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臣都紛紛建議新帝雷霆出擊,各個擊破,現在立刻傳旨,廢掉左仆射崔準,右仆射盧元的職位,對其抄家。 此時天色已經黑了,大臣們建議對那些叛臣,連夜抄家。 否則這些叛臣蠱惑中立的人馬,到時候一些中立人士就會被逼成為罪人了。 柳亦卿被眾大臣說動,問道:“那派誰去傳旨抄家?” 眾大臣推薦了三個人選,最後柳亦卿覺得大將軍湯永山是合適人選。 許易在旁邊思索良久,最後說道:“陛下,派遣湯大將軍不妥。如今天色已經黑了,敵人的勢力也非常強大。如果湯大將軍帶的隊伍少了,可能會被埋伏。如果多了,那麽皇城空虛,也是不妥。” 眾大臣一聽許易說的有道理,大臣工部侍郎梁隆出來道:“請陛下給臣旨意,派遣幾個士兵保護,我願意傳旨京城兵馬司接令去抄家。” 許易道:“京城兵馬司司長韓康是楚王的人馬,此時楚王重傷,此人也許會被蠱惑,投靠權臣。但是此人謹慎,未必會投靠。但是逼迫他站隊,他也許會投靠敵人。” 工部侍郎梁隆道:“既然如此,京城兵馬司司長韓康,是臣的表哥,臣去勸他中立,兩不相幫,這樣就能穩定一隊人馬了。” 京城兵馬司很多都是退伍軍人,還有就是長安的一些本地人士,負責長安城的治安防護,並不是職業軍人。 他們這些人馬,助威抄家還行,一旦遇到軍隊,就是炮灰。 柳亦卿和許易,還有她麾下的謀士們,早討論過每一隊人馬和每一個大臣了,都覺得京城兵馬司不影響大局,無論投靠哪一方,都是炮灰的成分。 因此對於京城兵馬司,一直都冷處理,任其自生自滅。 如果京城兵馬司不開眼,主動找死,柳亦卿也不會手下留情。 但是此時手下的大臣,有意為京城兵馬司司長韓康開脫,如果此時拒絕,那就有失仁義,也有失體恤屬下了。 柳亦卿沉思不語,許易也是皺眉思索。 最後還是柳亦卿歎息道:“這樣吧,朕傳旨,廢除左仆射崔準,右仆射盧元宰相之位,貶為庶民。讓京城兵馬司司長韓康負責傳遍京城,務必讓所有人都知道。如果都知道了朕的旨意,還執意和朕做對的人,那就別怪朕心狠手辣了。” 工部侍郎梁隆聽了心裡一震,看來新帝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了啊! 梁隆趕緊接了旨意,在自己的幾個家丁,還有四個侍衛的護送下,去宮外傳旨去了。 當然柳亦卿也並沒有完全指望京城兵馬司,隨即派遣許易出宮,去控制豹衛,打聽宮外情況,隨時傳遞消息,也讓許易派人昭告天下,罷免了左仆射崔準,右仆射盧元宰相之位。 皇帝的禦林軍一共有九衛,是皇帝的親軍,上衛龍虎豹;中衛鷹狼狐;下衛犬馬雞。 如果是宣帝在位,九衛親兵肯定都是支持宣帝的。 但是宣帝已經去世,他們效忠於誰,除了豹衛,還有此刻守護皇城的龍衛,鷹衛,犬衛。其他人馬,柳亦卿都沒有把握。 這也是柳亦卿和謀士們定下引蛇出洞的原因。 如果皇帝不知道自己身邊人是忠是奸,最是難辦。將來執政,還要小心內奸的暗中破壞。 所以柳亦卿寧可冒險,也要和敵人決一死戰。 許易接到柳亦卿的旨意,帶領心腹人馬,便告辭離開。 此時淑妃知道許易要去宮外督戰,知道危險萬分,便在官道上和許易依依惜別。 此時唐家姐妹也都留在了宮裡,看到許易一身戎裝,也都眼中含淚。 許易也顧不上二女,只是對她們微微一笑,便率領一隊人馬,出宮去了。 …… 左仆射崔準,右仆射盧元逃出皇宮,也不敢回家,而是來到早就商量好的地方光福坊匯合。 光福坊有一座山坡上的莊園。 這裡易守難攻,四大世家的族長和權臣全都到齊,一起商量對策。 左仆射崔準歎息道:“我得到的消息果然不假,宣帝身體果然垮了。但是那個孽種卻實在太厲害了,武道深不可測,竟然徒手廢了楚王,這是失策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歎息。 “孽種太厲害了,現在孽種繼承了皇位,我等已經沒有活路了。” “反了,必須反了,柳亦卿這個孽種比老皇帝心狠手辣,這個孽種敢當眾廢了哥哥,不遵守禮儀,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惡徒,此人當了皇帝,我等死無葬身之地。” “我們世家是禮儀之家,但是柳亦卿名不正言不順,不是柳族的嫡傳,我們不能承認這個皇帝。” 這些大臣們全都吵吵嚷嚷,要推翻皇帝。 但是論領兵打仗的本事,這些大臣就有些外行了。 他們看中的虎衛大將軍,原本是統領他們手中兵馬的大元帥,準備由他領兵。 但是虎衛大將軍是楚王的人馬,現在楚王被廢了,他失去了效忠的目標,竟然背棄了這些權臣,作壁上觀,竟然沒有來參加這次聚會。 四大世家的這些人,做生意行,權力鬥爭也是好手,但是領兵打仗,就不是行家了。 這些人紛紛議論,但是找不出服眾的人選。 別以為找一個統帥容易,要是沒本事沒威望,自己的隊伍就得亂了。 都不用和敵人打,自己內耗就不行了。 再說新帝柳亦卿,手中龍衛,豹衛甚至鷹衛,犬衛,都是經驗豐富的大將軍帶隊,不是易與之輩。 眾人正在發愁的時候,突然一個探馬闖了進來。 那探馬說了消息之後,頓時,整個莊園,人人喜氣洋洋。 原來吳王,吳王已經潛回了長安,並沒有去領州。 代替吳王上路的是一個吳王的替身。 右仆射盧元大喜,“這是上天保佑吳王為帝啊。” 眾人也都紛紛表示讚同。 “楚王已經成為廢人,此時正好聯絡楚王的舊部,一起保舉吳王。” “吳王天命所歸,我早就看出他有皇帝之相了。” “吳王在軍中有威信,手中也有人馬,尤其是邊關的人馬,很多人都看重吳王,這次,吳王眾望所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