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期間,朱雄英每天都會在固定時間和門口和朱元璋父子倆說話。 這也是朱元璋父子倆一天裡最開心的時刻。 可不知為何,朱元璋覺得自己大孫子話裡話外總離不開陳林,一會說陳林講故事好聽,一會說陳林唱歌好聽,跟朱元璋他們沒說一會兒話就跑去找陳林了。 難不成大孫子被那小子洗腦了? 那名太醫在觀察了五天后,便被放了出去。 在陳林的交代下,他剛一踏出房門就被一群口鼻捂得嚴實的太監抓去洗澡,身上的衣物全都扒下來燒掉。 然後被按在都可以退豬毛的熱水中死命搓洗,皮都快被刷下來了,最後在一把石灰的籠罩下,算是徹底消毒完畢。 屋內,陳林在和馬皇后閑聊時,被問到家裡的情況,家裡幾口人,父母做什麽營生,是否婚配之類的家長裡短的問題。 陳林隻好將記憶中的情況都如實說出。 其實陳林這具身體,還有個父親在婺源老家,母親則是三年前因病去世。 家裡算是婺源有名的地主,他父親還是村裡的族長,而他這個縣令就是他父親利用手上的關系,聯合附近幾個村子的地主一起推薦上來的。 元末明初這一段時間,除了洪武四年舉辦了一次科舉,其他時間的官員任命都是以推薦為主的,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又重新恢復科舉。 所以,陳林這也算是乘上了時代的紅利,沒經歷科舉的殘酷就做官了。 馬皇后則是將這些事情默默記下,心裡搜索著京裡有哪家姑娘合適陳林,想為這位救命恩人好好張羅一番。 至於陳林的仕途,馬皇后秉承著后宮不得乾政的理念不去過問,關鍵是他相信自己的丈夫不會讓一個人才在眼前溜走的。 第十天一早,今天是陳林指定的結束隔離的日子,朱元璋一行人鄭重其事的準備了一番,整整齊齊的站在門外等候開門的時刻。 可房間裡,陳林正邊打拍子邊唱《最炫民族風》,帶著馬皇后和朱雄英在跳廣場舞。 “你是我天邊最美的雲彩,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 “留下來!”朱雄英很有節奏的接上。 節奏感極強的歌聲,聽的門外的朱元璋眉毛一跳一跳的。 直到馬皇后因為體虛實在跳不動了,三人才停下。 “小陳,時間差不多了,咱們出去吧!” 於是,在朱元璋等人望穿秋水的眼神下,緊閉了十天的大門終於緩緩打開,最先出來的是一臉胡子拉碴的陳林。 而朱雄英卻在陳林和馬皇后無微不至的照顧下,臉色紅潤精神飽滿。 馬皇后因為年老體衰,加上又是十多日不見天日,狀態看上去比陳林還差。 朱元璋上來就想去抱朱雄英,卻被陳林大聲阻止。 “陛下不可。” 馬皇后事先得到陳林的交代,簡單交代了幾句,就抱著朱雄英去沐浴,陳林也被安排去消毒了。 這時,陳林在人群中卻發現一撇不甘和憤恨的眼神。 這是一個跟在朱標身側的年輕婦人,想來就是傳說中的太子繼室呂氏,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 此時她眼裡充滿了不甘,如果朱雄英死在這次天花下,那他六歲的兒子朱允炆就順理成章成為嫡長子,那將來那個位置 可惜,天不遂人願,陳林的出現挽救了這場危機,也破壞了呂氏所期盼的結局。 於是呂氏就將這股恨意轉移到陳林身上。 陳林發覺呂氏的眼神後,只是淡淡一笑,在朱元璋和朱標都還在世的情況下,你呂氏就是有再大的手段能耐,你敢出手嗎? 在朱元璋的特意安排下,陳林在皇宮裡實實在在享受了一次美豔宮女帶來的幸福而又要命的伺候。 刮完胡子換上新衣,一個年輕帥氣的縣太爺出現在幾個宮女面前,看的她們羞紅了臉。 每個宮女心裡都在想著,要是能被陛下賜給這位縣太爺該多好啊。 以後就再也不用在宮裡,每天過著膽戰心驚的日子,還能高高在上做一個縣太爺夫人,想想都美。 可惜這位帥氣的縣令坐懷不亂,雖然反應激烈可就是不就范,太可惜了。 馬皇后寢宮內。 朱元璋斜靠在軟塌上看著煥然一新的陳林:“說吧,想要什麽賞賜?” 賞賜嗎? “陛下,這可是您要臣開口的,那臣就直說了。” “免死金牌,就是丹書鐵券。” 朱元璋被氣笑了:“你就這麽怕死,咱就這麽可怕嗎?” “難道是做了什麽虧心事不成?” 陳林笑呵呵道:“有備無患嘛,在您手下當差,您知道的,萬一那啥那啥,豈不那啥了” 朱標和馬皇后自然知道陳林擔心什麽,馬皇后這時不方便參合,朱標就諫言道:“爹,看陳縣令在句容縣的所作所為,應該不會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他這應該只是求個心安。” “況且他還是雄英的救命恩人。” 馬皇后後面補充一句:“也是我的救命恩人。” 朱元璋指著倆人:“你們啊,這可是免死金牌丹書鐵券啊,沒有天大的功勞如何能賜下,對咱的那些老兄弟又怎麽交代。” 陳林暗中鄙夷,你還好意思說,你的這些個老兄弟,哪個不是有丹書鐵券保命,照樣被你安個謀反的罪名給哢嚓了。 不過自己反正是不會造反的,也不會跟這些人扯上關系,你只要給個券,咱就一定能保命。 於是陳林想了個主意:“陛下,要不這塊鐵券您先給臣,玉米和紅薯就先不算,臣一定再接再厲建立新功,一年內您看不到臣的功績,陛下就收回,您看這樣可行?”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小子倒是敢想,先回去吧,這事咱再考慮考慮!” 於是陳林故意輕聲嘟囔著:“還考慮考慮,這明顯是不想給了唄,剛才還問要什麽賞賜嗎?現在說了又不答應,真是的.” 然後罵罵咧咧的就要告辭回家。 朱元璋指著陳林離去的背影:“你們看看,就這麽一人,咱能賜下丹書鐵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