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渴望凭本事有一天站到世子那个高度,渴望保护家人,保护妹妹。 所以他一日都不敢懈怠,即便书院很贵都要花钱去读巩固自己不熟的弱项。 苏柒柒眼睛有些酸疼,大哥性格内敛通常会在把一件事做成功后才和别人说。 今天突然肺腑说了这么多话,她哪能不懂大哥的苦心。 “大哥你喝药吧,其他的我都明白,但作为你的妹妹我最在乎你的身体,别的都不急。” “大哥没事,”苏柏接过喝一口,安慰道。 苏柒柒离开苏家后,还是把苏柏送宁儿的银锁带了回去,一瞬间她觉得这个银锁比任何人赏赐的都要好。 这个银锁中有她大哥冒严寒给人写对联,画年画,写书信所有的汗水与勤奋,是无价之宝。 甚至苏柒柒一回府,冲回家里就给宁儿给戴上了,江徇纳罕。 “不是要还回去吗,没送掉。” “我大哥赚钱给宁儿打的,祝福多着呢,不要可惜。” “宁儿,这是大舅舅给的银锁,长大了见到大舅舅要叫的,”苏柒柒捏着银锁对宁儿摇下面的铃铛。 宁儿现在就喜欢清清脆脆带响声的东西,又认认真真的听苏柒柒说话,一张小包子脸红润润的。 嘴巴张了几次,磕磕巴巴的喊着:“舅,大舅,舅——舅。” “宁儿真聪明,”还没到两周岁,宁儿肯学什么话都能说出一点,苏柒柒很欢喜。 江徇隐隐有些吃醋,当初学个父王可学了许久才会,一口一个舅舅叫的真顺溜。 “叫父王,”他逗道。 从前叫不清是从前的,宁儿这个早会了,张起小嘴熟练道。 “父王。” “乖,”江徇摸摸儿子的头,一瞬后眸光有些黯然。 其他兄弟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世子,他的宁儿虽是他的长子,被父皇夸过聪明能进宫参宴,却只能屈居庶子的名下。 长大之后的不同会越来越多,他会感觉到的,江徇知道那个滋味,同样是父皇的儿子太子跟他们这些普通的儿子,在父皇心中始终不同。 他的宁儿不能步他的旧路。 翌日。 淑妃把江徇和江徽两兄弟叫到宫内用饭,淑妃满眼喜爱的盯着江徽,一个劲的往他碗里加水晶丸子,炙烤的羊肉。 手中动作不停,嘴中同样念叨:“多吃点,最近读书辛苦了,我瞧你没精打采的。” “才不是读书读的,就是母妃你天天念叨,我读书时脑子里都是你的念叨,我哪读的进去,书哪能让我没精打采。” 江徽毫不讳言。 淑妃反觉儿子孩子脾气有趣,不免嗔宠:“瞧瞧你,这个新年过去你都二十了,说话还这么孩子气。” “到时我哪能让你自己开府过,指定要给你王府多塞点人,找些贴心人照顾。” 江徽不停吃饭:“母妃你想多了,我一没功二没职位,父皇肯定只能封我郡王,哪能跟六哥一样。” “六哥比我厉害。” 当初那次剿匪,并不是江徇贸然领命或是直接被太康帝派遣去的,而是太康帝有意给儿子们一个历练。 磨了许久想看哪个儿子有志气敢真刀真枪的保家卫国,其间太康帝安排过有剿匪经验的将领辅助。 可惜一些皇子怕苦,封王的觉得没必要冒险,后宫里那些妃嫔又怕儿子受伤,江徇才在许多皇子都权衡利弊,没有选择这一剿匪大任后请的命。 “你六哥当然比你厉害,徇儿你弟弟年纪小,母妃真怕他出宫了自己一个人过不好,郡王虽好终究比不过堂堂的亲王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