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仅一位

到了明朝我当一个小县令我可以干什么?     我可以建水泥厂,我可以修桥,我可以修路,我还可以修别墅,我还可以修皇宫,我还可以修皇陵!     不带兵打仗,同样可以位极人臣,同样可以家财万贯,妻妾成群!     问我干什么的?     大明朝,搞开发的!

作家 流浪诗人 分類 奇幻 | 142萬字 | 473章
第55章 修大坝
  不得不承認,這王銘的信還真管用,他的信和王鈺的折子那是一起送上去的,而在兩個月之後,這三萬兩的銀子便被送留下來,對於王鈺而言這可是非常吉時的,等這雨季過後,這堤壩那便正式的修建。  如何的修建,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面王鈺那可是再次的仔細的把修堤壩的地方好好的勘察了一下,然後再次確定了一下自己的設計,畢竟以前自己不過是一個技術員而已,修個一,二層,或者幾十米不過什麽重車的橋那還可以,但是這水壩的話那就得小心翼翼的,雖說這堤壩不過幾十米寬,即便是把水續上了,這最深的地方那也十多米而已,不過這畢竟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
  而且為了方便,這上面那可還得設置修一座便橋,也方便以後對這裡的管理。
  當初徐大人看到的其實不過是王鈺的一個初稿而已,而隨著這段時間的仔細的勘察,王鈺也在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設計,最後才定型下來,至於這需要的那些鋼材則早就在準備了,雖說這個時代的鋼材比起後來是差了不少,不過總比沒有的好,這混凝土裡面要是沒有鋼筋,那武功可就廢了大半。
  另外一方面,這大壩不但要有攔水的作用,同時還得看好,於是最後王鈺把這大壩設計成為了圓弧形,就如拱橋一樣,這樣可以分散水對大壩的壓力,大壩完全深度了堤岸兩邊十多米,而這河也才不過三十米來寬,畢竟選址的地方時山腳,這裡的河相對的窄些,基礎下最深的地方是深入河床下五米左右,下面寬度有八米,上面的的寬度也有二米五,當然,這也是平均寬度,在這大壩上王鈺還設計了幾條腿,就如圍牆的柱頭一樣,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除了深入兩邊岸上接近十米的壩體之外,在上遊,王鈺還修了幾十米上的堤壩,下遊同樣是如此,另外一點,為了給農田灌溉,這河水那可是被抬高了,在修好這一段的水渠時,便設置了兩個閥門,一高一低,兩邊都有,需要灌溉的時候先打開高的,要是遇到上遊的水跟不上,在打開低的,也可以保證一段時間的用水。而在壩體上,設置了四個泄洪口,這也是為了把這多余的水排下去,而在泄洪口的下面則分別修建了四個泄洪坡道,防止水位的落差直接對河床進行衝刷。
  當然,王鈺曄考慮道上游水流過大,這泄洪口來不及及時把洪水派出去而漫過水壩的情況,所以在這外圍,王鈺還設置了一道防線,必要的時候,整個水壩都可以成為河道,畢竟這水壩不是三峽大壩,對於這洪水的調節能力可沒有多強,王鈺的目的也僅僅是把水位提高方便灌溉,而不是說洪水來了要起到多大一個調節作用。
  其實在這方面王鈺也僅僅算得上是一個半吊子而已,這實際圖要是扔到了現在別人那些專家那一看那能挑出一大堆的毛病來,不過這可是明朝,當王鈺把這圖拿到這王銘的面前的時候這王銘不得不佩服這構思的巧妙,畢竟以前他可從來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大壩。
  等著秋季農忙之後,這大壩便也開始了修建,這修起來那就是人山人海,頗有當初生產大運動的時候的景象。
  而最忙的,自然就是王鈺,雖說這裡面已經有很大一批人經過修橋修水窖之後對於這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鋼筋綁扎,支模板從以前的什麽都不懂已經到了已經非常的熟悉了,不過現在的王鈺那可是兼職著總設計,總工程師,技術員等所有的職務,而且即便是秋天,這太陽也狠毒,半個月下來,
王鈺曬得就如從非洲來的一樣,好在和苦以前可沒有少吃,已經多少習慣了,而原本這身體多少有些文弱,這天天跑的,這一段時間下來之後這人也結實了不少,以前那是寒窗苦讀,身子骨沒有鍛煉,所以才顯得瘦弱。  王鈺這個縣令自然也贏得了當地這些百姓的很大的好評,以前的那些縣令,忙著拍馬,忙著巴結上司,忙著挖空了心思如何從百姓身上弄銀子,而這個縣令,修橋修水渠修水窖修水壩,這每一樣那都是關系百姓實際利益的東西,是一個實實在在為了百姓謀事的好官。
  其實王鈺也有巴結閣老的時候,畢竟這水壩修好之後閣老府的土地同樣是收益最大的一個,和那些縣令不同的是,王鈺在巴結的時候拉上了百姓而已。所以這是兩邊都討好,比起那些背後百姓唾沫可以把他淹死的官員而已,王鈺這辦法拿可就聰明多了。
  在修著水壩的時候王鈺也沒有忘記大力的宣傳一下這水壩修好的作用,當然,最大的作用就是灌溉良田,這樣一來,這百姓也知道了,於是那些還沒有完成溝渠修建的村鎮那也自發的組織人去把那些溝渠修葺一番,到時候這水壩修好了,灌溉水就方便,自己這溝渠自己沒有洗好,不能灌溉的話那可不能怨別人的衙門,而這樣一來,那修溝渠的銀子自然也不用補,又節約了一筆開支。
  另外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改變了航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原來沒有水壩,所以這河水少的時候剛剛見底,沒有辦法行船,下雨的時候那是漲洪水,更加沒有辦法行船,但是這水壩一旦修好,這河道幾十裡那都可以完全行船,畢竟這個時候船都是些小船,吃水淺,運送東西之類的那也方便多了。
  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養養魚,養養鴨子,養養鵝之類的,這都和水分不開關系。
  白天忙著在現場,這晚上王鈺也沒有閑著,這工程自己要不要賺銀子,這賺多少的銀子,那麽就看自己這一筆帳了,同時,要是別人來查的話,這一筆帳怎麽來的能說一個一二三四出來,而這主要則來自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價差,另外一個則是相關的資料。
  對於原來的清單非常了解的王鈺自然知道這應該怎麽操作,那就是價差,打個比方,澆築混凝土,一方面材料的價格可以比實際的價格略高,這也不能太高,至少得讓別人覺得合理,另外一方面,那就是人工上,自己算的話是按照多少銀子方,但是給工人卻是多少天一天,這其中自然便存在了一個價差,而這價差出來的銀子在兜了一圈之後便落進了王鈺的腰包,其他的同樣如此。
  至於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資料,要不要賺錢,這資料同樣非常是關鍵,特別是一些隱蔽了東西,而這其中就涉及到了一個工程量的問題,而在工程結束之後,一些工程量是可以從圖紙上面算出來,但是一部分的工程量卻是要從資料上面反應出來,以前那還有甲方,還有監理,這些還得要做別人的工作那才可以,而現在自己又是甲方,又是監理的,那這還不好辦?做基礎資料的時候這土方多增加兩尺,這多出來的兩次土方那就是銀子,澆築混凝土的時候比設計的少個十厘米之類的,這也是銀子。
  而且這每天做了什麽,王鈺同樣就如當初記錄施工日志那樣,寫得清清楚楚。
  有了上次的那個銀子的事情,這次王鈺也學精了,那就是把這閣老也和自己綁在了一起,這每隔十天左右,王鈺就把這段時間的資料,清單的明細之類拿去給王銘過過目,這銀子是自己問朝廷要的,要是這縣令給亂用了,自己多少也有責任,所以王銘也不敢馬虎,王鈺送上來的那些東西他也仔細的看,看不懂的,沒有關系,王鈺親自給他解釋一下,這頭回生,二回熟,漸漸的他也看懂了,而這看懂之後便是越看越驚訝,這年輕的縣令在這方面那簡直就是一個天才一樣,且不說那大壩設計得巧奪天工,光這些東西那都弄得仔仔細細,即便自己沒有去修堤壩那裡,也可以從這上面看出這堤壩的進展,修得怎麽樣了,而且那一本帳讓帳房看過之後也沒有什麽問題。
  自己雖然沒有在工部呆過,但是以前多多少少也有往來,也知道一些,可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細致的東西,完全超越了自己的想象。即便有人追問著銀子用在什麽地方,把這些東西一拿出來,就可以讓他們閉嘴。
  有時候王銘突然覺得,讓他在這個地方當個小小的縣令還真非常的屈才,有機會,自己似乎應該引薦一下,工部那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