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孫策率領八千大軍,乘商船來到廬江之後,蔣欽周泰反應不及,整個水軍被堵在水寨之中。 當然,即使他們早一點得到消息,也只能是利用水寨堅守。 水軍還沒有形成戰力,周瑜孫策的兵馬又都是徐州的精兵,在陸上作戰,豈是對手。 孫靜率領三千兵馬駐扎在岸上,也不與蔣欽周泰交戰,只是對峙,讓蔣欽周泰也沒有辦法。 孫策和周瑜率領其他的五千兵馬,一直殺到舒縣城外。 孫策並沒有安營扎寨,直接來到城下。很顯然,他想一鼓作氣,拿下城池。 舒縣現在有五千兵馬,可是孫策周瑜清楚,那都是剛招募來的。 這樣的新兵,說白了就是拿著兵器的百姓,一見血腿都軟了,還打什麽仗呀! 因此,一鼓作氣拿下城池,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當他們真正到了城下時,看到城頭的景象,卻是大吃一驚! 這哪是什麽剛招募的新兵,這分明就是百戰精兵啊!刀槍林立,殺氣騰騰。 此時,袁術正站在城頭之上,一身戎裝,神色平靜。 五百護衛,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在袁術周圍。 在他的旁邊,是陳武、潘璋、李衛、史阿四人。個個頂盔摜甲,手持刀劍,威風凜凜,怒目圓瞪。 在袁術的後面,是廬江太守顧雍和軍師陳宮。 “孫策,周瑜,你看本將軍的兵馬雄壯乎?”袁術高聲喊道。 “徒有其表罷了,怎敵我麾下百戰精兵!”孫策雖然知道城頭上的絕對是強兵,但氣勢不能弱。 “哈……”袁術聽了孫策的話,一陣大笑,“孫策小兒,若是你父孫文台到此,也可算作本將軍的對手,你乳臭未乾的小子,還是早早撤軍回去吧。看在我與你父孫文台曾有一面之交的份上,今日不計較你妄自動兵之罪,如若不然,我大軍到來,定將讓你死無葬生之地!” “狂妄!”孫策聽了袁術的話之後大怒。 “後將軍,我敬你是朝廷重臣,可網開一面,放你離開廬江。你真以為,就憑你剛剛招募的這些新兵,擋得住我們這五千兵馬嗎?”周瑜怕孫策因為震怒而失去理智,他打馬向前大聲說道。 “周瑜,你枉讀聖賢之書,明知本將軍乃朝廷重臣,陛下親自任命的廬江太守,卻私自率軍攻打廬江,行這不忠不義這事。”一看周瑜答話,袁術臉色一沉,大聲怒斥,“今日你一死,輕於鴻毛,罪有應得,可你如何在九泉之下去見你的列祖列宗!” “你……”周瑜一時之間,被袁術罵的不知如何應對。 “給我攻城!”孫策早已經忍耐不住了,高聲下令。 “伯符兄且慢,為將者,不能怒而興兵!”周瑜雖然憤怒,但卻沒有失去理智,他急忙攔住了孫策,“城頭上早已做好了準備,我們現在攻城,只是徒增傷亡!” “這……”孫策也絕非魯莽之人,經過周瑜勸阻之後,他馬上意識到,他的兵馬已顯疲憊,而城頭的兵士以逸待勞,此時攻城的確不是良機。 “撤兵,安營扎寨!” 孫策和周瑜又率領麾下兵馬撤了回去,在距離城下大約三裡之處安營扎寨。 “進退有度,不怒而興兵,江東才俊,名副其實啊!”看著退回去的大軍,陳宮感到有些遺憾。同時,他對周瑜和孫策也不敢有半點輕視。 第二天周瑜和孫策率領三千兵馬,抬著雲梯,推著箭塔等攻城器械,向城下緩緩逼來。 袁術、陳宮等人早已在城頭等候。 本來陳宮不讓袁術再上城頭,因為今天周瑜和孫策肯定會攻城,有他和陳武潘璋足矣。 上位者不能立於危牆之下,萬一中了流矢,那便是他的大罪了。 可是袁術執意要來,這並不是袁術想要逞個人勇武。 袁術有自知之明,憑著他那兩下子,不要說對陣周瑜孫策了,就是劉備、曹操、袁紹等人,他都未必打得過。 但是第一次守城,士氣非常重要。城頭的兵士看起來非常強悍,可畢竟都是新兵。只要自己在城頭上,士氣絕不可能低落。 況且有史阿和李衛,以及五百護衛在旁邊,應該不會有危險。 過了今天,士氣得到了鼓舞,以後守城他不會再來了。 看著城下敵兵黑壓壓的逼了過來,袁術和陳宮面色非常平靜,陳武和潘璋略顯緊張,但更多的則是興奮。 “準備戰鬥!”陳武和潘璋幾乎同時暴喝一聲。 弓弩手慢慢拉弦,刀盾兵舉起了盾牌,將城牆垛口完全護住。 挑選出來的一個個大力士,或舉著巨大的石塊,或抬著粗壯的滾木。 熬製金汁的大鼎下面火苗燒的正旺,刺鼻的、令人作嘔的氣味充滿了整個城頭。 箭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可就在這時,奇怪的一幕發生了,城下的敵軍突然後隊變前隊,緩緩地退了回去,一直退到了大營之中。 “這……這是怎麽回事?” “他們只是轉一圈?” “難道說有什麽陰謀詭計?” 將士們不明白,袁術和陳宮也不明白。 “主公,他們又來了!”陳武一指遠處。 只見軍營中又出來一隊兵馬,大約是三千。 和剛才一樣,抬著雲梯,推著箭塔等攻城器械,緩緩地逼到城下。 守城的兵士也一樣,做好了一切準備。 箭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這回會怎麽樣呢?會不會和上次一樣?有人在心中想。 果然與上一次一樣,敵軍依舊退了回去。 “主公,此乃周瑜的疲兵之計!”陳宮的臉上充滿了愁容。 這計策很簡單,但卻是陽謀,沒有好的應對之策。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如此往複幾次之後,城頭兵士必須松懈。 而攻城的敵軍兵士,他們不但可以換著休息,而且知道哪一次不攻,哪一次要攻,完全佔據主動。 關鍵是他們能戰之兵太少,否則也可輪流休息,這疲兵之計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終於在第四次之後,周瑜孫策發起了強大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