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撲滅蝗災 “越王,我來……我來……”趙元楷在司農寺得到蝗蟲出現的消息,幾乎第一時間,架著馬匹到李泰養殖的鴨場,慌裡慌張的進門,大口大口的喘著氣。 “趙少卿,您慢點。”負責管理鴨場的秦中出來迎接,見趙元楷道:“什麽事?這麽急!” “越王呢?”趙元楷詢問道。 “在裡面!”秦中連忙回答,“顏先生在教著書呢!” 趙元楷深呼吸了幾口,順了順氣,開口道,“我去報急!” 也不多說話,便大步來到門口,卻見到白鶴與盧安壽如常攔在門口,上前進去交叉雙手行禮,微微彎著腰,說道,“蝗蟲已經在田間出現,我需要向越王征調鴨禽,進行除蝗!” 聽到這話,白鶴點頭道:“越王已經吩咐過了,若滅蝗需要調度鴨禽,盡管去正屋找馬周郎君即可。這件事情,越王已全部托付給馬周郎君,他最是熟悉那些牧鴨人!” “多謝白鶴娘子!”趙元楷聽到白鶴的話一愣,又追問了一句,“越王不親自去嗎?” “越王還在上課,對於越王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白鶴回答道。 聽到這話,趙元楷卻也不再多說什麽,而是彎著腰,連忙向著正屋而去。 隨著趙元楷離開,顏勤禮把手中書握住,看著李泰略帶幾分不解: “抗蝗這件事情,大王忙裡忙外的忙了這般久,現在終於來了,還有耐心來跟著我學習史記?” “顏師,若說沒擔心自然是假得。”李泰姿態從容道,“但你也知道我已經忙裡忙外的忙了這麽久了,應該做得都已經做了,就仿佛是參加科舉的學子,平時該學的都已經認真學了,還需要最後一個晚上,還要通宵達旦的背書嗎,平常對待就是了!” “話雖然如此,那大王不親自去主持這次抗蝗嗎?”顏勤禮手持書本,認真的說道。 “馬周周全幹練,趙元楷八面玲瓏,真到了落實具體的事情上,他們比我強得多。 真的讓我上手操作,我怕只能夠幫倒忙,所以,還是讓他們兩個去幹好了。 當然,退一萬步,真要是乾壞了,那自然是我沒有親臨前線的問題,責任我背著就是了。” 顏勤禮抓著書的手,不由重了幾分,看著李泰的目光帶著幾分凝視。 見李泰坦然以對,便是從容不迫的翻開了手中的書,道:“我們繼續講留侯世家!” 話語間,便繼續上起課程來。 馬周見到趙元楷過來找自己調度鴨子,不由望了一眼李泰的方向。 雖然說這件事情李泰已囑咐過,但真降臨在自己身上時,馬周還是很感激李泰的放權。 所以馬周對著李泰的方向鞠躬,便果斷跟著趙元楷,投入到抗蝗事業中。 “現在應該怎麽做?”趙元楷看著馬周,帶著幾分茫然。 雖然一直以來,都在說以鴨治蝗,但實際上這些蝗蟲漫山遍野的出現了,趙元楷反而有幾分慌了。 畢竟司農寺經受不住再一次的失敗,自己也不想要失敗。 “白渠!”馬周冷靜對司農寺說道,“我們的目標就是這裡!” 趙元楷聽到馬周的話,有些沒反應過來,思索一下後,道: “白渠那邊嗎?那裡已經荒廢了好些年了,倒伸長出來的雜草被吃了好幾撥。” 馬周道:“白渠附近的田畝,因為沒人被組織起來疏通水渠,所以河道有些淤塞,原本的良田也就自然而然荒蕪了。 但這裡的植被茂盛,且司農寺並沒有組織徭役在這裡翻田,所以我跟越王都推斷,在鄭國渠與白渠所在的這一大片區域,會有大量的蝗蟲孵化棲息!” 也許是因為李世民收拾其他的諸侯有些太順利了,所以關中地區都還沒有全面的開發出來就把其他的諸侯全部都給殺光了,這讓鄭國渠與白渠所在地區並沒有全部開發出來。 後來隨著長安人口漸漸增多,這區域被開發得甚至出現了渭河斷流的情況,導致關中根本就沒辦法支撐一個百萬人規模的城市,到時候就算想要開發,也開發不了。 當然,在貞觀時是不用擔心這事的,真要擔心這事情,還是要等到貞觀結束再說。 聽到馬周這般分析,趙元楷點點頭,略帶著幾分說道,“只需要管這裡嗎,其他地方呢?” 馬周道,“當初在神廟會時拉攏了各個村子的人,所以我們早早就讓長安周邊的小村莊都分配到了五百到一千不等的鴨子。 同時我們在長安中放出消息讓人們飼養小鴨,只是有田的良家子家裡應該都會有一兩隻。 這樣就確保長安以及長安周邊小村,遇到零散的蝗蟲也能及時處理。 而我們現在則要帶著這般大量鴨子,在地勢相對平坦的野外進行掃蕩。 徹底讓蝗蟲再也形成不了飛天勢頭,這樣至少今年關中不會再有飛蝗了!” 趙元楷聽到馬周的話語松了一口氣,無論如何,所有人為這天準備太多了。 很快在馬周帶領下,牧鴨人趕著鴨子向白渠方向而去。 這時趙元楷才發現,實際上李泰等人所處的位置距離白渠並不遙遠。 趙元楷不知道這這裡到底是馬周等人有意無意選擇的,但至少這一路走得相當平坦。 到達白渠,馬周一揮手,給牧鴨人們下達了放牧的命令,“放鴨子!” 牧鴨人們開始拿著牧鞭,驅趕著鴨子們向荒廢了的白渠土地撲去,這些鴨子們“嘎嘎嘎”的叫喊聲綿連不覺,對人類來說相當的不耐煩,但對蝗蟲們來說卻是屠戮的號角。 鴨子們絡繹不絕的衝到田畝中,不知道驚起多少蝗蟲。 這些蝗蟲才剛出現,下一秒就有數隻鴨嘴向蝗蟲吞過去,一個個張開血盆大口,仿佛敦促充錢的企鵝般凶殘。 看著蝗蟲們在田間跳躍閃躲,然後就被鴨子們給吞掉了,趙元楷不由握緊了拳頭。 說實話,原本還令人恐懼的蝗蟲,在這一隻隻鴨子們張開的血盆大口的面前,顯得這般脆弱,很難想象,它們是讓整個關中百姓絕望的蝗災。 “這算是把蝗蟲給滅了?!”趙元楷很是期待的對著馬周問道。 “這不過只是今天的路程而已!”馬周平靜道,“我們需要清理鄭白渠這一整塊區域。 清理掉這裡的蝗蟲,那整個關中的蝗災,應該就成不了飛蝗那樣的勢頭了。 至於零星的蝗蟲,則是交給每個村子的牧鴨長,以及各個家族培養出來的鴨子。 到時候也許還會有零星蝗蟲,但應該成不了蝗災了!” “馬郎君,你指揮調度可真穩,真有大將之風!”趙元楷伸出手來,很是諂媚的讚道。 “越王都已經安排得七七八八,我不過只是乾點苦勞而已,又算得了什麽!” 馬周搖搖頭,看著這一片土地上的蝗蟲被鴨子橫推,大聲命令道: “從甲號開始,駐留此地的鴨圈,並留下牧鴨人兩個,鴨子五百,以防止其他地方蝗蟲重新逃回來。 其他人休息一晚,明天繼續趕鴨掃蕩!” “接下來可要辛苦活了,趙少卿確定還要跟著?!”馬周看著趙元楷不由問道。 “跟!”趙元楷狠狠一咬牙,也還是選擇跟上來。 因為趙元楷覺得自己想靠自己本事重新坐上司農寺位置太難了。 現在機緣巧合的抱上了越王大腿,說不定越王就能成為未來的陛下呢! 畢竟有聖人的玄武門之變在前,誰就不敢保證李泰就不能成為九五之尊了。 越王現在才八歲就有這能力,等到越王以後成年了呢! 自己說什麽也不能把這根大腿給放了啊! 當然,馬周負責在野外進行放牧鴨子,盡可能清理野外蝗蟲,而竇靜則組織司農寺成員和當地良家子,對付莊稼地裡面的蝗蟲。 如果是沒播種的莊稼地倒簡單,鴨子一放,自然讓鴨子在這自助餐裡吃得高興。 但已經播種了的莊稼地,那解決起田間的蝗蟲來,要小心了許多。 畢竟要是一不小心把苗給一不小心弄壞了,那可就要虧死了。 這時候,就算百姓也被司農寺組織起來一起驅蝗,有鴨子的出鴨子,把蝗蟲淹沒在鴨山鴨海中,沒鴨子的就晚上辛苦一下,如果某地蝗蟲太多那就點火守夜,看著火別燒到山林。 抗蝗行動從七月中旬一直到八月末,這時候想在長安附近尋找到蝗蟲,可就真不容易了。 一隻隻鴨子吃得圓滾滾的,就算有孩子追著他們,他們拍打了拍打翅膀,都跳不起來了。 “這次蝗災青雀你表現得很不錯!”李世民拍拍李泰的肩膀誇獎道。 李泰陳懇的說道:“青雀只是做了計劃,真正辛苦的是下面做事情的人。 這蝗蟲最是猖獗的幾天,我也隻跟著顏先生讀書,真說起來,我反倒是最清閑的那個!” “不用謙虛,沒你做出來的計劃與方案,他們難道還能做事嗎!” 李世民拍拍李泰小肩膀,道,“這次你幫了你阿耶大忙,要好好感謝你,說說你要什麽,阿耶幫你實現!” “什麽都可以?”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瞪大了眼睛問道。 “你阿耶乃一國之君,一言九鼎!”李世民自信滿滿道。 為什麽這麽自信,因為李世民來宣李泰前,已經知道李泰的日記裡面寫著到底要什麽了。 所以李世民才不怕李泰做出什麽非分之想,要是李泰所希望的東西,跟日記裡的不一樣,那李泰的日記,以後也沒再去看的必要了。 “我想建立一座農業學府,傳授農民知識!”李泰認真的對李世民道。 “想建立農業學府……這可不容易!”李世民面色微微沉下來對李泰道。 “額?!”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語有些愕然。 而李世民板著臉道,“農業學府可不容易,需要糧食,需要老師,需要教材,甚至需要土地,青雀你真有這覺悟嗎?” “我只是覺得,百姓不應該沒有一年之存糧!”李泰道,“不過一場蝗災,長安城下便多了不知道多少餓殍,我覺得我身為大唐皇族,便應當想辦法讓天下百姓都吃飽!” “青雀……”李世民看著青雀堅毅的神色,在青雀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只不過當初自己的夢想是濟世安民,而青雀的夢想是想要讓天下人都能溫飽。 “阿耶,我知道這件事不容易,但我就是想要試試,走一走別人都沒走過的路!” 李泰正色對李世民,這樣種認真的態度,讓李世民實在說不出不字。 “想要開學府,你可想好了錢糧從哪裡弄?”李世民對李泰溫和說道。 “我越王府還有一些我平時節約下來的錢糧。”李泰道,“我想先用著。” “那鴨場與那兩個小煤礦呢?這你打算怎麽處理!”李世民看著李泰說道。 “這……”李泰聽到李世民的話,不由變得緊張,臉色慢慢變得通紅起來。 在李世民注視下,李泰緩緩道:“我想要偷偷用它們的營利去供養農業學府。” “為何要偷偷供養!”聽到李泰說實話,李世民才滿意的點點頭。 正如同日記上所說的,這小家夥準備那鴨場與那兩座小煤礦的營利去建設農業學府。 李泰的頭不由低了下來,仿佛很是愧疚,“這……這是朝廷的營利,我不能私自調度。 農業學府雖是青雀夢想,但嚴格上來說只是私塾,損公肥私不是君子所為!” “你湊十萬隻鴨子給典牧署,另外把典牧署征調的人員還回去。 剩下來的小煤礦與鴨場,便劃撥到你越王府的名下好了!”李世民拍拍李泰的肩膀說道, “青雀好好乾,你立志於農是好事,肯在農業上下苦功夫更是好事,我再給你撥付良田千畝,供給學府營生!” “謝阿耶!”李泰聽到了李世民的話,不由對李世民表達了感謝。 不過李泰又伸出頭,對李世民問道,“那阿耶,我能向您要點政策嗎?” “政策?”李世民對著李泰說道,“什麽政策?” “比如,我想雇傭流民來建設學校,以及從流民中挑選些半大孩子入學!”李泰道。 聽到這話李世民微微皺眉,最後還是說道,“你先乾著,只要不出大變故,一切都好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