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仍是早早起了床,打包、上车,六个大男人,累得满头是汗。 还不能歇一口气,赶紧又往双沟镇出发。 这是吴应成老时的落脚地,也是他前一世的财富发源地。 双沟镇子这会已初具规模,比吴应成所在的乡镇场要大上一倍。 一条长长的街,都是石板铺的,地势相对平坦,有一个很大的供销社。 前一世,他先是在本镇上买,然后拿到这里来卖,像这种四尺二宽的,一根赚三毛钱。 一次扛二十根,一天一个来回,便是六块钱。 后来想明白了,他不是挣这辛苦钱的料,得另想他法才行。 那时也有了一点本钱,便请人直接去镇上收,然后销往供销社。 虽然一根只赚两毛钱,但这量却不是之前能比的。 多的时候,就像现在,一天四五百根,那就是几十一百了。 后来,他又联系到了县上的日杂公司。 这之后便越做越大,便慢慢地发了大财,多的时候,一周就是一万多。 这一世有了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不说,附近几个村的人,还不怎么出来卖,想不发财都不行。 但依他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格去找日杂公司,找双河镇的供销社才是明智选择。 别看供销社几十年后在城里几乎已经看不到踪影,可那个时候却是真正的三高部门。 高薪、高逼格、高门槛。 一般的人,别说跟他们做生意,连门都进不去。 幸好,吴应成读过高中,而他一位高中同学,就分在里面。 正是他的班长,大帅哥何玉书。 别小看这个时候的同学关系,这可是这个年代的四大铁哥们之一。 一起吃过糠,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同过窗。 先让父亲和几个人守着货,吴应成收拾了一下,见着天亮了,敲了敲供销社的大铁板门。 铁板门上开了个小洞,里面是个老头,白花花的胡子,眨巴着眼睛,好像没睡醒的样子。 “小伙,这么早,找谁呀,还没开门呢。” 吴应成也不管老头抽不抽烟,从门洞里递了一根过去。 “大爷,我想找一下你们供销社的何玉书。” “哦,小何呀,你是他的...?” “我是他的同学,关系好得很,麻烦你给他说一声。” 老头上下打量了一番吴应成,见他穿得还算干净,胸口前还别着一支钢笔,不像个社会青年。 供销社可是镇上重地,里面放着一个镇的日常开销货物,老值钱了,可马虎不得。 “你先在这等一会,我进去给你叫。” 说完,把烟别到耳朵上,关上了那个小洞。 不一会儿,便听得哐啷哐啷的声音响起,铁门上的小门开了,一个二十三四的年轻人跳了出来。 “班长!”吴应成急忙喊道。 这个时候的人,很多人都很坦诚,爱就是爱,恨就是恨。 爱的时候恨不能把裤头给你穿,恨的时候恨不能杀了你全家。 至于什么门户观念,不是没有,但不是那么严重。 毕竟,经过那样的岁月,什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了。 见着是吴应成,何玉书也是一脸开心,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小子,终于舍得来看我了。” 吴应成脸上微微一红,自己重生前,的确有些不像话。 这个老班长为人热情,工作又努力,他没记错的话,明年就要进日杂公司了。 他也是后来做生意,才重新搭上的这根线。 别人不但不计较,还给他牵线引桥,担保说话,帮了他大忙。 可以这么说,在前一世,没有何玉书的帮忙,吴应成还得多奋斗五年。 不过这一世,自己的目的好像也不太单纯。 “老班长,吃饭没有,我请你!” 为了安慰一下心中的愧疚,吴应成放慢了进攻的步伐。 “好呀,走,吃个早饭去。” 何玉书虽然不像大舅那样,从来不出面帮忙,但也有自己的原则。 不熟的人请他吃饭,他坚决不会去,帮忙也可以,不违规违纪就行。 这个时候的早饭很简单,多是稀饭,最多有个包子,在他们这种山区,面条都很少。 进了饭馆,二人喊了两碗稀饭,又要了两笼小笼包,边吃边聊了起来。 “啊,你不教书了?” 说到这事,何玉书惊得脸色都变了。 “嗯,做生意了。” 吴应成微笑着回道。 毕竟,在这个年代,他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找死,没几个会做的。 不过何玉书也没多说,只是问:“做什么生意呢,需要帮忙就吭个气,不违背原则就行。” 吴应成等的就是这句话,嘿嘿一笑。 “老班长,说起帮忙,今天还真有一事要你帮忙。” “什么事?” “我在我们村贩了一些席子,想让你给担个保。” 何玉书笑着的脸,突然一板。 吴应成心脏扑通一跳。 这个年代,什么都讲究个担保,要不然像这种国营单位,一般都不会和你合作。 这倒不是他们架子大,而是这个时代,太过龙蛇混杂。 正如前面所说,好人特别好,坏人特别坏。 好的人能把他家都给你一半,坏的人能把你的家灭一半。 总之,两个极端。 比如说这买席子,你若放开,有的人就会去偷去抢,完了一追查,他们这些人就得跟着倒霉。 还有就是有的人,以各种借口来骗这骗那,亏了他们也得负责。 所以,像这种生意,供销社都会找人担保,以后出了事,就找这个担保人。 可要是这会何玉书还没有两年后的担当和仗义,那他就完了。 毕竟,人要经历一些事,才会认识到一些事,也才会变得有担当。 单买是可以,可这量实在低太多了,这四百多根,不买个七八场,根本卖不完,这也是大家不怎么赶场的原因。 要不就是给贩子,除了量还是小之外,还经常有赊欠,一个弄不好,别人跑了,你连本都没有了。 总之,吴应成活了这么多年,最大的感悟就是。 在龙国,想要稳稳当当地发大财,就得听国家的话,跟国家的政策走,跟国营企业合作。 量大、钱好拿、风险还小。 那些靠歪门邪道发财的,不是被jc抓进去了,就是被人送走了。 当然,这种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有的人一辈子未必有一次机会。 真要说多,那就是这个改革开放春风刚刚吹起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