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崖下來客】 檢查下後,見爐柵已經徹底乾透,方長在地上挖了個有缺口的坑,把格柵放在上面。這是爐子的灰膛,還可以用來通風,增大火勢。 然後他於旁邊,使用普通泥土和泥。 將和好的泥圍著爐子邊緣部分,轉圈向上壘砌,爐子的坯體漸漸升高。 方長還拿來柴禾柴草取火弓,在爐中生起火來,加速爐子的乾燥,同時不斷用泥加高爐體。只是這個過程中,爐子很容易在乾燥後開裂,需要做的是用泥不停的補上,將裂縫糊住。 將乾燥好的幾件碗罐拎過來,小心放進窯爐中,周圍填滿柴草,然後點燃。 一邊燒,一邊小心的加柴。 晚飯就在爐旁解決,烤後的板栗輕輕一剝殼就下來,色澤金黃,噴香軟糯。吃著栗子,剝著松子,方長繼續照看窯爐。 直到半夜。 然後他發現,這一窯器皿,齊齊碎了。 不燒了,回去睡覺。 清晨方長準時從床板上起來,竹製的床板比之前的柴垛要舒服很多,趁著朝陽未升,他采了一些茶葉,然後盤坐在崖邊大石上,開始吐納修習。 兩條白色霧氣從鼻孔中噴出,就像兩條小龍,可惜方長閉著眼睛看不到這一幕,而白毛猴子並沒有回來。 待到太陽完全躍出地平線,他才收功起身,隨著他將道場安在此處,每日修行,仙棲崖上靈氣,有了絲微難以言明的變化。 到窯爐中檢查了一下,方長將燒碎的器皿提出來,放在一邊觀察。 琢磨了一下,應該是這幾件陶坯,並沒有徹底乾透,就被自己放入火中煆燒,所以才會崩裂。 碎了的器皿也不會浪費。 方長走到小溪邊,尋找了兩塊鵝卵石回來。經過一天的衝刷,溪水變得較為清澈,但依然有一絲渾濁。 他來到自己石桌上,用鵝卵石將碎裂的陶片輕輕砸碎,碾成粉末,小心的將陶粉收集起來。 這些可以摻入下一波陶坯中,對成功率很有幫助,將陶土兌水,攙入陶粉,方長重新製作了幾個烹飪器皿,繼續擺放在通風處晾乾。 今日無事。 想了想,方長將屋中床板搬到外面,放在柴堆上鋪平,然後躺上去,在這天穹之下,懸崖之上,看了一天雲卷雲舒。 悠閑如意,自由自在。 靜靜在外面竹床上躺著什麽也不做,方長卻感自己修為又有進益。 不過他並不在意這些,修行僅僅是修行而已,如果太過執念於這個,就有違道法自然的本意。 直到第二天上午,猴子才出現。 見猴子到來,方長從床板上起身笑道:“鞏固好了?” 此時猴子已經可以口吐人言,行為舉止竟也變得更與人相近,它見到方長後躬身便拜:“多謝上仙點撥,助我得渡此關!” 方長領受了這一禮,然後對猴子說道: “一切皆是緣法,能煉化口中橫骨,是你自身機緣已到,我不過是恰逢其會,推了一把而已。願你今後不忘本心,莫做為惡之事。” 猴妖再拜。 方長看了眼旁邊上山崖的位置,皺了皺眉頭,對猴子道:“接下來,你準備怎麽走後面的修行路?” “正是為此來向上仙請教。” 看著猴子變的恭敬,不再複以前的模樣,方長略一思索,道:“我姓方名長,以後可以稱呼我為方先生。” “我們並無師徒緣分,無法將你收為門下,至於你後面的修行路,如果你沒有好想法的話,我倒是有個建議。” “下山,去人間,先找身衣服,然後學人禮,學人話,做工賺錢得吃穿,朝餐夜宿,串長城,遊小縣,觀世間百態,看世人是如何為名利庸碌一生,更無半個肯回頭。” “其間自有奧妙,用心體悟,或能返璞歸真,成就大道。” 這也是妖類普遍的選擇,不過因為品種問題,或早或晚。 虎豹鹿狼蟒之類體型龐大樣貌凶惡的,多會選擇化形以後再說,不然容易被人打死。而牛羊貓狗兔狐之類體型小,或者在人間有同類的,則會早一些。猿類體形近人,穿衣戴帽後甚是難辨,算得上得天獨厚。 猴子頓叩在地,喜道: “聽聞擇日不如撞日,既然方先生指明道路,今日我就辭行下山,進那紅塵滾一滾。” “既然要下山,沒有名字可不好,這樣,我為你起個名字。”也不待猴子同意,他自顧自的說道,“按照故老規矩,你當姓孫,既然出身雲中山,不如就叫孫雲吧。” 聽完方長的話,猴子喜不自勝,又開始抓耳撓腮:“孫雲好!孫雲好!如今俺也是有了名字耶!” 方長又看了一眼旁邊上山崖的位置,對猴子道:“有人來了,既然你願意下山走一遭,那就去向你的猴群辭個行,然後下山去罷。” 猴子又是叩拜,而後轉頭離開。 方長盯著旁邊上山崖的位置,那裡忽然有了動靜。 山坡上草叢被撥開,樵夫林海急匆匆的自那裡鑽了上來,這也是第一次有山民踏足仙棲崖,他雙腳站定環視一下這片平地,發現方長,就快速奔跑過來。 方長起身,單手背在身後,等待著林海過來。 今天注定多事。 林海奔來,不敢靠太近,遠遠地衝方長叩拜:“求方仙長救命!” 伸指將其扶起,方長問道:“你們林溪村中發生了何事?我在此處觀山下村莊,竟有衰敗之象。” 聽到方仙長已經知道林溪村出了禍事,林海發覺自己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他以手加額長躬說道:“本不該打擾,但村裡即將衣食無著,懇請仙長垂憐,是最近一段時間的事兒……” ………… …… 林溪村,是雲中山腳下諸多村莊裡,唯一身在半山腰者。 這裡有二三十戶人家。 山村背靠著物產豐饒的雲中山,經營著幾片山腳梯田,恰逢天下太平無事,山民們生活也算得上是歲月靜好。 喜怒哀樂,自是人間常事。 這兩年唯一的大事,就是村裡的沈阿牛得了重病,村民一起湊出錢糧布帛,為其尋了十裡八鄉唯一的大夫,瞧了病開了方子。 至於抓不到藥,也屬平常,對此十裡八鄉的人已經習慣了,村民們是在盡人事聽天命。 如果沈阿牛不走運,也不過是他運道不佳,大夥已經編好了草席,備好了份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