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子珍开腔,文武百官纷纷劝谏起来。 “陛下,太祖高皇帝早有祖制,将天下人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并且子子孙孙延续下来,陛下岂可违背祖制呢?” 礼部尚书曹思阳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直接搬出来了祖制来压楚玉。 紧接着,丞相林正也开口道: “我大楚朝一直沿用举荐制,这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功勋之后?朝中若是有了官缺,举荐人才便足矣,何须开科举,那些寒门哪里懂得什么治国之道?” “陛下,选用寒门乃是与所有的世家门阀为敌,只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楚玉没想到群臣的反应会如此激烈,此时此刻,他的脸色已经阴沉到了极点。 下一刻,楚玉冷声说道: “朕并非要重用寒门,只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罢了!” “陛下,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那些寒门大多是乡野愚民,如何能让他们治理朝政?如何能让他们领军杀敌?” “陛下!我朝除了官员举荐制度之外,另有举孝廉之法,孝廉不问出身,咱们难道没有给寒门机会吗?” “陛下莫要忘了,你能安稳坐上皇位,离不开世家门阀的支持,陛下莫不 是要兔死狗烹?” “陛下,究竟是何人蛊惑于你,此人简直罪大恶极!” …… 大臣们一个个义愤填膺,对楚玉口诛笔伐起来。 此时此刻,楚玉早已是怒火攻心,想要大发雷霆。 可最终,他还是咬牙忍了下来。 开科举乃是冒天下之大韪,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现在,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王家了,而是站在了所有文武百官以及他们背后门阀世家的对立面。 门阀世家绝对不会轻易让寒门有翻身出头的机会。 大楚以孝治天下,贵族们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这才开了“举孝廉”这个口子。 但实际上,举孝廉出身的官员大多只能担任县丞、主簿这类小官罢了,丝毫威胁不到贵族们的利益。 可一旦开科举,那么就大不一样了! 封建时代,科举制度是最公正的一种选拔制度。 即便世家门阀拥有更多的资源,可在考试的时候,总有一些寒门子弟脱颖而出。 到了那时,他们手中的权力便会被慢慢蚕食! 他们绝对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楚玉终究还是没有舌战群儒的本事。 他双目喷火,冷冷地在所有人脸上扫 了一遍,怒气冲冲地说道: “此事暂缓,容后再议!” 说完,他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便一脸愤怒地离开了奉天殿。 回到东暖阁后,楚玉终于压制不住心中郁积的怒火。 他抬起一脚,将面前的太师椅踢翻,随手抄起一块镇纸将后面的玉屏风砸的粉碎。 “尔等欺人太甚!” 楚玉面容狰狞,额头青筋暴起,边砸边骂道: “莫非你们把朕当成商纣王、隋炀帝那般好欺负了吗?” “朕受命于天,乃是天子!你们若敢阻拦,朕便将你们通通杀干净!” 此时此刻,一旁的宫女太监们早已瑟瑟发抖起来。 他们虽然听不懂楚玉说的那些奇怪之语,但皇帝大发雷霆,还是让他们噤若寒蝉起来,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楚玉怒火攻心,加之太监们不敢作声,竟连刘怜儿推门进来他都未曾发觉。 刘怜儿看到这副阵仗,也被吓了一跳。 犹豫了片刻后,她还是走上前,想要劝慰楚玉几句。 楚玉正准备砸一个花瓶,一抬手正好一拳打在刘怜儿的脸上。 “狗东西……” 楚玉以为是哪个太监,正准备开骂,回头一看,发现刘怜儿正捂着脸 颊,楚楚可怜地看着他。 楚玉立马一阵心疼,神色缓和了不少: “怜儿,打疼你了吗?朕不是故意的,只是那帮文武大臣实在欺朕太甚……” “陛下,臣妾的脸不疼。可若是陛下大动肝火,气坏了身子,只怕臣妾要心疼了。” 刘怜儿十分温柔地劝慰道: “陛下,还是莫要再跟大臣们置气了!想必他们劝谏陛下,也是为了陛下好……” 听刘怜儿这样说,楚玉禁不住苦笑起来。 刘怜儿完全不了解情况啊! 之前他破格提拔刘飞,早已引起百官不满。 今日他提出开科举之事,百官们肯定以为是刘飞父女进了谗言,说不定已经在琢磨怎么弄死他们了。 主要还是因为刘家出身商贾。 士农工商,商人最贱。 即便刘家富可敌国,在士大夫眼中依然是最卑贱的一等人,绝不可能接受刘飞掌控大军,窃取他们的权力! “怜儿,朕的肺都快要气炸了!” 楚玉原本以为当了皇帝便可以为所欲为,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皇帝才是天下最大的苦差事。 他只不过想开个科举罢了,竟遭到这么重的阻力! 楚玉对刘怜儿说了一句,然后便 气的往床上一躺。 “陛下若是身子不爽,臣妾这便去传御医过来,只可惜臣妾毫无用处,无法替陛下分忧解难。” 刘怜儿一脸愧疚,伸出小手在楚玉的胸膛轻轻抚摸起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此时,楚玉的心情总算平复不少,他一把握着刘怜儿的柔荑,念了一句诗后,这才笑着说道: “爱妃怎会毫无用处呢?爱妃若是能帮朕多诞下几个皇子,便是朕最大的功臣。” 听楚玉这么说,刘怜儿立马便低下了头,露出无限羞意。 在一旁伺候的太监宫女们也十分知情识趣,纷纷退了出去。 看着刘怜儿这副娇羞可人的模样,楚玉心底的邪火燃烧起来。 下一刻,他从床上坐了起来,接着便褪下刘怜儿的衣裳,然后翻身将美人压在身下…… 今日,是刘飞平叛大军出征之日。 皇城之内,一片肃穆。 刘飞跨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上甲胄齐备,一副威严相貌。 在他身后,三万精兵更是雄赳赳气昂昂,士气十足。 道路两旁,早已挤满了瞧热闹的百姓。 “王师万胜!荡平贼寇!” “王师万胜!荡平贼寇!”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