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將禦史下詔獄,國舅爺立大功! 天啟聽後站起身來,笑道:“可算是聽到他的消息了,急遞裡怎麽說。” 韓爌回道:“是登萊巡撫送來的急遞,言他們已經看見國舅爺的王命旗牌出現在海上,故奉之前一有國舅爺的動向就即刻八百裡急遞進京的旨意,向內閣報了此事。” “有他回來的消息就好,只是不知道他帶回糧食沒有。” 天啟點點頭說道。 魏忠賢則問道:“既如此,皇爺,是否讓內閣和司禮監立即下道旨意,讓國舅爺即刻還京奏明籌糧情況?” “準!” 天啟應了一聲。 “遵旨!” 這時候,太監劉若愚稟道:“皇爺,該用膳了。” 天啟因此道:“進膳吧。” “是!” 劉若愚答應著就讓底下宦官端了粥來。 天啟一看見這清湯寡水一般的粥,實難下咽,不由得道:“朕還是餓著吧。” 韓爌見此,便不由得勸道:“陛下還是進些食吧,不然恐傷了聖體呀!” 天啟道:“朕實在不想喝粥了!” “陛下是仁德之君,寧委屈自己,也不願委屈邊軍和百姓,饒是漢文帝也不過如此也!也是臣無能,忝為首揆,竟不能為君父之憂於萬一。” 韓爌說著就拭起淚來。 “饒是如此,外面還有不少豬油蒙了心的士人還說皇爺是不體察民情的無道昏君!” “可事實卻是,他們眼裡沒百姓沒社稷,而偏偏要將這些都怪罪在皇爺身上!” “他們對奴婢沒好話也就算了,畢竟奴婢也是上不得台面的人,可他們對皇爺也沒好話,我大明真是白養了他們!” 魏忠賢也因此埋怨起來。 “好啦!說這些能有什麽用,現在關鍵是得等張貴回來,看他有沒有帶糧食回來。” 天啟無奈地道。 “陛下,國舅爺也不知道帶沒帶糧食回來,以臣之見,不如先讓百官們捐些糧吧,至少不能讓陛下您真的這樣一直喝著粥,而使聖體虧損了下去。臣家裡還有些薄糧,大約五百來石,願皆捐出來,為君父分憂。” 韓爌這時忍住提議道。 天啟聽後道:“這倒也是個辦法,順便看看有多少臣子還願意捐糧出來,明日午朝,於朝堂上提出此旨吧。” “遵旨!” 韓爌和魏忠賢答應了一聲。 次日。 因皇帝突然要上午朝而進宮準備參與朝政的高攀龍則對趙南星等文官笑說道:“陛下突然要上午朝,想必還是跟漕糧有關,別是開始要服軟妥協了吧。” 趙南星笑道:“是不是服軟,試試就知道了,本堂已給科道上的言官們打了招呼,今日午朝,會有人站出來上本彈劾魏忠賢的,到時候,就看陛下是否願意就坡下驢,令魏忠賢下詔獄了。” 這些日子,在得知糧價飛漲,京畿一帶餓殍激增,乃至宮裡都開始食粥度日後,許多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文官心裡別提多樂意。 他們自己自然不會受高糧價的影響,畢竟他們自己家族就是產糧大戶,他們甚至巴不得糧價能一直漲下去。 而因此,這些文官一個個都是春光滿面,喜形於色。 申用懋也跟著過來笑說道:“魏忠賢一倒,就當讓韓爌以勾結內宦為由去職,接著當令袁可立離京!如此,變法之事可休也!” “還當令陛下遷居回紫禁城,天子居於西苑,於禮不合!” 高攀龍道。 趙南星等聽後皆點了點頭。 …… 不過,也有還心存社稷安危、且也希望接下來能夠變法實行新政的文官們對目前這個情況感到憂慮。 “漕糧到現在還沒抵京,以致於糧價飛漲,人心思亂,你們說國舅爺會籌到糧食嗎?” 袁可立此時就很是擔憂地對孫承宗、李邦華等提了起來。 “國舅爺能不能籌到糧不知道,但再這麽拖下去,變法是不可能的了!” 李邦華這時忍不住說了一句道。 孫承宗點頭道:“是啊,陛下銳意革新之心,滿朝皆知,如今卻要因天下食利者不願而被阻止,真不知他能否受得了。” “難道他們這些人真的就不念及半點聖恩國情嗎?!真打算讓大明由此亡了?!” 年輕的陳子壯這時頗為憤懣地說了一句。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如今天下,有幾人會在乎天下興亡呢?” 袁可立由此苦笑道。 …… 沒多久,滿朝大臣們懷著各自不同的心情進入了大殿,在向天啟皇帝行大禮參拜後,天啟便讓魏忠賢宣達了讓百官捐糧以度糧荒的旨意。 趙南星、高攀龍等希望皇帝服軟的文官感到有些失望,他們沒想到皇帝還是沒打算服軟,竟要求自己這些人捐糧。 趙南星首先出朝班奏道:“陛下,臣家中素來清寒,如今隻兩石存糧,願捐一石糧。” “臣慚愧,實在不知如何取財,固為官到現在也還是很清貧,願捐出家中僅有之五鬥米。” “臣世受國恩,豈能不為君分憂,願捐兩石糧。” 許多與趙南星一樣對皇帝失望的文官們紛紛象征性的表示隻捐個幾石米。 天啟聽後很是失望,他還以為誰都能像韓爌一樣,至少能拿個五百石出來的,這樣滿朝上千名大臣,怎麽也能湊出幾十萬石出來,解決一下眼下糧荒的問題。 “臣願捐兩百石糧!” 袁可立見此實在是看不下去,也就站出來說了一句。 陳子壯亦道:“臣願捐一百石。” 孫承宗自然也不願看見自己的皇帝學生為難,也跟著:“臣捐三百石糧。” 天啟聽後道:“皆不如元輔慷慨!據朕所知,你們當中不少人,族中良田皆不少啊。” “陛下不知,臣等族中良田雖多,然族人亦多,再加上如今因為朝中奸臣當道,致使水旱災害常有,糧食減產嚴重,所以實在是沒有多余的余糧啊。” 趙南星這時候忙解釋了一句,同時給禦史宋師襄遞了眼色。 宋師襄也就在這之後出朝班奏道:“啟奏陛下!如今災情不斷、民怨沸騰,皆因朝中奸賊當道,有權宦魏忠賢之輩勾結朝臣外戚,狼狽為奸、結黨營私,故才有今日之禍,臣如今已搜集其大罪二十條劾之,請陛下明斷!” 說著,宋師襄就把奏本遞了出來,舉過頭頂。 魏忠賢聽見宋師襄彈劾自己,心裡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心道:“咱家完了!這些狗日的開始朝咱家發難了!咱家算是徹底被國舅爺坑慘了!虧自己昨日還連夜去燒了香,求菩薩保佑國舅爺籌到糧,如今看樣子,菩薩不會顯靈了。” 而在宋師襄奏後,趙南星等皆瞥眼看向了天啟,嘴角帶笑。 “陛下!國舅爺於殿外求見!” 這時候,外面傳來通報聲。 天啟聽後也就沒有搭理宋師襄,忙道:“宣見!” 沒多久,張貴就風塵仆仆地進了大殿,向天啟稟道:“啟奏陛下,臣已奉旨著西廠從海外籌得糧食六百萬石,如今已陸續押解進京!” “此言當真?!” 天啟當即站起身來,問道。 張貴忙遞上西廠題本:“臣不敢欺君!” 嘭! 急於來張貴手裡拿題本給天啟看的魏忠賢摔在了大殿上,但他很快又爬了起來,咬著牙,一瘸一拐地從張貴手裡接過題本,往天啟這裡走來,笑容滿面道:“皇爺,題本!” 很快,天啟就拿到了張貴手裡的題本,並因此看到了題本中夾帶的倭國自願賠款賠糧的國書,不禁龍顏大悅:“好!好!很好!西廠果然不負朕望,愛卿亦果然不負朕望!” 趙南星、高攀龍等笑容漸漸凝固下來,他們現在很不願意相信這會是真的,他們不覺得張貴會搞來糧食。 宋師襄也怔在了原地。 “現在人頭不保的是不是自己了?” “自己現在是不是做了件,和鄱陽湖大戰前,從太祖這邊改投陳友諒的那些人一樣的事?” 一想到這裡,宋師襄開始額頭冒汗。 這時候,霍維華已果斷站出來,稟道:“啟奏陛下!臣參禦史宋師襄妖言惑眾、構陷忠良、暗蓄欺君之心!” “將宋師襄下詔獄嚴辦!查其幕後主使!” 天啟這時冷聲吩咐道。 魏忠賢見此松了一口氣。 大家理解一下,有時候情節難免還有些鋪墊,不然就無法連貫成劇情,何況,不鋪墊一些內容也會顯得後面的爽點情節不合理,我在盡量減少拖延節奏的內容,但繞是如此,有些內容還是不能少的,謝謝大家追讀,現在到上架的關鍵期了,估計就兩周內便要上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