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元璋的询问,达定妃全身一震。 她知道朱元璋是不会无缘无故询问她这样问题的人,她也知道,朱元璋最不喜欢手足相残。 就算她们的后宫真有什么争斗,也不能伤害到朱家人的性命。 一旦她真的做了这样的事情,还被朱元璋知道了,那朱元璋就就算再宠幸她,也不容不下她。 故而,在朱元璋询问出声之后,她连忙开口说道: “陛下,臣妾冤枉啊!不是臣妾做的,臣妾不知道这一件事情,臣妾没有参与这一件事情啊!!” “你确定你没有参与??” “确定!臣妾可以发誓,臣妾绝对没有参与这一件事情!!” “最好如此!!” 其实朱元璋知道,达定妃虽然精于算计,也颇有手段。 但是,她是知道朱元璋的底线在哪里的。 她也知道,她的一切都是朱元璋给她的,所以,她不会触碰朱元璋的底线。 这一件事情,虽然是她娘家人做的,但是,她确实不知道这一件事情。 她娘家人之所以动手,完全是自作主张,觉得朱桢和胡充妃挡了他们的道路而已。 所以,达定妃确实是不知情的。 不过,她并不知情,并不代表着她无罪。 既然已经看到了朱桢的能力了,既然已经决定重点培养朱桢了,那朱元璋自然是要给朱桢一个交代的。 也因为如此,朱元璋冷漠的对着达定妃开口说道: “不过,这一件事情既然是你娘家人做的,那你娘家人,就夷族吧!!” “啊?” “陛下,不要啊!!” “陛下,臣妾求求你,不要将我娘家人夷族啊!他们只是一时鬼迷心窍,才做下错事的!!” “还请陛下看在我们多年的情分上,饶了他们一命吧,就算是贬为庶民,臣妾也没有异议啊!!” 朱元璋的处罚,明显出乎了达定妃的预料。 虽然她知道,老朱家血脉的存在,是朱元璋心中的禁忌。 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她们娘家人会因此而被夷族,这对和她来说,和晴天霹雳没有任何的区别。 所以,她疯狂的对着朱元璋求情。 甚至拿出了她和朱元璋多年的感情,拿出了她两个儿子朱榑和朱梓的情感来祈求朱元璋。 她希望朱元璋可以放她娘家人一条生路。 如果这一件事情,是发生在其他皇子的身上,朱元璋说不定真的就心软了。 但是,这一件事情关系到了朱桢,关系到了大明的未来,朱元璋明白,自己不能有任何的心软。 在达定妃疯狂的求他的时候,他直接眼睛一闭,冷冷的说道: “不要再说了,这一件事情朕已经有了决断了,就这么定了!!” “至于你…!” “禁足宫中三…五年,不得外出!!” 最终,朱元璋给了达定妃禁足五年的处罚,这样的处罚,和打入冷宫没有任何的区别。 虽然说,这一件事情达定妃是不知情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朱元璋对朱桢表明自己的态度。 再加上达定妃虽然是老朱的妃子,但并不能算是老朱家的血脉,舍弃了也就舍弃了,对朱元璋影响不大。 舍弃了这个妃子,他还可以找另外一个妃子。 想到这里,朱元璋觉得,他有必要今天晚上,去找一下胡充妃,好好的解释一下这一次的事情,让胡充妃消消气。 而他也要借着这个机会,多和朱桢接触,多和朱桢相处,增进和朱桢之间的感情。 对于朱元璋的想法,其他人并不知道。 但是,当朱元璋的命令被传达出去之后,无数人为之吃惊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皇亲国戚,竟然会被灭族。 这要不是朱元璋的旨意已经下达了,他们甚至怀疑他们自己是在做梦。 “达定妃的族人就这样被灭族了?确定我没有看错,是达定妃的族人??” “是的,就是达定妃的族人,陛下已经下旨了!!” “天啊!这变故来的也太快了吧!之前的时候,陛下还不是最宠幸达定妃的吗??” “宠幸有什么用?一旦踩到陛下的底线,再宠幸陛下也不会放过她!没看到不仅仅是达定妃的娘家被灭族,她自己也被禁足五年了嘛!!” “哎!达定妃这一次是栽了!!” 对于朱元璋处理达定妃和她族人的原因,朱元璋也没有隐瞒,直接将朱桢两次遇险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样的说出来,也让众人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要对达定妃动手了。 老朱家的皇子,都是朱元璋的宝贝,任何人都不能触碰,这是朱元璋的底线。 现在达定妃触及到了朱元璋的底线,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也是理所应当。 此时的众人,都没有意识到了,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朱桢是朱元璋的儿子。 更是因为朱桢本身。 甚至他们都觉得,朱元璋在禁足达定妃之后,留宿胡充妃的宫殿之中,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他们根本就没有将这一件事情,往朱桢的身上想。 毕竟,一个十岁的小孩,实在让人难以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 不过,他们没有察觉到,朱桢却察觉到了。 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朱元璋这么做是在给他一个交代。 同时,他也可以清晰的感觉出来,朱元璋对他更加的亲近了。 时不时的会询问他的日常,也会询问他关于仙人的事情,更会主动的关心朱桢。 那一种感觉,更像是一个平常的父亲。 这样的事情,以前的时候是从来没有过的。 朱元璋的目的,其实已经非常的明显了。 但是,朱桢也看的出来,他的母妃胡充妃,明显非常的开心。 她明显非常喜欢和朱元璋待在一起,朱元璋在她的宫中过夜,更是让她整日都笑容满面。 看到她如此高兴,朱桢自然不会打断她的高兴。 而是假装无事发生,像是不知道朱元璋的目的一样,平稳的过日子。 不过,他的平稳很快就因为他要上学而发生改变。 朱元璋要让刘伯温和汤和教他,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让刘伯温和汤和教他。 这也意味着,朱桢将接受严厉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