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一邊帶著朱由檢在營中巡視,一邊讓人去整軍。 對於周遇吉的步兵和曹文詔的騎兵,朱由檢都提出了很多後世鍛煉身體的方法,軍營中相應的器械也都已置辦齊了。 在營裡走完一遍之後,外出操練的騎兵們也都回來了,在營門前列陣以待。 朱由檢來到瞭望塔上一看,三千騎兵有序列成十個方陣,因為將來是要去遼東作戰的,騎士們的盔甲軍械一律按照遼東鐵騎的標準裝備。 為了跟八旗兵的盔甲區別開,不至於殺紅眼的時候誤傷了自己人,騎士們棉甲的布面均為黑色,騎士和戰馬,全數戴著黑色甲面。 騎士們武器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飄揚的明字旗與寒光交相閃爍,三千鐵騎靜如山嶽。 他們的武器大都為弓箭和腰刀,少部分為鐵棍、長矛等,至於三眼銃,朱由檢選擇不裝備。 根據萬歷朝鮮戰爭中的記載來看,遼東鐵騎中大部分人都裝備腰刀和弓箭,三眼銃裝備的很少。 按照戚繼光的看法,三眼銃射程不如火繩槍,又必須用胳膊夾著,手執火源點火,精度也差。 北方邊軍習慣用這個,一銃入二、三子,超量裝填,非常容易炸膛,打完彈子就用把三眼銃當錘子使,這種習慣被戚繼光稱為不易克服的頑習。 瞭望塔下,曹文詔手搭馬鞍,輕捷熟練的翻身上馬,縱馬來到軍前高聲宣示:“弟兄們,皇上派皇孫殿下前來視察,全軍將士,卸下面甲,致禮歡呼!” 一時間軍中響起蒸汽清脆的振音,騎士們揭開面甲,驟然出現大片明亮的面孔,隨之而起的是排山倒海般的歡呼:“皇上萬歲!” 瞭望塔上,朱由檢神情肅穆的對著面前山呼海嘯般的騎兵方陣拱手致意。 塔下,曹文詔拔出佩刀,刀鋒直指蒼天:“明軍威武!” “將軍威武!”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千騎士的呼喊聲震徹蒼穹,連朱由檢胸中都燃起一腔豪情,扶著圍欄上的一手拍在橫木:“好!” 這時,曹文詔奔到塔下,對朱由檢抱拳道:“殿下,給將士們訓示幾句吧!” “不必了,正常操練即可,我就在這兒看著。” “是。” 曹文詔安排大部分士兵回到營中卸甲,高強度的訓練早已讓他們的貼身衣物黏在身上,換上乾爽的替換衣物後,在營中的訓練器材上開始訓練。 另一部分騎士被留在營外訓練騎行隊列,朱由檢看著將士們揮汗如雨的訓練姿態,看了半個時辰也沒什麽興趣。 帶著方正化等人來到20裡外的陷陣營,視察周遇吉的步兵。 陷陣營的士兵側重火器,武器為燧發槍、魯密銃、五雷神機、神機箭、佛郎機炮的等,其中燧發槍隻佔了全部火器的四成。 早期燧發槍比火繩槍強的有限,只是改變了打火方式。 天啟元年成書的《武備志》裡,將各國製的鳥銃相比較,認為‘嚕蜜鳥銃’最遠最毒。 配發軍中的燧發槍朱由檢又讓兵仗局和軍器局的工匠們加以改進,搭配了子母鳥銃上的插管式的銃刀(刺刀)。 除了火器,營中還有相當數量的長矛手和部分刀盾手,一旦敵人靠近,他們就要組成密集陣型殺敵。 看完陷陣營,也到黃昏時分了。 …… 時間來到九月一日,這天一大早,朱由檢就帶著三名戲子來到文華殿給萬歷皇帝表演。 文華殿早在嘉靖十五年就改作皇帝便殿,殿頂都是黃琉璃的,萬歷雖然不在這兒住,但偶爾也會過來,更多時候這裡還是作為學習之所。 三個戲子已經配合多時,對小品的表演套路越發熟練,萬歷皇帝也願意看他們的表演。 萬歷和鄭貴妃坐在床上小桌兩側,桌上有切好的西瓜、葡萄、涼茶和各類乾果點心,被小品逗得頻頻拍案大笑。 朱由檢則坐在榻下的腳凳上,手裡端著碗奶凍,一邊看小品,一邊地用小杓舀起冰冰涼涼的奶凍送進嘴裡,儼然一副祖孫同樂的和睦景象。 與此同時,文華殿前的禦道上。 方從哲雙手捧著一本折子,帶著浩浩蕩蕩的一大批官員來到宮門前跪定。 他身後的官員足有上百人,都穿著表現品秩的補服,當值的宮門太監哪見過這種陣仗,趕緊讓人去請張宏,同時招呼手下的太監們組成人牆擋住宮門。 宮門太監來到方從哲跟前,弓著腰拱手道:“方閣老,您這是要幹嘛啊?” 方從哲也不說話,等張宏過來詢問,他雙手將手裡折子舉過頭頂:“請張公公將此折轉呈陛下,這是臣與六部98名官員的血手印,懇請陛下視朝行政。” 張宏一聽,小心翼翼的接過奏折:“方閣老稍候。” 說完話,回過身就翻了個白眼,這麽多年了,這幫老家夥真是一點變化都沒有,還來廷請這一套。 這套要是有用的話,萬歷也不至於當好幾十年的宅男了。 進入文華殿內,看了眼三個正演的賣力的戲子,一聲呵斥:“停下!” 將折子送到萬歷身前:“皇上,這是方閣老與六部98位大人的血手印,他們跪在文華門外,跪請陛下視朝行政。” 萬歷拿過折子展開一看,潔白的紙面上一個個密密麻麻的血手印,教人觸目驚心。 朱由檢就在一邊,心裡高看了方從哲一眼,那老家夥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帶人逼宮來了。 98個官員,那能在宮中行走的六部官吏差不多都來了,沈盛時和其他被他提拔起來的年輕官員居然一點風聲都沒聽到,這老家夥私底下挺能搞串聯的啊。 萬歷皺起眉頭,很不高興的把折子一扔,自顧自的怒道:“又來這一套!!!去告訴他們,他們願意跪就跪著,跪死了朕給他們收屍!!!” “是是是…” 張宏連聲稱是,來到宮門把萬歷的話轉達給方從哲等人。 方從哲倒也堅決:“有勞公公回去稟明聖上,陛下若不視朝行政,臣等絕不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