕的人就开始络绎不绝。如果说大人都是羡慕开心,个别曾经嘲笑欺负过时珩是傻子的娃却是倒了大霉,回家就被爹娘拎着来了个男女混合双打,更是拉着排着队跟时珩道歉,还被告诫,以后要是再敢欺负时珩,就把他们的腿打折。 等村人过来看得差不多了,时国安还想着终于可以歇一会儿吃饭了,不想第一波离开的人又回来了,有端着鸡蛋的,有拎着宰好的鸡的,还有的是拿着一刀肉,至不济,也都带了捧炒好的豆子—— 虽然说竹子不值啥,可关键是人时国安的这片善心啊。农村人都特淳朴,除了这些,也真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了。 很快时家的灶台上就多了七八只鸡,五六块肉,还有瓜子糖块炒豆之类的摆了一片的小零食。 把个时国安给头疼的。赶紧让时国梁几个一路追着又给人送回去—— 瓜子糖块就算了,鸡了肉了之类的,可不敢要。毕竟大家手头都紧张,不是过节,哪家都不舍得开荤。眼下真都送过来,他们自家怕是没一点儿肉吃了。 看肉和鸡送不出去,大家又都改变了方法,不送生的,改送熟的了,有端过来红烧肉的,有送过来炖鸡块的,还都说得很好,就是孝敬时宗义老两口,或者给孩子们吃的,要是时国安不要,那就是看不起他们…… 时国安笑得脸都酸了,也没办法全都拒绝。最后实在没招了,只能把门给拴起来,任凭外面怎么敲,都不开,这才算消停下来。 要是搁在平时,瞧着这么多的肉,娃娃们早馋死了。今天虽然也馋,却明显对锅里玉米的期待更多—— 前段时间打了头野猪,大家也算是过了肉瘾了。更别说他们家的玉米,真是闻着比肉还香呢。 就是时国平都有些不敢相信,边洗手边探头往锅台那儿瞧: “咱这锅里都有啥呀,咋恁香?” “就是樱樱和咱爸掰的玉米棒子……”尹招娣也馋坏了,往锅台边过去时,都是脚下生风。 等把上面的木盖子掀开,白色的水汽顿时四散开来。闷在锅里的玉米清香跟着再次往四处逸散。 尹招娣瞧着躺在水里的那一穗穗水润润的玉米,不自觉“咕嘟”一声,又咽了口口水—— 煮玉米时,按照时樱的建议,玉米还保留了最里层的嫩皮。闷在锅里这么久,沾染了足够水汽的缘故,嫩皮越发如同翡翠似的莹绿可人。 拿起来扒开嫩皮,一粒粒颗粒分明晶莹剔透的玉米瞬时映入眼帘。 “你们瞧瞧这玉米,咋瞧着跟,跟……”却是跟了好大一会儿,也没想出个合适的词。 “跟翡翠玉石似的……”老太太接过话头。 小时候家里风光,这样的好物件,她也是见过的。可饶是见过了不少好东西,这会儿瞧见孙女种出来的玉米,依旧是心旌神摇。 “奶奶您吃。”时樱拿起一穗玉米,踮起脚举到老太太嘴边。 时婷也默默的拿起一根玉米,递给老爷子。 “哎,好,好,吃,咱们都吃。”老爷子从时婷手里接过来,开心的就和小孩子似的。 拿起玉米一口咬下去,软糯糯,甜津津,满口玉米香之外,还有种q弹的脆爽。 饶是时樱,也是惊喜不已—— 果然不愧是培养液出品,玉米粒粒分明晶莹剔透,不但颜值够高,更是满口甜香,第一口起就欲罢不能。 不过片刻间,二十穗玉米就被一家人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干干净净。 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啃光了玉米粒剩下的玉米芯时,时国平还禁不住喃喃道: “那位老哥给咱们樱樱的种子,莫不是天上仙宫弄过来的?” 不然,咋会这么好吃? 吃完晚饭,一家人又把苗秀秀拿回来的月饼切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在桌子上摆上洗好的草莓,连带着邻人送来的那些糖块了,瓜子了,炒豆了之类的零食,全都摆了上去,瞧着满满当当的,不是一般的丰富。 嫁到时家这么多年了,尹招娣还是头一次过这样丰盛的中秋节,边摆放盘子边小声央求苗秀秀: “赶明儿个我回娘家时,大嫂你让珩珩和樱樱跟我一块儿回娘家呗。” 自打时樱回来,家里就好事不断,不说经常捡回来的菌子还有偶尔捉到的肥兔子,但是时珩好转后,就给家里赚了那么大一笔进项这些事,都让尹招娣咋舌不已。 尹招娣眼下可不是认定了时樱和时珩就是名副其实的福星? 前些时日得到娘家那边传来的消息,弟弟相亲再次失败—— 之前娘家爹捎信,让她帮着凑彩礼钱那回,事儿根本没成。 因为这个,尹招娣没少挨骂,按照她娘家爹的说法,要是尹招娣这个做姐姐的能争点儿气,多往家拿钱,彩礼足足的送上去,说不得人家姑娘早点头了。 结果她就送回娘家几块钱,按照爹的说法,也不知道是想寒碜谁呢。 尹招娣心里也是难受的紧,又觉得对不起弟弟,会想着带时樱和时珩回去,可不也是想让娘家那边沾沾家里俩娃的福气? 说不定俩娃跟着她去一趟,弟弟的婚事就能解决了呢。越想越是这个理,顿时更加热切。 “樱樱太小,珩珩又不喜欢和陌生人相处,他们真是都和你去了,只有添麻烦的……”苗秀秀明显就有些为难,“再者等开学了,县里那边有个语文数学竞赛,到时候樱樱和珩珩都要去,我就想着趁这两天有时间,帮他俩再补补课。” 尹招娣娘家那边她也清楚,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不但尹招娣这个女儿回去了不招待见,就是时婷和时婕俩外孙女去了,尹家那边也不见多亲热。 苗秀秀心里着实不愿意儿子女儿跟着过去受委屈。 听苗秀秀提到要给时珩和时樱补习,尹招娣羡慕之余,又有些不是滋味—— 入学那会儿,本来说让时樱和时婕还有时珩一起读一年级的。 结果时樱和时珩却不是一般的优秀,学校老师入学面试时,先是发现时樱掌握的东西,已经远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至少达到三年级孩子的水平。 轮到时珩,则更神奇,连小学五年级的数学题他都能看一眼就得出答案—— 根本不需要演算,就是实打实的看一眼就能得出答案。不是亲眼瞧见他把答案写出来,大家非得当成娃做了弊不可。 时樱今年已经快要九岁了,村里读书早的娃,也有念三年级的,她这个年纪真是读一年级,无疑有点大了。至于时珩,和一年级的娃娃站在一起,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苗秀秀就听了同事的建议,过去找了校长,提出想要让两个娃跳级的想法。 学校领导研究后,就同意了。又考了几套卷后,索性直接让她读了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