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大唐早已經將各種敵對的國家,狠狠的拋在了後面。 那個時候他們只有仰望的份,根本就沒有追趕的機會。 更何況。 大唐有陳宇。 陳宇的那小腦袋瓜子中,不只是有著各種農耕之術,更是有著自己見也沒有見過的東西。 只需要從他的腦海之中挖掘到這些東西,大唐繁盛指日可待。 還有什麽好怕的? “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那些武官繼續堅持。 “不必了。朕已經經過深思熟慮,各位不必再勸。” “還有,在我大唐境內大肆推廣耕牛養殖。” “每家若是養殖耕牛超過十頭,便可以宰殺一頭,不算觸犯我大唐法令。” 而就在這時,李世民又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道。 轟。 眾人頓時懵逼了。 超過十頭? 便可以宰殺一頭? 而且不觸犯大唐法令? 這倒是一個好辦法。 眾所周知,耕牛本就是耕種必不可少的東西,如果所養耕牛,可以超過十頭的話,生產力簡直是不可估量。 在這種情況下宰殺一頭,的確不傷風雅。 可問題是。 養殖十頭耕牛,這才是最為困難的。 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吧。 “陛下……這,這怕是會引起天下嘩然啊。” “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可以做到。” “而且,怕是會有一些投機取巧之輩,直接便是集中村中耕牛,接著便是宰殺一隻。” “如此一來,非但無法讓耕牛的數量大幅增加,反而會變得更少。” “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這一次輪到那些文官頭痛了,一個個紛紛勸說。 “朕知道你們究竟在擔憂著什麽。” “不過我這裡有一個飼料配方,可以推廣向整個天下。” “這配方見效很快,難得的是,所用的配料,幾乎隨處可見,並無太大成本。我相信,黎明百姓親身試驗之後,很快就會知道,每家飼養十頭耕牛,根本就是很簡單的事情。” 李世民微微一笑,毫不誇張的說道。 然而聽在眾文官的耳中,卻再次如同驚雷乍響。 他們再次懵逼了。 十頭耕牛,簡單? 簡單個毛線啊! 要知道,大唐境內,即便是最為頂尖的村莊,也很難湊齊十頭耕牛。 每一家飼養十頭耕牛? 陛下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如果普通人開玩笑的話,或許只會博大家一笑。 可是陛下開玩笑,可是會引起天下大亂的。 “陛下!” “萬萬不可衝動!” “不可衝動!” “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家可以養殖超過十頭耕牛的。” “這根本就不可能。” “我相信各位,沒有任何一個人見過吧??” “陛下,請一定要冷靜!” 那些文官狠狠咬了咬牙,這一刻冒死進諫。 “我見過。不過不是每家十頭耕牛。” 就在這時,程咬金大聲說道。 一瞬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臉上,目光之中充滿了深深的驚詫。 “我所見到的可不是十頭耕牛,而是幾百頭耕牛……等等好像是上千頭了吧。” 程咬金掰著自己的手指頭,仔細的計算著。 陳公子當時說什麽來著? 說是八百隻? 不過當時他明顯謙虛了。 自己親眼所見的,應該有超過一千隻才對。 “老黑!你又胡言亂語了,是不是又喝醉了?” 房玄齡一皺眉頭,首先就想到對方是在說胡話。 “他沒有喝醉,他所說的的確是實情,我也親眼所見。” “的確有超過千頭!” 就在這時,尉遲恭向前一步,言之灼灼的說道。 大殿之中,所有人頓時便是安靜了。 程咬金所說的話,他們可以不相信,可以當成一句玩笑。 畢竟這老小子總是喜歡胡言亂語,當不得真。 可是尉遲恭,一向在朝堂之中不苟言笑,說一不二。 絕對不會輕易的配合程咬金說謊。 所以。 他們的確親眼所見。 也就是說,陛下剛才所說,並非只是心血來潮? 原因就在於那小小的寺廟上面? 一個小小的飼料,竟然能夠讓這些耕牛大量的繁殖? 莫非,真的可以做到嗎? 若是在以前,他們當然不會相信,即便是李世民親口所說,他們也絕對只是微微一笑,絕不會真正地放在心中。 可是現在。 他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是落在了那刀劍上面。 旋即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這的確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有高人在背後指點。” “會是什麽人?” “一定是一個天才俊俏般的人物!” “莫非天降大福於我大唐?” “說不定真的可以做到!” “我的天哪!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每家十頭耕牛的話,那究竟是一幅什麽樣的情形?” “國富民強國富民強啊!” 這一刻。 眾人心中再也沒有了之前的緊張,反而是眼眸之中泛起的光點。 …… 一炷香的時間過後。 一匹匹快馬出長安。 那些被派出的信使,足足有八百多人,共同奔赴各州縣。 他們手中,全部都拿著一封珍貴的秘函。 而那些密函之中,所寫的正是鍛造之法,以及撕掉的製作之法。 在短短幾日之間,這些密函就會傳送到各地方官的手中。 而他們必然會遵守李世民的命令,將這兩種珍寶般的東西,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是推廣向整個大唐。 從這一刻開始。 整個大唐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 十天之後。 杏花村。 早已經完成小麥耕種的農夫,此刻已經空閑下來。 大部分人在農閑之後,直接便是來到王大財的棋牌室。 而另有一部分人,卻是聚集在村口,口口相傳坊間秘聞。 “我聽說,我們寧州的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學我們養耕牛了?” “寧州很多地方?你的消息不靈通了吧?我所聽到的可是,我們整個大唐都已經開始效仿,我們杏花村開始養根牛了。” “倒也不是效仿我們杏花村吧?只是有人覺得,我們可以做到,他們也可以做到。” “不知道是誰走漏了消息。” “對了,昨天我去了寧州城一趟,發現市面上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鐵器,和我們所使用的竟然出奇的相似。” 眾人紛紛談論著,越說越覺得奇怪。 沒有人注意到。 正在樹下乘涼的陳宇。 臉上露出了一抹讚許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