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消失好多天,朝中局勢千變萬化。 長安內外,當然也暗潮湧動。 公孫弘懇請道:“還請陛下盡快召開大朝,昭告天下您歸來的消息,否則恐局勢生變!” 這些天來,一方面淮南王之女劉陵到處勾搭王公大臣,傳播天子失蹤,生死未卜的消息。 很多人都已經動搖了。 另一方面,淮南王也不消停。 中央派往淮南國的探子傳回的消息越來越少,偶有情報,也都是些不痛不癢的事情。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發生了什麽! “不必,先不要告訴外朝朕回來的消息。”劉徹說道,“如今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在這個時候讓劉安動起來,難道還要讓他繼續隱忍下去,讓朕投鼠忌器嗎?” 淮南王造反的經過,劉徹已經聽唐奇說過。 心裡有數。 不過就算唐奇不說,劉徹也對劉安父女的作為早有察覺。 只不過苦於沒有實際證據不能隨意處置宗室,才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坐視劉陵到處煽風點火。 現如今天賜良機,劉安眼看著就忍不住了。 這時候放過他多可惜! 東方朔笑呵呵點頭:“陛下所言極是,如今淮南王反心雖起,準備卻尚且不足。若是匆匆忙忙造反,絕不可能成功!” 說到底。 劉徹壓根就沒把劉安父女放在心裡。 根據唐先生所說,就算自己沒有提前知道事情始末,最後劉安也沒能蹦躂起來。 現在自己以有心算無心,豈不是事半功倍? 公孫弘卻不同意:“陛下,七國之亂影響猶存,近年又天災頻頻,各地人心不穩,不宜起刀兵呐!” 糧草問題,是漢武一朝從始至終都在頭疼的問題。 尤其現在各封國相對獨立,朝廷的稅賦本來就只能靠直轄的郡縣。 再加上近兩年不是洪災就是大旱,收成不佳。 百姓吃不飽肚子,朝廷也沒有余糧。 要不是中央不安定,淮南王他哪兒來的膽子拉旗造反? “陛下,不如將淮南王女劉陵拘押,再遣人狠狠訓斥淮南王一頓。淮南王向來優柔寡斷,被這麽一驚嚇,必定沒膽子繼續造反。” 劉徹卻搖頭道:“丞相太小心翼翼了,如今我有仙門高人相助,根本不愁糧食問題!” “仙門高人?”公孫弘茫然。 跟著桌家船隊去島上接人的,只有輕車將軍公孫賀和常侍郎中東方朔。 他這個丞相要總領大後方,保證後方安穩。 所以既沒見過唐奇,更沒見過那島上種滿糧食的壯觀景象。 東方朔卻是親眼見過的。 “陛下,眼見為實,不如請丞相去糧倉一看?” 劉徹大笑:“善!朕就陪丞相,去內府糧庫一行吧!” 為了保密起見,從島上運回來的大批大米、紅薯、土豆和種子,都被悄悄運到了宮中的內府裡。 公孫弘茫然跟上。 等到了糧倉,看著眼前的景象,公孫弘已經震撼到麻木。 只見眼前上百座倉庫,綿延不絕,每間都是大門敞開。 因為根本關不上! 除了大米之外,還有一種紅色一種黃色表皮的,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的糧食正滿滿當當堆了從裡堆到外! 甚至連糧倉外的平台上,都是一望無際,堆得比人還高的糧食! 公孫弘揉揉眼睛:“臣沒看錯吧?” 這麽多糧食,足夠養活數萬大軍半年! 可別覺得幾萬人不多,半年也不長。 軍漢吃的本來就比常人要多,幾萬士卒吃上半年的糧食,放在民間,足以在同樣的時間段內,養活十幾萬人! 要是有這麽多糧食,的確可以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平叛! 一旦淮南王劉安真的騎兵造反,朝廷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出兵鎮壓,然後給劉安一系殘酷的懲罰! 就算直接除國,將淮南國劃歸朝廷直轄,別的封王也沒話說! 這對心心念念搞中央集權的劉徹和他的臣子們來說,可是比罌粟還要迷人的誘惑。 公孫弘咽了口唾沫 已經開始考慮要怎麽煽風點火,要不乾脆放出天子已經回不來的消息。 引得那劉安趕緊的造反,也好趕緊接收淮南國的政治遺產! “這還不是全部。”劉徹的話好像一聲驚雷,“還有整整一倉庫都是種子,唐先生畢竟孤身一人,吃不了太多糧食。” “這些都是他隨手種來日常嚼用,若是把種子推廣出去,我大漢再不用愁糧食問題!” “等等,陛下。”公孫弘張大嘴巴,像是聽到鬼故事,“您說這些糧食,都是一個人種出來的?” “不錯。” “怎麽可能!”公孫弘哭笑不得,“莫不是陛下以為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故意說笑來看臣笑話的吧?” 一個人的人力能有多少。 就算種到老死,也不可能把整個內庫都堆滿呐! “若是以現在的種子和種植技術,當然是不可能。”劉徹得意洋洋,“可丞相要是知道這些種子的畝產,就不會驚訝了。” 公孫弘小心翼翼的問:“畝產多少?” 天子不是個喜歡說大話的人,公孫弘的心中,已經有了點預感。 莫非。 莫非這些糧食,竟能畝產五百多斤?! 要知道現如今就算粟和豆,畝產也不過是四百斤上下。 如果真能畝產五百多斤,的確能算得上上好的良種! “也沒多少,平均畝產五千斤吧。” 劉徹學著唐奇的語氣,輕飄飄的說。 公孫弘:“……” 公孫弘猛地一個激靈:“陛下,您在開玩笑吧!” 嗓音特別尖利,令人聞之想揍人。 “丞相放心,下官已經率人去仙島勘察過,的確屬實。”東方朔笑道,“那稻米的種子,放在南方中田裡確能畝產五千斤左右。” “更令人不解的,是那名為紅薯和土豆的糧食。不僅能畝產五六千斤,並且耐旱,不挑土地,也不需要精心伺候。” “尤其那土豆,一年兩熟,種植條件很寬松。完全可以代替粟米、麥子,作為主食!” 劉徹笑眯眯:“丞相,這仗可能打?” “打,當然要打!”公孫弘一改往日謹慎的風格,“手裡有糧心中不慌,臣這就去籌劃,讓那劉安老賊盡快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