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天下

第一世的他,看多了善善恶恶,看惯了繁华锦绣,看淡了恩怨情仇,含笑了结了孤独短暂的一生。第二世的他身怀华夏武学,胸藏万卷诗书,本应游戏红尘,但他只愿素青衣,持戒尺,执教天下。 在不一样的世界里,创气宗,戏红尘,美酒佳人,演绎不一样的武与侠! 建了一个书友群,暂时没什么人诚邀诸位加入,群号。327643592。 新书《带着满天神佛穿越》已经发布,希望大家支持!

作家 古寒江 分類 武侠仙侠 | 196萬字 | 678章
第十五章 文宗林逋
“什么将军....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黑衣人的言语中明显有一些慌乱
“何必自欺欺人”
“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黑衣人语气一变“这就送你见阎王!”
黑衣人气急举刀扑来韩通文不在隐藏,从林间跃出,几个起落便来到林逋身边,将林逋拉到身后。
“那里来的臭小子多管闲事”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杀!”四人联手杀来。
“你在后面躲躲,我先收拾了这几个人”韩通文道。
林逋看着韩通文腰间的青箫惊讶了一声
“青叶?”
几人修为最强的也不过是黑衣人,武师修为,其他人只不过是武者而已,完全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
这一次韩通文没有手下留情,因为事涉林逋这位文宗,敢冒着引起大夏公愤的后果对林逋下手,这些人显然大有来历留下后患无穷。
当韩通文解决掉四人时,林逋就气定神闲的站在他身后看着。
“你叫什么名字”林逋笑着问道
“韩通文”
“梅老怪是你什么人,他怎么会吧自己的青叶给你?”林逋又问道。
“您认识青叶箫?”韩通文也大感惊奇
林逋被韩通文逗乐了“老夫好歹也是一代文宗,十大名器虽然不常见,但要是老夫要是连叶箫都不认识岂不浪得虚名?”
“我和梅老怪只是萍水相逢,甚至连他名字都不知道,然后把箫送给我了”
梅老怪人如其名,古古怪怪的老头子。
“你在逗我老人家呢,萍水相逢梅老怪会把他心肝宝贝送给你,罢了既然你不愿意说老夫也不强人所难,只是你把这青叶这么招摇的别在腰间,让认识的人见了多半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的”
“哦?谢谢指点”韩通文
“小女子王慕月见过文宗林大先生。”王慕月非常熟练的行了一个蹲礼。
“王慕月?”林逋想了想没想起来是谁。
“家父王泰,家祖王青阳。”王慕月笑道
“哦?王半山的孙女都这么大了,好,好!”林逋哈哈笑着。
“常听家祖父念叨您,说当年赛诗台得见林大先生之博学自叹弗如甚矣。”
“小丫头片子别哄老夫开心了,王半山那个老东西能这么夸我?”林逋和王青阳年轻时也算是好友,只不过多年不见。
“冒昧一问林大先生要去哪里,如果顺路的话可正好同行”王慕月问道
“你是去通州吧,时隔十年,大夏和大唐烽烟再,如今大夏兵戈已至通州城下,老夫这一趟自然也是去通州。烽烟一起,狼奔豚突,百姓必将惶惶不可终日”林逋担忧道。
“阻止战争?大夏如今尽占上分,怎么会收手,依小女子看来林大先生或许只是在做徒劳之功”
“未必,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文人的智慧就如同武者的武技一般,甚至能做到武技所做不到的,只是需要看林大先生怎么做”韩通文从未觉得武力就一定强于智慧。
“哈哈哈哈,说的好,颜率之说齐王,毛遂之说楚王,无不明证一言可兴邦,一言可救国难。
前贤珠玉在前老夫自当效仿于后,况且身为文人自当有文人的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显大勇大智。
自远山之盟后百姓已经享受了十年的和平,老夫不会看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被轻易打破的”
十年之前大唐兵戈天下无双,一度踏破大夏会州,南威州和石州,甚至兵临大夏国都兴庆府所在的兴州,大夏不得不求和。
当时出使大唐帝国的便是林逋,在远山签订远山之盟,换来十年和平。
而今大夏兴盛,而大唐的皇帝年老昏庸,大夏主动打破了林逋签订的盟约率兵北上。
“林大先生,既然您要和我们同行,那可就没轿子做了”韩通文打趣道。
“老夫还没有老到连路都走不了”
五人一路同行,王管家更是将林逋照顾的无微不至,韩通文也逐渐被这言语诙谐又没有架子的文宗有了好感,从王慕月口中更是得知了林逋的生平种种,无比佩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用在他身上最是恰当不过。
而且与林逋交谈各种历史典故山野杂闻更是张口就来,即便博闻强记的韩通文也不得不佩服。
林逋对韩通文也大感惊奇,一个十四岁的少年竟然通晓百家学识,简直堪称是奇才,林逋起了栽培的心思,一路之上不断和韩通文借探讨之名实则指点一些学问上的技巧,王慕月在一旁获益匪浅,乔松虽小也有学到很多东西。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林逋张嘴就是绕口的古言说的韩通文脑袋都大了,只能说一句
“先生高论,小子受教了”韩通文连连作揖。
“听慕月丫头说你还会作诗?”林逋摇头晃脑背诵着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单凭这一句你就让老夫高看一眼,比那些风花雪月华而不实的伪文人强多了”
“林大先生廖赞了,小子只是当时心有感触随口一吟罢了”韩通文可不敢说他这是抄袭的。
“老夫有一上联,多年未有人能对上一个让老夫满意的下联,你可愿意试试?”
“愿闻其详”
“好,听着,这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孰为第一,孰为第二”说完林逋哈哈大笑
“林大先生确实担的起第一,这下联嘛倒是也有。三教儒为先,三才人为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先,岂敢在后”
“你小子真让老夫惊讶,你知道三教?”林逋问道
“三教佛道儒我曾听家师傅说过。”
“令师真乃当世高人,三百年前三武一宗灭佛道,但凡与佛道沾着联系的全部被销毁,唯有儒家凭借着几部经学大兴,现在的人甚至根本不知道有三教这么一说。”
“不如你我各作诗一首如何”林逋乐道
“您是一代文宗,晚辈认输”
“认输也等诗做出来在说”林逋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块尚未琢磨的璞玉自然起了教导的心思。
“慕月丫头,你来出题”
“听闻林大先生曾结庐隐居多年,不如就以隐世为题如何?”王慕月自诩一代才女,但韩通文十三岁能与林逋辩经论史,与他相比实在差的太远,她也想知道韩通文在诗文一道造诣有多深。
“这小子才刚刚十四岁涉世不深,这样的题目老夫占优势啊,那老夫先来吧”林逋想要为韩通文做个示范来启发他。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林逋身为第一文宗,学问自然高深,这诗词也是他隐居时的真实写照。无一字写隐居,却处处透漏着离世之美。
论学问韩通文自然比浸淫多年的林逋差的十万八千里,但他脑子里装满了汉人几千年来的文化,稍稍一回忆韩通文便有了计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若论隐居诗词,陶渊明无疑是最出名的一个,他的诗词想来也不会比林逋差到哪里去。
“这写的是我师傅,我父母双亡后师傅便一直带我隐居,后来师傅也死了我就离开了隐居的地方。”韩通文为自己编了一个身份,毕竟自己的武技和那些学问需要一个来历。
“往事都过去了,人要学会向前看。”
林逋怕他陷入悲伤之中,这也是王慕月第一次听到韩通文的来历,小小父母双亡确心中不免升起一丝同情。
“我知道,我师傅跟我说过,人生苦短我又何必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悲伤之中。”
“你的才学让老夫佩服,老夫在和你一样的年纪里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武技在强又能如何,强大的终究只是己身,百年之后化为一抔黄土在无人知道。而我们文人却可流芳百世,放弃你的武技专心做学问吧”在林逋看来这样的好苗子学了武简直就是浪费。
“不行的,我答应要把师傅传给我的武学发扬光大,不过我的学问也不会落下”韩通文说道。
“人生百年,哪能面面俱到”林逋一心想把韩通文拉上他眼中的正道上。
“你不在考虑考虑?”林逋一路上都在劝韩通文,甚至答应收他为弟子推荐给大夏皇帝,十年之后必定当上宰相但都被韩通文拒绝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