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乾隆賣瓜,自賣自誇【求訂閱】 【乾隆帝最引以為傲的地方,便是他所謂的“十全武功”。】 【按照乾隆自己說的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 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全武功。”】 【為了紀念自己的十全武功,乾隆後期,八十二歲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親自撰寫了《十全記》,記述他一生的“十全武功”, 史稱《禦製十全記》。】 【乾隆帝並因此自稱“十全老人”,並創造了十全縣。】 看到這裡,眾位帝王的臉色有些古怪。 “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虧這乾隆帝想的出來。” 一向嚴肅的始皇帝嬴政都被乾隆給逗樂了。 “如果這也能算十全武功的話, 那寡人所做的事情,所打得勝仗,是不是應該自詡為百全武功,甚至千全武功?” “還自己親自撰寫了《十全記》?用來記載自己的十全武功?” “荒繆!真是荒繆!”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帝王。” “帝王所做的功績,不應該由後人評價嗎?” “自己給自己極高的評價,這算什麽事情?” 嬴政開始明白這十全老人為什麽能上榜了。 大漢。 漢武帝劉徹看到這裡,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十全武功?十全老人?” “為什麽朕聽到這兩句話,體會到了諷刺的含義?” “如果這位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也能名副其實的話,那衛青為我大漢打了那麽多的勝仗,豈不是應該被稱為十全大將軍?” 【華夏有史以來自負的皇帝不在少數,但像乾隆皇帝這樣親自吹捧自己的,實屬罕見。】 【那麽,乾隆皇帝自詡的“十全武功”,到底是名副其實,還是他“王婆賣瓜, 自賣自誇”?】 【縱觀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有幾場戰役打得確實不錯, 比如兩次平定準噶爾部, 一次平定回部叛亂,以及兩次遠征廓爾喀。】 【這五次大規模戰役,符合乾隆帝所說的:“既不強取他國之寸土,亦不無故輕讓我寸土於人……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 【乾隆通過兩次遠征準噶爾部,徹底滅亡了準噶爾汗國,將天山南北兩路全部並入華夏版圖之中,這是大功績。】 【後來,南疆發生叛亂,乾隆出兵平叛,最終將叛亂的大小和卓擊潰,西域地區全部納入華夏版圖。】 【廓爾喀入侵藏地,乾隆皇帝兩次出軍,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將廓爾喀打的乞降納款。】 【這”五大武功“,都是”自衛反擊“,它們對於維護國家主權,保衛華夏領土,鞏固領土促進統一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值得稱讚的。】 【但是,乾隆的“十全武功”,並非真的全部“十全”,其中有數場戰役以失敗告終,過程還極為難看。】 【比如兩平金川戰役,乾隆帝多次對大小金川用兵,投入兵力六十萬以上,花費軍費超過七十萬,死傷多達三萬多人,最終還是在敵人主動投降的情況下,才艱難取得勝利。】 【再比如平緬一役,乾隆任命的數位雲貴總督都兵敗自殺,清軍損失慘重。】 【乾隆三十四年,乾隆帝再次任命傅恆率三萬精兵遠征緬國,但他們還沒有遭遇對方主力,就在熱帶雨林中折損大半,僅剩一萬多人。】 【直到乾隆八十大壽時,緬國王主動派使者祝壽進貢,納貢投誠,戰爭才終於結束。】 【縱觀這五場戰役,基本上都是清軍失敗,損失慘重,只是國力懸殊,才取得的勝利。】 【盡管它們的戰略目的可能都達到了,但確實談不上是“武功”,更稱不上“十全”。】 【所以乾隆帝的十全武功,根本談不上名正言順。】 【不過是自己感覺良好罷了。】 【十全老人乾隆的離譜操作還在後面。】 【縱觀任何一個時代,思想進步的作用不容忽視,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出現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又如後世出現的兼容並包。】 【但是到了清朝,尤其是乾隆帝的時期,對思想的封鎖簡直達到了極致。】 【有過有人膽敢議論朝廷,便會被滿門抄斬。】 【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有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處以死刑,受株連者更廣。】 【文字獄禁錮了華夏兒女的思想,導致當時思想上、文化上萬馬齊喑。】 【所謂文字獄就是乾隆帝從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來鎮壓對自己不滿的文人。】 【離譜的就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至乾隆帝時期,文字獄已是無以附加的強化,華夏的傳統文化,也因此而扭曲變形。】 【中國史學家顧頡剛認為:“清代三百年,文獻不存,文字獄禍尚有可以考見者乎?曰:有之,然其嚴酷莫甚於清初。”】 【這是何等的罪行。】 【這種皇帝,放在任何一個朝代,恐怕都是天大的昏君。】 【而乾隆帝一直引以為傲的疆域更是沒什麽好到處炫耀的。】 【疆域再大,也不能掩飾乾隆帝在思想上的落後和無知。】 【思想上的落後有多可怕?】 【這就不得不提乾隆乾的另外一件蠢事。】 【這件事情,便是閉關鎖國政策。】 【可以說,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使一向強大的華夏固步自封,走向了落後的道路,同期,被曾經落後華夏的諸國紛紛反超。】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帝期間就有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這和乾隆時期的根本不一樣。】 【少年康熙當時面臨的是朝廷有鼇拜專權,朝廷外有流求割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國外有沙俄入侵。】 【康熙帝擊殺鼇拜,收復琉球,平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阻止沙俄入侵,基本奠定了現在華夏的版圖,是多民族統一的捍衛者。】 【然而那時候,為防止海盜流竄,外來勢力的入侵,反清起義的發生,一些限制通商的措施被頒布。】 【到了乾隆年間,閉關鎖國有多愚蠢?】 【乾隆五十八年,這一年藏地叛亂平定,乾隆也過了八十大壽,自稱為十全老人,也正是這一年,遙遠的大西洋沿岸的英俊國國王喬治三世也派出了使團去訪問乾隆。】 【這次來訪問華夏,英俊國國王花費了近八萬英鎊準備禮物,當時的購買力換算過來,無比驚人。】 【他們攜帶了大量的天文儀器、先進的工業製品和一些出色的武器,以彰顯工業革命之後英俊國的雄厚實力。】 【乾隆皇帝對英俊國來使十分的重視,認為外邦來朝是彰顯國威的好事,因此特地允許英使團在津門登錄,而不是跟平常使團一樣由花城上岸。】 【但是英使團到達華夏之後,所攜帶的禮品立即被認定成而來貢品,這次在英人心中的平等邦交就成了一次單方面的納貢朝拜。】 【後來的交流中也不順利,英俊國使團在即將離開之時,提出了自己的三個建議,希望能得到乾隆皇帝的首肯。】 【即是:要求開放口岸通商、要求在租界口岸以作長期貨棧之用,期望兩國互派使者。】 【然而乾隆皇帝無比震怒,認為蠻夷小國妄自尊大,並以天朝地大物博為由,將他們狠狠拒絕。】 【三個問題在這一次乾隆出訪中都沒有被解決,但是卻也讓英使團看到了清王朝的愚昧無知。】 【這場耗資巨大出行,讓英使團洞悉了華夏軍隊的孱弱,帝王的蠻橫和臣民的無知愚昧。】 【不足百年,當他們再次回來時,帶來的“賀禮“就是堅船利炮了。】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