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祭拜蒯祺,諸葛喬的回擊(1425) 申耽的臉色有些難看。 這是我不信你嗎? 這是你不信我啊! 今日這話若是傳到第三個人耳中,我怕不是得被你一刀砍了! “話雖如此,可將軍該如何回絕劉封?”申耽小心翼翼的詢問。 身為上庸盤踞多年的豪強,申耽很懂明哲保身的道理。 面對孟達這種驕矜悍將,能裝笨的時候千萬別顯擺聰明。 孟達不屑冷哼:“這有何難?山城初附,民心未定,若強征糧草,恐有宛城侯音之禍。” 申耽驚得眼皮直跳。 什麽宛城侯音之禍? 我又不是侯音! “將軍,申氏對漢中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我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了,怎會效仿侯音?” 申耽連忙撇清關系。 孟達見申耽膽怯如鼠,內心對申耽也多了鄙夷:“申太守,這只是我給劉封的托辭,伱莫要緊張。” “你不僅主動投降,又主動遷徙妻兒宗族去成都,我又豈會懷疑你對漢中王的忠心?” 申耽暗暗松了口氣。 遷徙妻兒宗族去成都,申耽其實並非全是為了表忠心,以劉備的為人,壓根不需要申耽以妻兒宗族為質。 遷徙妻兒宗族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上庸豪強,申耽很清楚劉備贏了漢中之戰後,上庸三城就成了劉備和曹操的必爭之地。 若將妻兒宗族留在上庸,稍有不慎就是身死族滅;而將妻兒宗族遷往成都,申耽就不擔心妻兒宗族的安危了。 哪怕曹操依舊執掌大勢,這短時間內也打不到成都去。 對申耽這樣的豪強而言,家族的存亡是蓋過功名利祿的。 效忠誰不是效忠? 沒必要將家族賠上去。 見孟達堅持要回絕劉封,申耽也不再勸。 若是勸多了,反而會引起孟達的猜忌,這兵權在孟達手中,申耽這個上庸太守也得認慫。 鄧輔很快將孟達的回答反饋給劉封。 聽得鄧輔不肯提供糧草船隻,劉封不由大怒:“鄧輔只是孟達麾下的偏將,雖然暫領了房陵太守,但肯定不敢這般回絕我。” “定然是孟達那廝,故意授意鄧輔,用這等托辭來回絕我!” “真以為我劉封,是個好糊弄的嗎?” “阿喬你在這等著,我這就去砍了那鄧輔,看那孟達還敢不敢以言語來糊弄我。” 費詩聞言大驚,連忙勸道:“副軍將軍,切莫衝動;若殺了鄧輔,孟達必然惱怒。” “倘若因此而延誤了君侯征討襄樊的大計,副軍將軍就犯下大錯了。” 諸葛喬也不由蹙眉。 鄧輔的反應讓諸葛喬感到意外。 劉封並未欺凌孟達,孟達對劉封的敵意這卻這麽濃? 這其中,另有隱情啊。 “看來孟達針對的根本不是劉封,而是君侯!” “怪不得連劉曄都曾評孟達‘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 “這是覺得君侯老了,就敢恣意妄為了嗎?” “哼!沾了法孝直的光,就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 諸葛喬的眼中也多了幾分惱意。 在處理上庸孟達和劉封的矛盾上,諸葛喬自認為已經很謹慎了。 結果還是出了紕漏。 果真是人心隔肚皮,人心難測。 “公仲兄勿急!”諸葛喬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語氣微凜:“家父與姑丈各為其主,如今身死房陵,我身為小輩也是得去姑丈墳前祭拜的。公仲兄可引五百兵,裹上素巾,隨我同往房陵城祭拜。” 費詩更是吃驚:“喬公子,怎麽你也?” 諸葛喬輕輕搖頭:“費司馬誤會了,我只是去祭拜姑丈,又不是去殺人的。你且與郭副將留在營中,莫要與人起了衝突。” “公仲兄,你也暫熄怒火吧。你是大王的長子,你的言行會影響房陵眾人對大王的態度。” 劉封見諸葛喬語氣沉穩,又提及劉備長子的身份,這心中的怒火也消了不少。 “阿喬放心,我也不是不知事的人,到了房陵城,你怎麽說,我就怎麽做!”隨著相處的時間增長,劉封對諸葛喬的信任和好感也在逐日增加。 費詩見諸葛喬心有定計,也不再勸,遂與副將郭睦留守營寨。 諸葛喬則與劉封親率五百兵,人人裹上素巾,以祭拜前房陵太守蒯祺為由,來到房陵城下。 鄧輔聞言,只能硬著頭皮來見劉封和諸葛喬。 雖然劉封和諸葛喬帶了兵,但名義上不是來興師問罪的,而是來祭拜蒯祺的。 鄧輔也是沒理由來攔的! “房陵太守鄧輔,見過副軍將軍,見過喬公子。”鄧輔小心翼翼的行禮,生怕被尋到問責的理由。 諸葛喬的眼中有哀傷:“可知我姑丈墳在何處?” 鄧輔連忙道:“就在城外往西一裡。” 諸葛喬又問:“姑丈的遺孀孤可在城中?” 鄧輔點頭:“孟將軍早有吩咐,務必對蒯太守的家人好生照料,我已令專人伺候。” 諸葛喬向鄧輔行了一禮:“鄧太守,勞煩你通知姑丈的遺孀孤,我稍後會與漢中王長子,同往姑丈的墳前祭拜,請他們務必前來。” “另外,再通知曾追隨姑丈的房陵屬官,不論是在職還是致仕的,都要通知,來不來隨他們的意。” “若有曾受蒯祺恩惠的城中士民願來,也無需阻攔。” “鄧太守派個認路的,隨我同往姑丈墳前。我就不入城了。” 鄧輔心中驚訝,又暗暗松了一口氣。 只要不是來問責的,那其余事都是小事了。 當即,鄧輔讓身邊的小吏替諸葛喬引路,諸葛喬也不耽誤,與劉封引兵前往蒯祺的墳墓。 而房陵城中,聽聞軍師將軍長子諸葛喬和漢中王長子劉封要同往祭拜蒯祺時,曾追隨蒯祺的官吏、受蒯祺恩惠的士民以及蒯祺的遺孀孤紛紛出城。 浩浩蕩蕩近千人,城中官吏更是去了一大半,鄧輔當即臉都白了! “軍師將軍的長子,好深的心計!” “若我再敢借口不給錢糧,這房陵城都沒人聽我的了!” “得速速通報將軍!” 山城初附,民心未定? 若強征糧草,恐有宛城侯音之禍? 鄧輔頓感一個頭兩個大。 這近千人的出行祭拜,能叫民心未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