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本的主意,就是釜底抽薪。 李世民也一定很清楚。 那麽,這個時候,就要看雙方誰比較強勢了。 世家需要動用他們的能量對李世民施壓。 雙方都有合理正當的理由,就看誰的手段高明了。 現在,雙方需要拚的就是定力,看誰能承受住壓力。 幾個世家的人商議之後就開始行動。 他們分頭去辦事。 第二天,李世民上朝。 今天他心情很不好。 快步的從后宮走向太極殿走去。 到了太極殿,諸位大臣已經到了。 一百多的官員都已經到達。 李世民坐在上首,掃視了一圈。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事要奏?' 李世民很平淡的說了一句,然後漫不經心的掃了一下一些人的反應。 房玄齡看眾人都靜悄悄的,於是站了出來。 “陛下,如今國子監人員不少,臣懇請陛下準許,再建立一所學院,供天下所有人申請就讀。” “臣,認為皇家學院之名可用。” “並且,直接向皇家申請,由宗室之人審核。” “準。” 李世民不讓底下的人討論,直接一個準。 如此,金口已經開,那麽此時就定下。 一些世家大臣,馬上清楚這李世民要幹什麽。 但是,現在他們打著皇家的名號,如果錢也是皇家出,他們就沒有什麽理由來反對。 而且,房玄齡聲稱,天下人都可以申請。 也就是,他們世家也能申請。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誰能申請得過,誰不能通過,已經很明顯。 李世民掃視了一下,雖然有些人比較詫異,但是沒有人出來反對。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房愛卿,此事你上個折子,朕跟宗人府那邊商議一下,看誰來辦,錢怎麽出?” 房玄齡立即應承了下來。 讓宗人府去做,其實名不正言不順,但是沒有更好的機構了。 三省六部,都是朝廷的衙門,不適合去做。 事情暫時這樣定下來了。 居然沒人反對。 李世民倒是很詫異。 他點點頭,然後說道:“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麽事情?” 此時,李世民心情可是放松了許多。 此時,一個大臣出列。 李世民一看,是禮部侍郎。 “陛下,臣近日仔細研究過新的科舉政策,公平公正,彰顯我朝廷的權威。” “臣,萬分擁護。” “臣等也萬分擁護。” 李世民笑了起來,這政策,堂堂正正,誰敢質疑,便是跟天下正義作對。 既然沒人反對,很好。 看來這些世家也不敢在這種事情上下什麽手腳。 當李世民正得意的時候。 一個官員出列。 李世民頓時心中就一突突。 一種不好的預感傳來。 “臣,陳鋒,有事啟奏。” 陳鋒,一個言官,頗有清名。 因幾次駁回李世民的政策,在士林當中,有一些名聲。 如果能嗆皇帝幾句,然後讓皇帝改變政策,那就是一個好官,不畏懼權威,敢於發言。 這陳鋒便是這種人。 “陛下,如今科舉,誰都可以參加,其中定會有不少投機者。” “故,臣覺得,為了防止不良用心之人利用科舉,混進朝廷當中,危害百姓。“ “理應對資格進行審查,由縣跟府審查,通過者,發放文書,方可參加科舉。” 陳鋒說的慷慨激昂。 李世民一聽,臉色當即一變。 如此,誰能參加科舉,不就掌握在世家手中。 盡管有一部分官員不是,但如今天下,各級官府中人,不是他們世家的人,就是投靠他們世家的人。 如此,大部分的考生,都要先過世家這關。 如此,李世民的願望自然全部落空了。 李世民臉色陰沉了下來。 剛剛,眾人都支持他科舉的政策,但轉而又拿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 你能說這諫言的出發點不好? 人家陳鋒也是為朝廷考慮。 李世民還沒來得及說話,此時吏部侍郎周青站出來說道:“陛下,我吏部考核時候,經常能揪出一些違法亂紀,行為不端之人。” “這些人,從小品德就有問題,如果能在科舉選拔之前就將他們揪出來,他們就沒有禍害百姓的機會。” “故,臣以為,陳大人說的極是,應該從嚴進行審核。”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頓時,一幫大臣出來說話。 烏泱泱的一群人。 如果有人仔細一數,有四十多人。 這將近一半的人,出來逼宮。 李世民氣得臉都黑了。 但,他不是政治小白。 並沒有當場發飆。 看著眾人,李世民立刻就知道,這是世家向他發起挑戰。 李世民張了張嘴,壓下砍人的衝動。 “諸位愛卿所奏,朕會仔細研究一番。” “退朝。” 李世民站起來,一甩袖子,走了。 離開太極殿,這李世民臉黑的嚇人。 李世民離開,這早朝自然也就開不下去了。 回到后宮。 “砰砰砰~' “可惡,可惡。” “這幫賊子.” 李世民摔了不少的東西,發了一通的火。 長孫皇后等李世民發了一通火之後,才走了上來。 “二郎,消消氣,肯定有辦法的。” “不如,等你有空的時候,到錦溪村走走,或許薑村長有辦法。” 長孫皇后其實並不是真的認為薑帆有辦法。 而是那有美食跟美酒,李世民去那大醉一場也比現在好。 “哼,朕就不信,他們還能威脅到朕。” “朕若不同意他們的要求又如何?” “這幫人,居然想把持整個朝廷。” 他是皇帝,但是任何事情都要下面的人去執行。 所有人都不配合,或者說,絕大部分人不配合,他能怎麽辦? 這皇帝還怎麽當下去。 “不能讓步,這次讓步了,他們就會更加的得寸進尺。” 李世民還在生氣當中,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又發了一通火,李世民才漸漸的冷靜下來。 “觀音婢,朕沒事,只是這幫人,實在太欺負朕了。” 李世民當然非常清楚他們的心思了。 但,他能怎麽做? 對方給出的理由也是堂堂正正的。 這吏部侍郎也是巧妙,出來佐證一下,這就是一項非常正確的事情。 出來讚同的並不全部都是五姓七望之人。 其實,幾個五姓七望的人根本就沒有表態,他們在冷眼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