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綱哥你太令我失望了(四更) 趙桓帶著馬似玉和曹妙婉,才出營地沒幾步,又回頭把牛如花和田芸芳一起帶上。 綱哥口才實在太好了,他雖然沒見識過,可是四女這幾天都深受其害。 趙桓覺得今日有自己撐腰,四女應該能打一場翻身仗。 喚上二隊二十名禁軍,趙桓一行人轟轟烈烈,朝著李綱的中軍大帳出發。 路過百官大營的時候,百官下意識想尾隨,結果被護衛趙桓的禁軍,毫不留情全給攔下。 趙桓來到李綱大營門口,兩隊人馬正在劍拔弩張對峙。 “反了你們,給朕把他們都統統拿下。” 二十名禁軍嘩啦啦衝了過去,將兩班人馬齊齊繳了械。 趙桓也懶得理這群大頭兵,徑直走進李綱的大營。 大營內,兵部尚書孫傅張開雙臂,如同老母雞似地護著一個黃面書生。 李綱手持大寶劍,上演荊軻刺秦王戲碼。 兵部尚書是那根柱子。 黃面書生作秦王繞柱跑,躲避李綱的寶劍。 三人實在是太過投入,趙桓帶人進來都沒能打斷他們。 “啪、啪、啪~~” 趙桓開始鼓掌,同時還不忘記叫好。 “兩位愛卿好雅致,這出荊軻刺秦王演得不錯,看賞!” 李綱看到趙桓突然到來,臉色巨變。 他不甘心向黃面書生遞出最後一劍,這才恨恨棄劍。 兵部尚書孫傅看到趙桓,如同看到救星。 本來李綱從頭到尾都沒傷他之心,他正一臉得瑟護著黃面書生呢。 一見著趙桓,眼淚和鼻涕齊飛,口水共委屈一色。 “官家,你要為老臣作主啊。李綱、李綱乃亂臣賊子。” 趙桓不動聲色退了幾步,這才幸免,沒被孫傅濺一身惡心東西。 倒是帳中的第三人,那黃面書生的表現,令趙桓眼前一亮。 那廝不過一介草民裝束。 李綱和孫傅兩名朝廷大員,都跪在趙桓的面前。 孫傅還叫破了趙桓的身份,然而那黃面書生,只是倨傲地掃了一眼趙桓,便作出一副龍傲天的架式。 趙桓雖然對禮儀之事,並不上心。 可是這看起來有些眼熟的黃面書生,貌似很懷疑自己禁軍刀刃的質量。 一副想要用脖子,繃斷刀的樣子。 趙桓好想成全他啊! “說說吧,怎麽回事?” 李綱一臉的敗相,默不作聲。 倒是孫傅立馬來勁了。 “稟官家,這是金人的使者……” 趙桓聽這一句就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當下把四女和兩名禁軍全部趕離營帳。 營帳之內,孫傅開始聲淚控訴起李綱。 李綱事敗,一言不發。 倒是那名金人使者黃面書生,這會如同此間主人一般。 他雙手插在長褂袖口裡,像極了地主老財。 老神在在抬頭望天,一副等著趙桓給他一個解釋。 孫傅囉嗦了一通廢話,表達了一件事情。 完顏宗望派人來了,給大宋一個求和的機會。 孫傅神奇地和使者接上了頭,派人把使者吳孝民從城牆下偷偷用籃子吊上來。 這事怎麽可能瞞得過汴京四壁守禦使綱哥,綱哥很不客氣把人請來喝茶。 兵部尚書孫傅急了,派兵親至來要人。 綱哥打了四天金人,前期更是辛苦投入不知道多少心血。 怎麽可能會讓,這所謂的金人使者去見趙桓。 於是就有了趙桓一進來,看到李綱想刺殺黃面書生吳孝民。 孫傅英勇舍身救人的場面。 “官家,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孫傅言詞激烈,表達著自己的主見。 “伯紀,你太令朕失望了。” 趙桓痛斥了一聲李綱,心裡簡直快樂開了花。 綱哥,我捉到你的小辮子啦! 孫傅磅礴的表達欲,下一秒被趙桓硬生生掐斷。 “兵部尚書辛苦啦,這金人的使者朕也見到了。這事不準對任何人提起,要不然……” 趙桓語氣森森,留給孫傅無限的想象空間。 “去吧!” 趙桓朝孫傅不耐煩地揮了揮手。 孫傅語塞了一下,見趙桓一臉的憤怒,當下識趣訕訕地離開營帳。 孫傅這坨鬧騰的屎離開以後,趙桓上前扶起還伏地請罪的李綱。 “金人使者吳孝民?你是翰離部下的吧。” 趙桓也沒理那頸向向天歌的吳孝民,自問自答。 “你曾經勸降過韓世忠,怎麽今天你是來勸降我的?” 趙桓給吳孝民透露出來的信息,讓他心中猛的一驚。 不過他只是風輕雲淡地輕哼了一聲。 趙桓都懶得理他,自顧自在綱哥大營裡找了張椅子坐下。 吳孝民余光瞥見趙桓這舉動,瞬間感覺自己這站著目中無人,似乎對坐著的趙桓產生不了一點的殺傷力。 當下也不龍傲天了,從袖口抖出一封書信。 “這是完顏宗望大帥,給宋趙桓的信。” 李綱瞬間想暴起殺人。 趙桓拉住綱哥,順便還繳了他的大寶劍。 “人家來者是客,雖然只是一條狗,但是好歹打狗也得看主人不是。” 吳孝民輕哼一聲,用一種死到臨頭的憐憫眼神,注視著趙桓和李綱兩人。 他倨傲地抖了抖書信,結果趙桓和李綱沒一個人鳥他。 “朕也懶得看了,你念吧。” 趙桓漫不經心,玩著手中白色品質的長劍。 吳孝民被氣得一窒。 想起完顏宗望的囑咐,他這才自己拆了書信。 此信是他一手為完顏宗望秉筆潤色,揚揚灑灑揮下五頁。 在吳孝民看來,這應該是他迄今為止文采最好的一篇文章。 趙桓和李綱從他那狗屁文章中,只聽到了一個信息。 金人議和的條件。 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各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 尊稱金國皇帝為伯父。 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入金營為人質,護送金軍渡過黃河。 趙桓提劍起身,把玩著劍身上開著的血槽。 “金營,我還以為完顏宗望不會扎營,這都圍汴京四天,扎營了?” 吳孝民無比享受,自己把帝王視作糞土的感覺。 當年他苦逼趕考,結果連個秀才都沒撈著。 投了金人以後,地位可謂是節節高升。 翰離昨夜大敗,形勢大不如從前。 受到飽和喪子之痛後,更是終日買醉。 良檎澤木而棲的吳孝民,當即轉投完顏宗望。 此以和麻痹大宋之計,就是他吳孝民向完顏宗望遞的納名狀。 大宋若和,財物盡收,再皆再厲,拿下汴京。 大宋若拒,也能麻痹對方,為驅逐難民的到來爭取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