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節 大旗力可扶如今,張繞在經過了管亥的指點之後,自覺現在踢出的這一腳,既有力量,又有速度,還有足夠的突然性,就算不能一擊踢倒對手,也可以讓對手吃個小虧。 然後,張繞感覺自己這一腳,踢起來比平時更加輕快,更加快速,更加……收不住腳! 周圍的旁觀者,只看到臧霸如一陣風般,飄到張繞身側。張繞驟然踢出一腳,卻被臧霸輕巧的避過。然後,張繞的身體就騰空而起,“嘭”的一聲,重重的摔倒在地。 ——這是怎麽回事? ——難道是張繞下盤不穩,自行摔倒了? 眾人都覺得莫名其妙。只有張狂、管亥、典韋等區區數人,看得真切。 臧霸在閃身避過張繞的橫掃腿時,手掌上明黃色“戰炁”一閃,疾如鬼魅般的,在張繞腳後跟上順勢一推,這才讓張繞的身體失去了重心,狼狽的摔倒在地。 ——好快的速度! ——好高的技巧! 管亥感慨之余,忍不住大聲喝彩道: “好一招‘順水推舟’!” 張繞這一摔倒,樓異立刻心神大震。臧霸瞧得真切,左手一拳,右手一拳,直奔樓異的面門。樓異急忙招架,卻不料臧霸這兩拳盡是虛招,樓異的招架,居然連臧霸的身體都沒碰到。 突然間,樓異胸口一痛,他的身體就騰空飛起,步了張繞的後塵,狼狽的摔倒在地。 原來,臧霸的實招,也是一記飛腿。不過,比起張繞的那一腳來說,臧霸的這一腳,不但速度更快,隱蔽性也更強。從出腳到收腳,居然都沒有讓樓異親眼看到。 如此輕松愉快的撂倒了兩員小將,即使管亥心胸寬闊,臉上也未免顯得有些難堪。同時,管亥對張狂手下的實力之強,也有了一個明確的初步認識。 之前,管亥軍隱隱聽說泰山有一隻黃巾軍,出了一個“萬人敵”。據說這位強者身高一丈,腰圍也是一丈,手拿兩把八十斤重的大鐵戟,無敵於世間。 這樣的傳聞,管亥軍裡的小帥們,隻當是鄉野村夫的以訛傳訛。畢竟,早在數年以前,管亥帥就被公認為“太平道第一高手”。但是,連管亥本人都承認,自己的武功,離“萬人敵”的境界,還要差上那麽一籌。 泰山那裡民風固然彪悍,但要是突然間不聲不響的蹦出一個誰都沒有聽說過的“萬人敵”來,可信度自然不會高到哪裡去。不要說是“萬人敵”了,就算是“千人破”,在這個世界上,也是足以獨霸一方的存在。 ——難道你以為,高手就像田野裡的青菜,一把一把的,到處都是? 但是,臧霸現在的表現,讓管亥軍眾人,都有了極大的震動。 ——這兩人都是“百人斬”級別的高手,居然在這個臧霸面前,撐不過一個回合? ——即使是管亥帥親自下場,也不可能就如此輕松的撂倒這兩人啊? ——難道…… ——真是“萬人敵”? 張狂和樓異從地上一躍而起,垂頭喪氣的回到管亥身後。臧霸的出手不重,畢竟這只是切磋,不好出手傷人。他們兩個雖然心中仍然有些不甘,卻明確的知道,自己二人的身手,確實與那個狂傲的小子,有著天與地的差距。 “果然身手不凡啊!無忌,你還真是有幸,居然能得到如此良將,真是我太平道之大幸啊!” 在顯露了一手本事,不至於被管亥部下所輕視之後,張狂自然見好就收,謙虛了一番。管亥說了兩句,目光突然望向典韋,問道: “剛才介紹的時候,這位壯士,似乎還在臧壯士之上啊?” 不等張狂回答,臧霸就插嘴說道: “典大哥的武力,還在俺之上,自然要先於俺介紹啊!” 這話一出,從管亥到小卒,無不悚然變色。臧霸的武力,雖然沒有徹底展示一番,可是結合了張狂的介紹,在管亥的心中,已經可以算是“萬人敵”了。但是: ——居然還有人,能在武力上居於他之上? ——這就意味著,張狂區區數千黃巾軍中,有兩個“萬人敵”? 當今之世,“萬人敵”如同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早幾年被公認享有“萬人敵”之稱的,唯有“涼州三明”中的段熲、段紀明。至於現在,“江東猛虎”孫堅和涼州大豪董卓,則是被身邊的人推為“萬人敵”,屬於最有希望得到公認的當世強者。 眾人驚愕間,突然響起了“呼剌剌”的聲音。大夥兒循聲望去,卻見一面高達三丈以上的粗大軍旗,正向著地上落去。旁邊負責打旗的五、六條有力大漢,正手忙腳亂的想要重新扶起這面大旗,不讓它落到地上。 原來,這幾個扶旗的軍士,聽到典韋的武力,還在臧霸之上,一時間大吃一驚。正好這時,一陣狂風吹過。扶旗的軍士們一個分心,竟然讓大旗被風給吹歪了。 若是大旗倒在地上,那就少不得要有人頭落地。 當時的人,甚為迷信。不但在學術界,流行大量摻雜了“讖緯之書”的今文經學,普通百姓甚至地方豪強,也有著修廟祭拜的風俗。 而在軍中,如果代表一軍的大旗倒地,那對全軍來說,都是一個極為不祥的兆頭。輕者要吃敗仗,重者主死大將。所以,一旦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全軍的士氣,都會因此而降低一截。 因此,幾個護旗軍士,知道現在是生死攸關的時候,一個個拚了命的,想要將大旗重新豎起來。然而,這面大旗的重量顯然頗為驚人,就這樣不顧軍士們的勸阻,我行我素的向地上躺去。 ——這樣天天站、月月站,我容易嗎我? 大旗發著牢騷,向地上躺去。 “快去幫……” 管亥話語未完,卻見一個極其雄壯的身影大步奔出,一把撐住了大旗的中段,不讓大旗落地。眾人抬眼觀看,這人正是剛才被介紹給大家的典韋。 只見典韋雙手撐住旗杆,一步步向大旗的底部挪去。每前進一步,大旗就被抬起一截。這樣十多步下來,五、六條粗壯大漢都固定不住的大旗,竟然被典韋一人夾持住,不再搖晃! “好力氣!” “天啊!簡直是巨靈神下凡……” 管亥軍驚訝了一番,發出震天的喝彩聲。那幾個護旗的力士,更是千恩萬謝,沒口子的稱讚。看見此情此景,張狂不由得想起《三國演義》中曹操的評語,大聲讚道: “真古之‘惡來’也!” 有了張狂這句話,從此以後,典韋就多了一個外號,叫做“古之惡來”。連帶“惡來”這位遠古時的勇士,也大大的露了一回臉。就連管亥,也親熱的拉著張狂的手,感慨道: “無忌啊!你現在,當真可以‘無忌’了!麾下的猛士,何其多哉!” 達到了讓管亥軍高看了一眼, 不敢輕視的目的,張狂變得很好說話起來,謙遜的說道: “這都是我太平道當興,東皇太一賜福。” 有了這個小插曲,雙方的關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張狂請管亥帶領手下,到塢堡中休息,管亥自然高興的同意了。天平軍拿出這段時間積累的物資,大饗三軍,讓遠道而來的一萬多黃巾軍將士,都美美的吃了一頓。 席間,管亥對張狂部的實力讚不絕口,當場提出了,要張狂所部,加入救援卜己帥大軍的要求。對於這個問題,張狂已經思考了很久,非常乾脆的答應下來,得到管亥的又一頓好誇。 張狂臉上帶著笑容,心中卻泛著苦味。 他可是真不願去兗州,與漢軍主力硬碰硬的乾一仗。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他說了不算。 PS:人物——涼州三明。 “涼州三明”是指東漢末期,同屬古涼州人的三位傑出的軍事將領:皇甫規、張奐與段熲。 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因為三位的表字都有個“明”字,又都幾乎同時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而在當時,京師稱為“涼州三明”。 這三個人,對羌戰爭都有過很傑出的戰績,在羌人中也都很有威名。但是,這三個人在剿撫方面則分為兩個陣營。皇甫規、張奐讚同撫,而段熲則讚同剿。 不過,這三人都死在黃巾起義之前,並未在三國中露面,屬於本書的背景材料。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