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所謂名將,不過是身先士卒、賞罰分明而已!葉林從平皋押運糧草出陣時,隻帶了兩百五十步騎正兵,兩百輔兵外加兩百民夫而已。 哦哦,還要算上運送糧草的一百二十輛大車和拉車的二百四十頭牛。 如今葉司馬一戰成名,二戰退敵,聲望如日中天,手下隊伍則擴充到三個戰兵營一個輜重營,合計兩千七百眾。 河內葉家軍規模初成,兵力短期內膨脹了四倍之多,結果當初跟著葉司馬出陣的伍長、什長、隊率、屯長們的職位俱都升了至少兩級。 當然,按著漢末的軍製和習慣,輔兵和民夫不計入戰兵編制,葉司馬這支葉家軍,按編制只能按一千五百正兵算。 如今正是寒冬正月,富庶如河內郡,到了此時,郡內各縣也都青黃不接缺糧嚴重, 甚至有些地方民間窮苦人等都揭不開鍋,葉林靠修武縣征糧禦敵的名義搜刮地皮,養這支兵,也只是勉為其難罷了。 倒霉的當然是修武縣的大大小小的糧商和地方豪強,葉林不想打土豪,但楊奉獻的計策,不用白不用。 最低限度殺一儆百後才能恩威並施,所以等城外於夫羅張楊的三千騎兵一退, 一回頭葉林就讓楊奉帶著人,把修武城中為富不仁屯糧居奇而人緣又差,還確實跟有太行山賊有過勾連的大戶給抄了幾家打土豪。 葉林此時倒還做不出抄家滅門的事情,這幾家跟太行山白波匪有私下的買賣和銷帳也並不是冤枉的,所以幾個事主或者替罪羊被下了縣城大獄。 下獄問罪的這幾家,屯的糧食和家裡的財帛全部充為軍用,但並沒有把人家一門老小攆出家門,甚至,還留足了口糧。 修武第一波抄家刮地皮所得錢八千萬,糧食五千斛,這樣加上之前讓徐晃全城征糧所得,葉林手裡多了一萬一千斛糧食。 葉司馬從來賞罰分明,於是先派人在四門開設粥棚,接濟修武城中窮困百姓,收買人心。 接著在縣衙升帳,按功勞簿論功行賞,一戰楊奉,二戰於夫羅張楊,眾將皆上功勞簿 葉司馬綱常獨斷,賞賜如下: 賞虎賁營假司馬徐晃,錢五百萬,糧五百斛;虎賁營正兵每人賞一萬錢,輔兵每人五千錢 賞射聲營假司馬王平,錢四百萬,糧四百斛;射聲營正兵輔兵賞賜同虎賁營 賞親衛營假司馬方文,錢三百萬,糧三百斛;親衛營正兵輔兵賞賜同虎賁營和射聲營 賞輜重營假司馬楊奉,錢兩百萬,糧兩百斛;輜重營民夫每人賞一千錢。 所有正兵的伍長拿兩份正兵人頭的賞賜,什長拿五個人頭,隊率拿十個人頭,屯長拿二十個人頭,軍侯拿五十個。 所有輔兵和民夫頭目的賞賜比例同上。 對了,縣丞及修武屬吏也各自得了不菲的賞賜,葉司馬新錄用的書佐吳永,居然也給賞了一百萬錢,一百斛糧。 所有刮地皮吃大戶打土豪搜刮來的錢糧,如流水一樣嘩嘩嘩被葉林犒賞三軍花了出去。 這特麽才是河內名將葉司馬的風采,恩威並施、賞罰分明!所以眾將歸心,三軍用命。 修武城內被征召的青壯們,不過提著鍋蓋端著頂門栓在城牆上站不到兩個時辰,連最後進入輜重營的民夫都得了一千錢,感覺就更做夢似的。 這還只是漢末的初平元年,五銖錢的市值還是比較堅挺,糧價也遠沒有到後來那種誇張程度。 賞賜完畢錢糧到位,全軍自然軍心振奮,眾將士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四門城牆下的軍營裡歡聲鼓舞, “司馬威武!”“司馬萬勝!”的歡呼響徹全城。 縣衙大堂, “主公,如今修武百姓歸心,三軍用命,士氣可嘉,只是於夫羅張楊所部尚在城外,我軍萬不可疏忽。” 吳永照例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現的家夥,這家夥可沒把葉林的司馬頭銜放在眼裡,但是葉司馬這一天的表現都在他眼裡。 吳永覺得自己得遇明主,葉林將來貴不可言,自己敢不肝腦塗地以報死效! “主公,末將願領兵前去夜襲於夫羅張楊大營!” 說話的是親衛營假司馬方文,也就是之前代替墜馬受傷的軍侯方信,以假軍侯職務代理指揮那一曲河內步卒正兵的方姓屯長。 這廝覺得自己的武勇尤在倒霉蛋方信之上,只是老於持重,所以之前賊將楊醜挑戰鬥將的時候,才沒有請纓出戰。 結果讓領著泰山弓弩手出戰的王屯長一戰成名,不但從屯長直接躍居假司馬帶射聲營,連賞賜的錢糧都比自己多。 方文於是有點坐不住,覺得自己替大人帶親衛營,身為親衛營假司馬豈能不為主分憂! 方文的武力值比方信強一點,但也有限,發揮的好,也就和楊奉一個水平線,在七十上下。 不過方文的統率、謀略都有六十五以上的潛力,魅力則突破了七十,所以,這貨才能在幾個河內屯長中脫穎而出,被葉林選中提拔代替方信。 “方文你可有字?”葉林笑著問,心想特麽龍套路人甲真是太多,勞資之前哪有心思管下面屯長出身的家夥是個什麽來歷。 “稟大人,屬下表字仲成!” 方文畢恭畢敬的回答,他算看出來了,司馬面前不要怕說錯話,但位置要擺正,態度一定要謙卑再謙卑。 “末將願去!” “末將也願去!” 幾個新提拔的河內軍侯,摩拳擦掌捋起袖子要搶著去。 “楊奉,楊奉呢,楊奉,你現在是假司馬,還領著輜重營,乃是我的愛將,你意下如何?” 但凡和白波賊軍有關的事,葉林習慣性的喊楊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何況楊奉之前對於夫羅張楊所部的判斷,還是有一定見識的。 “末將在,大人,我軍奮戰一整天,體力消耗巨大,司馬犒賞三軍,士氣可用,但如今夜色深沉,我軍又多是步卒,長途夜襲恐非良策。” 楊奉出列,恭敬的道,這廝算看明白了,葉林每次點名叫自己發表意見,不代表葉林自己沒有主見,而是借自己的口,讓眾將看看反面觀點。 或者說,大帳軍議中,違眾意、潑冷水的苦差事落到了自己身上, 又或者,司馬大人要自己死心塌地當一條攪局的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