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清

他出身贫寒,3岁丧母,10岁丧父,从小尝尽人间冷暖。     他19岁踏入仕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从此,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又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爬上全国的权利之巅?!     为何他的家中藏有富可敌国的亿万家财?!     为什么天下美人全都为他争相入怀?!     让我们打开历史尘封的画卷,一步步走进满洲最后一个美男的妖孽人生。     PS:这是一部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历史。这是一个荒唐得几近传奇的故事。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请大家放心收藏。新书求推荐、求评论,求打赏,兄弟们,comeon!Q群:156450826,诚邀您的加入。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作家 绝谷刀客 分類 奇幻 | 50萬字 | 165章
第64章 黑心罗锅
  劉墉是個官二代,按理說應該眼睛長在頭頂上,撞了人也會大吼一聲:‘我爸是劉統勳’的主。為什麽在他入仕之後忽然間就慫了呢?!  歷史的背後不乏隱情。
  劉大人有他的難言之隱。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同樣,順也不過三代。
  劉墉家三代為官,已經順到頭了。為什麽?!因為他老子的官做得太大了。
  1754年,劉墉考上進士剛剛三年,在翰林院裡,是從庶拮士到編修,好不容易熬到了侍講。突然之間,禍從天降,說起這個禍,很簡單的一個事,甚至說,跟他們家都沒有太大關系的一件事。那麽這個禍是怎麽來的呢?話還得從新疆回部的阿睦爾撒納來談起。
  回部,我們要注意這個回部不是指的今天講的,跟回部不是一回事。他發動叛亂,大兵一下佔領了烏魯木齊,那個時候不叫烏魯木齊,叫歸化城,當時的清軍轉眼間就從西面的烏魯木齊退到東面的巴裡坤和哈密。
  我們知道劉統勳曾當過首席軍機大臣。1754年,正好趕上他前去新疆去巡視巴裡坤和哈密的清軍駐地。他面臨突然而來的大兵後撤,當時就感覺到了形勢的嚴峻,於是他給乾隆爺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建議放棄巴裡坤,所有的軍隊退到哈密。重新準備,不與敵人做正面衝突。
  我們先準備一下,以逸待勞,等到他攻到哈密的時候,我再全力進攻再反攻,結果乾隆爺拿到這封信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擦,你敢勾結外匪?!來人啊,將劉統勳給老子押回北京,全家抄斬。
  劉統勳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幾十口人,鋃鐺入獄。整整兩年,不審也不問。
  兩年後,乾隆也忽然想起了在吃牢飯的劉統勳一家,覺得自己有點過了,於是又將劉統勳和劉墉官複了原職。但是,劉統勳提出了建議:算了,算了,劉墉啊,你就別在北京了,這個北京太危險了,你還是給我上外面吧。所以當時劉統勳在皇帝面前,保舉他的兒子去外地為官,不在北京待了。
  這件事在劉墉的一生中卻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劉墉以後一生所有的經驗,所有的教訓,所有的為官處世的原則,多多少少都與他在這一年無辜坐牢,全家被抄,整個家族隨時可能瞬時之間就會滅亡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
  劉大人痛定思痛,在此事之後,他認真總結出了一個為官處事五條基本原則。第一:一定要討好皇帝,該出手時就出手。
  自己全家的小命危在旦夕,這個時候全在皇帝一句話:皇帝說放你就放你,皇帝說不放你,誰也不敢說放你。自己這個家庭之所以能夠保住性命,完全是皇帝一時高興,皇帝想過來了,皇帝想明白了,我們全家也就太平了。所以我將來的任務就是錢方白計地討取皇帝的歡心。
  和大人的經歷告訴我們:想要討好皇帝,說的容易,做起來太難了。
  好在劉墉家有底蘊,前後三代,一百多年的為官經驗告訴他:這件事我沒做過,但是我聽說過。我知道應該怎麽做。這個時候,他準備走一趟海成的老路:搞。
  有些童鞋會問了:不太可能吧?!劉大人也弄過這種東西?!
  他不但搞過,而且搞過兩次。
  好狠的心。
  第一場發生在1761年。這一年他擔任了江蘇學政,就在這一年的春天,發生了一件事:江蘇沛縣有一個舉人辱罵朝廷,結果讓人給誣告了,逮進監獄了,三堂會審。
  其實這案子本來沒他什麽事兒,如果那個人就一普通老百姓,人家提刑按察使司順手就給辦了。麻煩就麻煩在這個人的成分問題上。他是個舉人,舉人是老爺,是後備官員,必須得經過學政來審。
  當時的學政就是劉墉。
  劉大人腦筋一轉,立即想到了一件事:這個人既然敢罵朝廷,難道就不敢把罵人的話給寫出來嗎?他即刻給人建議:您去他們家搜,他們家肯定有字面上的文字,肯定有一些字跡。結果一搜,果不其然,滿滿當當兩箱子紙,都是辱罵朝廷的。
  這事兒鬧大了。劉大人不怕事兒大。於是他寫了兩封信,一封告訴江蘇巡撫,你得處理這件事;另一封告訴乾隆皇帝,閹大庸辱罵朝廷的信,您得把他給辦了。
  乾隆爺聽說以後,非常震怒,震怒異常,掉頭就下殺頭令。結果閹大庸死了,劉大人榮升山西太原知府。
  劉大人一下子就美了。他沒想到,原來做官可以這麽容易。於是,十七年後,他又幹了一票。這一票,讓他著實體會了一把什麽才叫做‘一飛衝天’。
  地點還是在江蘇,時間改為1777年。那一年,他第二次擔任江蘇學政。正好趕上東台縣有一個姓徐的家,他們家有一個老爺子叫徐敘夔。徐敘夔這一天他與別人發生了爭執。關於土地的爭執。買地賣地,他想強買人家的地,但人家有錢,就兩個字:不賣。就算要賣,也不賣給你!
  徐敘夔怒了:擦了,你還得瑟起來了!當下死纏爛打,軟硬兼施,說什麽也要吃下這塊地。這家人也火了:擦了,我就不信還沒人治得了你了。當下一紙訴狀將徐敘夔告上了法庭。
  這一告不要緊,要緊的是徐敘夔在他們家也是世代的書香門第,所以這事又趕上讓劉墉處理。劉大人接到報案,立即就想到十七年前的案子:這貨肯定也辱罵過朝廷,給我搜。一搜。還真查出了個《一柱樓詩集》。
  詩集裡有兩首詩:‘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這不是恢復大明朝嗎?我把那壺,倒水的壺閣在旁邊,但是加一塊兒,這個壺兒不就能讀成不是辱罵清朝是“胡人”嗎?這是一句,還沒完?他還有另外一句:‘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這句話就不解釋了,解釋就顯得多余了。
  辦這種事情劉大人是有過經驗總結的,於是他一方面把書直接派人送給乾隆。另外一方面,自己在極力查詢別人的罪行。與此相關的,最後這個案子揭示出來,一下兜出了十幾個人,其中有八個人死亡,徐家一下死了三個。
  另外,這個縣從上到下,《一柱樓詩集》已經刻了好幾十年了,你這個省府州縣的官員都不知道嗎?你乾嗎吃的?所以所有涉案官員一律緝拿問罪,死了的挖墳掘墓,活著的,立即處死。第二年,1780年,劉墉擔任了湖南巡撫。
  第二個教訓:本職工作,該果斷時就果斷。他覺得這件事情我們家之所以逃過這一劫,並不是因為我們家到底有這個案子還是沒有這個案子,這個案子跟我們家有關系沒關系。他非常清楚皇帝放了他,是因為什麽?是因為他的家庭背景。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我的將來,不想遭類似的磨難。那麽我對於大清朝,就應該是勤於職守,也就應該是努力工作,回報皇上,報效祖國。
  最後,我們再談一下‘羅鍋’。
  羅鍋這倆字,還真的有個來頭,真是皇上給說的,但是哪個皇上說的呢?我負責人地告訴大家,不是乾隆。
  不管是說書的,還是唱戲的,裡面關於劉墉的“羅鍋”都是這麽說的:說乾隆有一天,拿劉墉開涮,賜封劉墉叫“羅鍋”,而且還給劉墉提了一首詩:‘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捶肩,仰面難得見日月,側身才可見青天,臥似心字缺三點,立如彎弓少一弦,死後裝殮省官廓,籠屜之內即長眠。’這是乾隆爺寒磣劉墉的,還要讓劉墉還他一首詩,我都給你寫一首詩了,你也得給我寫一首詩。
  劉大人立即提筆就寫了一首詩來回復皇上:‘駝生脊背可存糧。 人長駝背智謀廣,文韜伴君定國策,武略戍邊保家邦,臣雖不才知恩遇,誠蒙萬歲賜封賞,別看羅鍋字不多,每年白得兩萬兩。’
  這首詩是不是他寫的,我不敢妄下結論,為什麽呢?原因是還有另外一首,傳說也是劉大人寫得:‘背駝負乾坤,胸高滿經綸,一眼辯忠奸,單腿跳龍門。’他說的是四種殘疾人,他說這四個人都是好人。
  下面還有四句:‘丹心扶社稷,塗腦謝皇恩,以貌取材者,豈是賢德人。’有人說這個是劉墉寫的,因為剛才那首詩中隻說了一個駝背,而這首詩他把幾種殘疾人都寫進去了,許多人考證之後的結論是:劉墉寫的應該是後者。
  不過到底哪一個是劉墉寫的,我自認為哪個都不像,我覺得都是傳說。但是劉墉這個“羅鍋”還真是皇上說的,但這個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兒子,嘉慶,他說的也不是“羅鍋”兩字,而是“駝子”。史書上是這麽寫的:嘉慶說劉墉叫“劉駝子”。
  嘉慶皇帝即位的時候,劉墉已經80多歲了,似乎我們感覺也該駝背了,所以從客觀上說,劉墉到了老年,駝背是真的。
  說了這麽多,無非是想告訴大家:劉大人這個人很不簡單,錢灃拉上了他,和大人這次要栽了。
  劉大人大了和大人31歲,論智力、論反應能力,和大人絕對在劉大人之上。為什麽他會被劉大人擺上一刀?!
  劉大人想說的是:整人這種事情,與智力無關,靠得是經驗。
  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