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建立稽查院 黑魔前往山海縣的速度很快,一路五十人,騎馬疾行,不過四天就到了山海縣。 當鄭銘見到對方的時候,卻是滿心詫異。 “衛公公!” 王府中,鄭銘打量單膝跪地的黑魔,腦海中卻是千思百慮。 衛公公,宮中的老人,常年陪在皇帝身邊,一個非常慈和的老者,前身跟他非常親近。 可是前身似乎並不知道衛公公是什麽影衛的首領。 回憶著前身的記憶,他的眉頭越皺越深。 突然間。 他發現似乎有些記憶不對勁。 不是前身的記憶出現了差錯,而是前身的認知有些不對。 前身認為衛公公只是一個普通的和善的老宦官,可是一直跟隨在皇帝身邊的太監會是一個普通太監嗎? 還有明妃。 在前身的印象中,明妃和藹可親,溫柔如水,對前身無微不至,疼愛有加。 可是事實是這樣嗎? 鄭銘雙眸微微跳動。 一直以來,他好像忽略了很多事情。 前身的母妃,也就是他的母妃並沒有他印象中的那麽簡單。 明妃出身並不高,只是一個普通的鄉紳富戶,甚至早年間因為一場劫難,全家人只剩下明妃和她的兄長,也就是北山省鎮守將軍李如山。 在沒有外戚的幫助下,一個女人在深宮中,二十多年來從最低級的淑女,一步步成為今天的貴妃,要說沒有點手段,誰敢相信。 鄭銘捏著下巴,低喃道:“本王在宮中還是有些依仗的。” 前身的認知錯差,讓他以為自己沒有任何依仗可用,現在看來並不是如此。 他的便宜母妃、衛公公、還有便宜舅舅,都可以幫他。 反而他的皇帝老子最沒用的。 不是皇帝老子沒能力,而是皇帝老子不會關注他。 這次能引起皇帝老子的關注,還要感謝於尚新和衛公公。 以後再想引起皇帝老子的關注,就不容易了。 鄭銘看著黑魔帶來的銀票,嘴角微微一笑。 “也不錯,白得了五萬兩白銀和五十個武者。” “小福子,去將雨化田和羅京找來。” 鄭銘吩咐道。 小福子立即躬身退出書房。 而鄭銘看了看黑魔,溫和的笑道:“既然是衛公讓你來的,那就留在本王身邊吧,正好本王缺人用。” “卑職遵命。” 黑魔猶豫了一會,說的:“不過,殿下,衛公讓卑職來保護殿下的安全。” 要想保護鄭銘的安全,他就要接管鄭銘身邊的護衛工作,並不是單純的留在鄭銘身邊。 鄭銘明白他的意思,擺擺手說道:“本王的安全不用擔心,有憐星在,無人可傷到本王。” “憐星!” 黑魔看向站在鄭銘身後的侍女。 他剛才聽見鄭銘稱呼她為憐星。 看著貌若天仙的憐星,他雙眸微微一跳。 這個女人是個高手! 五皇子身邊居然有這樣的高手! 黑魔大吃一驚。 雖然無法看出憐星的修為,但是憐星給他的感覺非常危險。 就在他猶豫的時候,雨化田和羅京一起來了。 “拜見殿下。”兩人拜道。 鄭銘微微頷首,又向黑魔說道:“黑魔,你以後就進入西廠吧,給雨化田做副手,至於影衛,挑選十人留在護衛隊,由羅京統領。其余影衛全部加入西廠。” 雖然他不覺得衛公公會害他,但是謹慎起見,他還是把影衛分割了。 黑魔稍微遲疑後,說道:“奴婢遵命。” “嗯。”鄭銘又道:“你們的俸祿不用擔心,護衛隊和西廠的俸祿都不低,如果你們有家人也可搬來山海縣。” “回殿下,影衛皆是孤兒,並無家人。”黑魔說道。 鄭銘看了看他,點點頭,說道:“你們以後會有家人的。” “你們先下去吧,雨化田等一下。” 隨後眾人一起退去,隻留下了雨化田。 “西廠內部你打算如何劃分機構。”鄭銘詢問道。 隨著西廠的日益擴大,內部的機構劃分也該完善起來了。 “殿下,奴婢打算將西廠分為十二班,每班配置掌班、領班、司房等官員。”雨化田說道。 鄭銘想了想,說道:“西廠的職權包括內外情報、監察、偵查、追捕、審問等等,不但是本王的耳朵和眼睛,還是本王手中最鋒利的尖刀。” 簡單來說,鄭銘現在給西廠的定位就是錦衣衛加東廠的集合體。 “所以在內部機構劃分上,你也要根據這些職責來劃分。” 說著,鄭銘拿起筆在白紙上書寫起來。 西廠改名為稽查院,下設西廠和錦衣衛,西廠主要職責為偵查、追捕和審問,錦衣衛主要職責是內外情報和監察。 如此以來,就將職責分割開來,錦衣衛隻負責情報,而西廠則負責具體行動。 西廠下設三個廠公,分別執掌偵查司、追捕司、典獄司,具體再細分為十二班,實行專長專職。 而錦衣衛下設三個指揮使,分別負責對內情報,對外情報,內外監察。 考慮到現在山海縣的情況,鄭銘又把對外情報做出細分,將大璃皇朝以及大璃周邊的皇朝進行地域劃分。 現在雖然無法做到全面完善,但基本框架可以提前搭建起來。 寫完之後,鄭銘將手稿遞給雨化田。 “這是本王做的大體規劃,你依據這個做具體分配,人員任職你自己看著辦,本王希望在三年內,稽查院可以覆蓋整個大璃皇朝。” 雨化田掃了一眼書稿上的內容,心神微震,立即堅定的說道:“奴婢保證完成。” 鄭銘微微頷首,揮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 稽查院的建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動靜,山海縣內依然一片喧鬧,到處都在搞建設。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海縣建設的成果逐步展現出來。 文院、武院先後完成,新的縣衙緊隨其後,數個居住區建成後,居民們開始搬入其中。 得到新房子的居民們都欣喜萬分,這比他們以前居住的窩棚不知道強多少倍,同時他們心中對鄭銘這個郡王爺感激不已。甚至不少百姓還在家中給鄭銘立了長生牌位。 鄭銘給山海縣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多,而山海縣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好,這讓鄭銘在山海縣的聲望越來越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